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叢台最炫警花 之 再回首歲月情深

山是水的故事

雲是風的故事

星是夜的故事

再回首, 時光已逝

警花是窗口的故事

記 戶籍員 楊文娟 王玉穎

為了工作的需要 為了群眾的期盼叢台西派出所 楊文娟

因為工作需要, 1999年12月, 32歲的楊文娟從一名刑警轉換崗位成為了一名派出所的戶籍員。 臨危受命, 沒有師傅傳幫帶, 沒有系統的培訓, 沒有教材可參考, 楊文娟說有種趕鴨子上架的壓力感。

為了能儘快適應崗位, 儘快恢復正常辦公, 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的她, 一刻也不敢偷懶。 她找來一張紙鍵盤, 一有空閒就拿出來敲打。 硬是憑著這股猛勁, 走上崗位的第三天, 她就能較為規範的操作電腦辦公了。 至於政策規定, 辦戶口的所需手續, 則是靠著臨陣磨槍, 辦公現場翻條文, 對症找藥方的“笨”方法和有了疑難問題就打電話向其他單位的老戶籍和上級部門諮詢請示, 硬是磨練了出來, 很快適應了這項新工作。

她說那段“自學成才”的日子, 是今生難忘的。 畢竟業務不太熟悉, 電腦操作也比較生疏, 而且看到群眾在旁邊等著, 更是緊張和焦急, 她又擔心讓群眾等待過久, 或是多跑腿, 每天都是把急辦急用的手續先辦理, 其他手續收下後, 等下了班,

再一筆一筆的錄入微機。 她幾乎是爭分奪秒的學習, 廢寢忘食的加班。 那段日子, 正好趕上全省換新式戶口頁, 戶籍室裡每天都是擠滿了人, 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楊文娟經常是加班到深夜, 甚至有時通宵達旦。

就這樣, 一周過去了, 她掌握了基本業務, 兩周過去了, 她已經適應了崗位, 一個月過去了, 做月報, 寫總結, 裝訂檔案等全都學會了。 甚至, 為了方便工作, 她還創新了很多新招。 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這是她的切身體會。

2000年人口普查, 是她接觸到的又一個大工程。 她走街串巷, 深入每一戶人家摸底登記。 當她進入東風街一個破舊的小平房核對戶口時, 卻發現在這裡居住了一老一小, 女孩已經14歲了, 還沒有報戶口。 原來, 孩子出生當天, 母親大出血去世, 爸爸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 她跟隨單身的姥姥生活, 而70歲的姥姥又因為腦血栓後遺症, 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 楊文娟看在眼裡, 痛在心上。 當她得知老人最大的心願是在自己有生之年給外孫女落個戶口,

楊文娟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淚水。 於是, 她走訪學校, 聯繫居委會, 向鄰居和知情人瞭解情況。 調查核實後, 她向所領導和戶政科彙報, 按照疑難戶口, 終於為女孩解決了落戶問題。 看著這一老一小的困境, 楊文娟並不是解決了戶口就了事, 她又多方打聽, 聯繫老人的親友, 又委託鄰居, 結合居委會建立幫扶小組, 關照老人的生活。 時隔十七年, 楊文娟提起這件事, 仍感慨萬千。

在戶籍視窗工作了18年,她總是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位群眾。這個樸實無華,敬業認真的女警,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的無私奉獻,回眸即是難忘歲月和坦然的笑容。

拆掉群眾心裡那道牆

聯紡西派出所 王玉穎

很多人一提起戶籍室,就條件反射的想起“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群眾和戶籍員之間似乎有一道無影之牆,難以溝通逾越。在聯紡西派出所工作了十幾年的戶籍員王玉穎,用行動拆掉了這座心牆,讓暖流無障礙流淌。

這天一大早,聯紡西戶籍室就迎來了一對老夫婦,訴說了老爺子55年來無戶口造成的辛酸。大概意思聽明白後,王玉穎不解的問道:從60年代到現在,經歷了六次人口普查,怎麼就沒有落過戶口呢?老太太歎了口氣說,以前的戶口和糧食關係是掛鉤的,那時糧食供應緊張,都是有指標的,想辦個城市戶口不容易啊!從戶口丟失到九十年代初,他們也沒少跑腿,各個單位推來推去,跑怕了。沒有戶口,日子也將就過的去,漸漸的就不想這事兒了。而且,戶口不好辦,員警不好惹的印象,像是烙印燙在了老兩口的心坎上,一想起這戶口的事,老兩口心裡就像悶了一堵牆,氣都喘不上來了。

老爺子叫武振家,1935年生人。1962年,因老太太從國棉二廠下放到邯鄲縣煉油廠,伉儷情深的老爺子就主動辭退了“地區醫院”的工作,跟隨老太太下鄉了。而老太太自從下鄉後就開始身體不適,連續生病。老爺子就開始帶著老太太四處求醫,效果卻一直不好。由於自己有著一定的中醫基礎和藥房工作經驗,老爺子乾脆就自己給老太太開藥方,熬藥,專心伺候老太太,一晃就是五十年。這期間,搬家挪地兒的,當年從地區醫院集體戶口上遷出來的手續早就丟了。無憑無據的找派出所,也總是解決不了問題,還覺得窩心,反正在伺候老太太的間隙,老爺子當泥瓦匠,也能糊口,就不再提辦戶口的事兒了。現在,老太太身體越來越好,老爺子體質卻逐漸下降,看到別人都有醫保,老爺子又有了辦戶口的念想。

王玉穎決定親手拆掉擋住老兩口的這道心牆。她和指導員黃雅玲一起到現在的中心醫院,也就是原來的地區醫院,去查找老人的退職手續,因年代已久資料缺失;她們又查找老太太的退休檔案,核實了家庭關係;再根據老爺子兒子的工作檔案相互印證;查閱了老爺子一家人歷年來的生活照片,也去老兩口居住的社區和居委會調查瞭解,又核實全國人口庫,確定老爺子無戶口,再經過嚴格的公示,最終核實55年無戶口,這一次僅十個工作日就審批辦結了。

王玉穎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和熱情洋溢的工作態度,讓老人徹底顛覆了以往“冷、橫、硬、推”的印象。當老人向王玉穎豎起大拇指時,她只是說“讓每個公民有一個真實有效,正確唯一的戶口,是我們應該做的”。

審 核:曹宇陽

文 字:王英娟

編 輯:靳 青

投稿郵箱:15303268685@163.com

( 長按二維碼 關注“平安叢台”)

在戶籍視窗工作了18年,她總是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位群眾。這個樸實無華,敬業認真的女警,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的無私奉獻,回眸即是難忘歲月和坦然的笑容。

拆掉群眾心裡那道牆

聯紡西派出所 王玉穎

很多人一提起戶籍室,就條件反射的想起“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群眾和戶籍員之間似乎有一道無影之牆,難以溝通逾越。在聯紡西派出所工作了十幾年的戶籍員王玉穎,用行動拆掉了這座心牆,讓暖流無障礙流淌。

這天一大早,聯紡西戶籍室就迎來了一對老夫婦,訴說了老爺子55年來無戶口造成的辛酸。大概意思聽明白後,王玉穎不解的問道:從60年代到現在,經歷了六次人口普查,怎麼就沒有落過戶口呢?老太太歎了口氣說,以前的戶口和糧食關係是掛鉤的,那時糧食供應緊張,都是有指標的,想辦個城市戶口不容易啊!從戶口丟失到九十年代初,他們也沒少跑腿,各個單位推來推去,跑怕了。沒有戶口,日子也將就過的去,漸漸的就不想這事兒了。而且,戶口不好辦,員警不好惹的印象,像是烙印燙在了老兩口的心坎上,一想起這戶口的事,老兩口心裡就像悶了一堵牆,氣都喘不上來了。

老爺子叫武振家,1935年生人。1962年,因老太太從國棉二廠下放到邯鄲縣煉油廠,伉儷情深的老爺子就主動辭退了“地區醫院”的工作,跟隨老太太下鄉了。而老太太自從下鄉後就開始身體不適,連續生病。老爺子就開始帶著老太太四處求醫,效果卻一直不好。由於自己有著一定的中醫基礎和藥房工作經驗,老爺子乾脆就自己給老太太開藥方,熬藥,專心伺候老太太,一晃就是五十年。這期間,搬家挪地兒的,當年從地區醫院集體戶口上遷出來的手續早就丟了。無憑無據的找派出所,也總是解決不了問題,還覺得窩心,反正在伺候老太太的間隙,老爺子當泥瓦匠,也能糊口,就不再提辦戶口的事兒了。現在,老太太身體越來越好,老爺子體質卻逐漸下降,看到別人都有醫保,老爺子又有了辦戶口的念想。

王玉穎決定親手拆掉擋住老兩口的這道心牆。她和指導員黃雅玲一起到現在的中心醫院,也就是原來的地區醫院,去查找老人的退職手續,因年代已久資料缺失;她們又查找老太太的退休檔案,核實了家庭關係;再根據老爺子兒子的工作檔案相互印證;查閱了老爺子一家人歷年來的生活照片,也去老兩口居住的社區和居委會調查瞭解,又核實全國人口庫,確定老爺子無戶口,再經過嚴格的公示,最終核實55年無戶口,這一次僅十個工作日就審批辦結了。

王玉穎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和熱情洋溢的工作態度,讓老人徹底顛覆了以往“冷、橫、硬、推”的印象。當老人向王玉穎豎起大拇指時,她只是說“讓每個公民有一個真實有效,正確唯一的戶口,是我們應該做的”。

審 核:曹宇陽

文 字:王英娟

編 輯:靳 青

投稿郵箱:15303268685@163.com

( 長按二維碼 關注“平安叢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