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同:如果你遇見17歲的自己,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01

劉同的新書《我在未來等你》上市, 我在當當網閒逛時發現, 便第一時間買了。 很多人看過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系列, 很喜歡他的作品。

這本新書還在預售的時候, 就已經賣得非常火爆了。

劉同寫了一個36歲的大學老師“郝回歸”穿越回到17歲, 陪伴17歲的自己(那時候他還叫“劉大志”)以及朋友們一起成長的故事。

十一國慶放假第一天, 我哪裡也沒有去, 在家把《我在未來等你》看完了, 這本書近40萬字, 讀的很過癮。 看了這本書的故事, 總讓我想起影視作品《十八歲的天空》、《誰的青春不迷茫》、《夏洛特煩惱》裡的一些情節, 也能讓很多人回想起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些人, 那些事。

我在想, 當我們回到過去時, 是否想改變自己成長的軌跡, 是否會明白很多道理, 少走很多彎路?

02

有同學說, 劉同的書比較心靈雞湯, 問我怎麼看。

說實話, 我只看過他的這一本書, 可能有些人一看書名就覺得是心靈雞湯, 一聽到心靈雞湯就嗤之以鼻。 實際上, 劉同本人是一個非常勵志的人, 很年輕就出任光影副總裁, 寫了好幾本暢銷書, 這一本《我在未來等你》, 接近40萬字, 寫作時花費多少心血, 熬過多少夜晚, 可想而知。

劉同自己也在書的封面上寫道:“寫了三百多個日夜,

很辛苦, 很盡興。 ”

真正的好作品, 不是靠一些勵志的話來拼湊。 但真正歷經滄桑的作者們, 又常常在總結時, 以一些看似雞湯的話來總結收尾。 沒有類似的經歷或者思考, 是很容易把一些原本經過個人歲月歷練的話, 當成一碗膩人的雞湯。

另外, 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 錯過你本來應該親自去看的書, 親自去探索的事情。

03

“千萬別以為父母不懂你, 你只是沒讓他們接近。 ”

這是寫在這本書封底的一句話, 也是看了這本書以後,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年少時, 我們總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 實際上, 很多時候是我們沒有給機會讓他們瞭解我們, 瞭解我們的想法。

我們很少和父母對話, 日常問候以衣食住行為主, 交流方式甚至以吵架為主。 有網友說, 不要那麼不可一世, 也不要那麼叛逆, 父母們真的很不容易。

有很多話, 我們和父母都埋在彼此的心裡, 曾經想找機會說出來, 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耽擱, 直到再也沒有時機和勇氣去表露自己的想法。

記得看電影《中國合夥人》的時候, 黃曉明飾演的成東青因為第二次高考失敗, 依然跪在家中院子裡, 對著母親說自己要再考一次, 如果考不上, 就甘願做一輩子農民。 我想, 如果沒有這一次的溝通, 沒有這一次的堅持, 也就沒有後來的新東方的故事。

如果你有什麼夢想,你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嘗試和父母溝通,即使雙方不一定能達成一致,至少坦陳相待,讓彼此明白對方所想,以後在相處中也可以有所協調。不要等到時過境遷,再去後悔當初的沉默。

04

17歲的青春是美麗的,是難忘的,但又是容易揮霍的。別在17歲浪費時間,又在18歲時後悔17歲的自己沒有拼盡全力。

很多人可能就在17歲這個年齡附近,一下子長大,突然間明白了很多事情。

長大有很多瞬間,例如第一次被小孩叫叔叔阿姨,而不是哥哥姐姐;第一次不再依賴他人,自己獨立做決定,並且主動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第一次開始賺錢養活自己……

17歲的年紀,有自己的快樂,有自己的煩惱,有朋友間的肝膽相照,也有朋友間的矛盾隔閡。

我想,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可能有劉大志、微笑、陳桐、叮噹、陳小武這樣的小夥伴。你們現在還聯繫嗎?

如果讓你對17歲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呢?

如果你有什麼夢想,你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嘗試和父母溝通,即使雙方不一定能達成一致,至少坦陳相待,讓彼此明白對方所想,以後在相處中也可以有所協調。不要等到時過境遷,再去後悔當初的沉默。

04

17歲的青春是美麗的,是難忘的,但又是容易揮霍的。別在17歲浪費時間,又在18歲時後悔17歲的自己沒有拼盡全力。

很多人可能就在17歲這個年齡附近,一下子長大,突然間明白了很多事情。

長大有很多瞬間,例如第一次被小孩叫叔叔阿姨,而不是哥哥姐姐;第一次不再依賴他人,自己獨立做決定,並且主動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第一次開始賺錢養活自己……

17歲的年紀,有自己的快樂,有自己的煩惱,有朋友間的肝膽相照,也有朋友間的矛盾隔閡。

我想,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可能有劉大志、微笑、陳桐、叮噹、陳小武這樣的小夥伴。你們現在還聯繫嗎?

如果讓你對17歲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