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郭英劍:再見洛外

洛外, 是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解放軍外國語學院”的簡稱;因為該校是軍隊院校中的外語院校, 也簡稱為“軍外”。

2017年9月28日, 回到洛陽,

再見洛外。

傳聞已久的消息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洛外與其他軍校合併了。 雖然尚未掛牌, 但她新的名字已經誕生:解放軍資訊工程大學洛陽校區。

這, 自然意味著,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這個響亮的校名從此進入了歷史……

當然,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人們還會用“洛外”、“軍外”指代她, 但大家都清楚, 這些字眼, 用不了太長時間, 就會漸行漸遠, 只剩下她遠去的背影……

洛外還在, 但“洛外”即將消失。

想到這些, 感到殊為可惜……

我非洛外的畢業生, 也未在該校工作過。 對她情有獨鍾, 只源於她坐落在我的家鄉……

洛陽人, 大概沒有人不知道位於洛陽最西頭的洛外。

記得小時候, 從我家所在的老城區, 乘坐1路公交電車(那時候還有電車!), 往西一直坐到終點站就到洛外了。

當然了, 作為一所軍校, 不是誰想進就可以進的, 門口的警衛持槍站崗呢。 因此, 在我的記憶中, 在中小學階段, 沒有印象曾經進入過這所神秘的大學裡面……

進入中學不久, 我開始癡迷於英語, 以至於到後來堅決要上文科班, 一定要學外語。 這樣, 自然對洛外就不陌生了。

只是, 那個時候懵懂無知的少年, 總是夢想著去遠方……但我清楚的記得, 我中學時的一個好友, 考入了洛外, 學的法語專業, 他是我們同學中的驕傲……

跟洛外有了更多的聯繫, 還是在外上學多年回到河南工作期間。 因為受邀到洛外參加研究生開題、答辯, 而與那裡的很多老師成為了朋友。 我曾經做過學院的科研助理, 也做過學校的科研處副處長,

期間曾邀請洛外在今天是德高望重、在那時還是年富力強但已名滿天下的英美文學大家姚乃強教授、翻譯大家孫致禮教授到我所在的大學去作學術演講。 他們的講座十分精彩, 師生擠滿報告廳的盛況, 至今歷歷在目……

時任洛外副校長韓振榮教授(也是外語大家)曾經認真地跟我說, 到洛外來吧。 當兵, 大概是每個男人在少年時期都曾有過的夢想。 只是那個時候的我已非少年, 且在外遊蕩多年, 自由自在慣了, 因此回復韓教授說, 非常感謝, 但聽說洛外管得很嚴……其實, 軍隊哪有不嚴的道理!

雖然未進洛外, 但在跟洛外的學術聯繫中, 先後交到了一批好朋友, 如當時洛外外語學科的中堅力量:李紹山教授、程工教授、李公昭教授等。

還有那個時候年輕, 後來都事業有成的:王嵐教授、韓子滿教授、石平萍教授、張金鳳教授等。

再後來, 還有滿腹才華的李茂增教授、陳榕教授、胡亞敏教授、劉戈教授等……

作為洛陽人, 在為洛外感到驕傲的同時, 也心存感激之情:洛外不屬於地方, 但因為她身處洛陽而帶給河南整個外語學科的巨大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其實, 洛外撤並的消息, 早在多年前就已滿天芳菲了。 7年前我就聽說了。 記得2010年, 我應邀到洛外去講座, 當時演講的題目是“人文學科, 何以拯救我們”。 因為要到軍校去, 在去講座之前, 我特意寫作並發表了一篇文章, 題目是“美國三大軍事院校的人文教育”。 其中特別提到了語言教學與研究對於軍事院校以及軍校學員的重要性。

我是從2007年開始發表系列高等教育文章的, 重在表達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所思所想。 尤其關注大學的人文教育問題。 那次前往洛外, 我專程寫作並發表了這篇文章, 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 在我們強調普通高校人文教育重要性的同時, 也不能忘記人文教育對於軍事院校的重要性。

講座反響強烈。 記得結束時, 不少老師跟我說, 您應該跟我們的領導去講一講啊!他們聽了, 我們學校就不會撤並了……

我笑說, 我哪有那麼重要!

洛外, 作為一所軍校, 服從命令聽指揮乃是其天職。 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的部隊, 其番號或者整編制的被改編甚至裁撤, 並非少數。 番號取消了, 部隊消失了, 但精神永存。

今天,軍校的合併與更名,也並非個例。去年(2016年)年末我應邀到南京的一所軍校——解放軍南京理工大學講座。接待的朋友說,您這次來,可能是最後一次到這所軍校來了,下次再來,我們就改名了。席間,大家都在談學校的未來發展、學科建設與個人的何去何從。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過往的道路,只留下深深的印跡。

集體由個體組成,但在集體和整體面前,個人和個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啊。

然而,如果允許個體和個人發出哪怕一點點的聲音,雖然孱弱,雖然微不足道,但因此卻有可能使集體不再像《北京折疊》中那機器般的三塊鐵板,反倒會為其增添一絲生活靈活之氣。

今天,洛外的校園還是那個校園。據說連續兩天的雨,讓今天的藍天美麗如畫,靜謐的校園,如茵的芳草,不時走過身邊的帥氣的軍人,仿佛一切如常。

但很顯然,一切都不一樣了。這種不同,不僅僅來自人們內心的感受。

很多朋友已經離開,或者正在準備離開。

外語類系部,已經撤並;學科重點,即將轉移。有些專業,已不再招生。

往昔不再了……

據說,很多人走得時候依依不捨,我想,他們最捨棄不下的還是那榮耀的軍人身份,還有那一身戎裝……

身在其中的人的那份留戀,甚至難過,我完全能夠想見。

作為外人,我感到遺憾甚至傷感的是:

洛外雖然是軍校,但畢竟是一所大學。我在想,待到山花爛漫時,當年青春年少的學員們再回到這裡,還能找到當年的影子嗎?

洛外的外語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如果就此終結,該多麼令人痛心!

建立一所大學,需要很多人,很多優秀的人,付出很多年的努力,甚至是很多年的艱苦奮鬥,才能讓她傲然挺立!

一旦決定放棄,小到一個學科,大到一所大學,眾人四散,瞬間就會瓦解冰消……

往未來看30年,我能想像得到,那些已經畢業了的學生回到母校時會有怎樣的感慨;也不難體會,那些曾經在此創業並建立了輝煌業績的學者們有一天回憶往昔歲月時的那份留戀與傷懷……

母校,是一座燈塔,從校門走出去的人們,只能轉過身,回頭看……

如今,回頭遠望,燈火闌珊處,那人已非故人身……

……

當然,“洛外”雖逝,但洛外還在。

人,要向前看,還得邁步向前。

洛外,不管你已有了怎樣的變化,有我的存在,就有你永恆的故事和永遠的身影!

9月28日。

再見,

洛外……

【郭英劍,洛陽人,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2月18日(週六)聞聽洛外要合併後初稿於美國,2017年9月28日(週四)晚上9:00-10:50,赴洛陽參加博士生答辯,修改于返程的洛陽-北京的G674高鐵上,2017年9月29日(週五)下午4:30-5:20定稿於北京辦公室

轉自:外語文學文藝研究

今天,軍校的合併與更名,也並非個例。去年(2016年)年末我應邀到南京的一所軍校——解放軍南京理工大學講座。接待的朋友說,您這次來,可能是最後一次到這所軍校來了,下次再來,我們就改名了。席間,大家都在談學校的未來發展、學科建設與個人的何去何從。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過往的道路,只留下深深的印跡。

集體由個體組成,但在集體和整體面前,個人和個體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啊。

然而,如果允許個體和個人發出哪怕一點點的聲音,雖然孱弱,雖然微不足道,但因此卻有可能使集體不再像《北京折疊》中那機器般的三塊鐵板,反倒會為其增添一絲生活靈活之氣。

今天,洛外的校園還是那個校園。據說連續兩天的雨,讓今天的藍天美麗如畫,靜謐的校園,如茵的芳草,不時走過身邊的帥氣的軍人,仿佛一切如常。

但很顯然,一切都不一樣了。這種不同,不僅僅來自人們內心的感受。

很多朋友已經離開,或者正在準備離開。

外語類系部,已經撤並;學科重點,即將轉移。有些專業,已不再招生。

往昔不再了……

據說,很多人走得時候依依不捨,我想,他們最捨棄不下的還是那榮耀的軍人身份,還有那一身戎裝……

身在其中的人的那份留戀,甚至難過,我完全能夠想見。

作為外人,我感到遺憾甚至傷感的是:

洛外雖然是軍校,但畢竟是一所大學。我在想,待到山花爛漫時,當年青春年少的學員們再回到這裡,還能找到當年的影子嗎?

洛外的外語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如果就此終結,該多麼令人痛心!

建立一所大學,需要很多人,很多優秀的人,付出很多年的努力,甚至是很多年的艱苦奮鬥,才能讓她傲然挺立!

一旦決定放棄,小到一個學科,大到一所大學,眾人四散,瞬間就會瓦解冰消……

往未來看30年,我能想像得到,那些已經畢業了的學生回到母校時會有怎樣的感慨;也不難體會,那些曾經在此創業並建立了輝煌業績的學者們有一天回憶往昔歲月時的那份留戀與傷懷……

母校,是一座燈塔,從校門走出去的人們,只能轉過身,回頭看……

如今,回頭遠望,燈火闌珊處,那人已非故人身……

……

當然,“洛外”雖逝,但洛外還在。

人,要向前看,還得邁步向前。

洛外,不管你已有了怎樣的變化,有我的存在,就有你永恆的故事和永遠的身影!

9月28日。

再見,

洛外……

【郭英劍,洛陽人,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2月18日(週六)聞聽洛外要合併後初稿於美國,2017年9月28日(週四)晚上9:00-10:50,赴洛陽參加博士生答辯,修改于返程的洛陽-北京的G674高鐵上,2017年9月29日(週五)下午4:30-5:20定稿於北京辦公室

轉自:外語文學文藝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