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藥補不如茶來補?入夜喝什麼茶好?喝什麼茶減肥?看懂古樹茶?

普洱茶(主要指熟茶)屬於茶性比較溫和, 對消化道, 尤其是胃部有問題的, 有養胃、護胃的作用, 能夠引起血管舒張, 使血壓有一定的下降, 降低心率, 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能增強消化系統生理功效, 可清腸、通便、助消化、祛除腸道多餘油脂、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緩解高血壓。

喝紅茶預防流感

紅茶甘溫, 可養人體陽氣;紅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 生熱暖腹, 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紅茶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此外, 常用紅茶漱口或直接飲用還有預防流感的作用, 這在冬天也是很有必要的。

由於紅茶是一種發酵茶, 刺激性弱, 還特別適合腸胃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 我國一些地方, 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 這樣既能生熱暖腹, 又可增添營養, 強身健體。

上火找綠茶幫忙

冬天氣候乾燥, 加上人們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 上火就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 並帶來便秘、口乾舌燥甚至口舌生瘡等後果, 而這個時候喝什麼茶比較好呢?

綠茶是未發酵茶, 性寒, 可清熱, 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 對輕度胃潰瘍還有加速癒合的作用, 並且能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

因此,

容易上火的、平常愛抽煙喝酒的, 還有體形較胖的人, 都比較適合飲用綠茶, 而腸胃虛寒的人則不宜喝綠茶。

口乾舌燥喝烏龍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 介於綠茶、紅茶之間, 色澤青褐, 因此, 又得名“青茶”鐵觀音。 在味道上, 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

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 不寒不熱, 溫熱適中。

因此, 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 可以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 而冬天裡室內大多空氣乾燥, 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嘴唇乾裂, 這時泡上一杯烏龍茶, 可以緩解乾燥的苦惱。

抑鬱不妨品花茶

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

是以綠茶為茶坯加入不同香花薰制而成的。 一般來說, 花茶可以養肝利膽、強健四肢、疏通經脈。

以茉莉花茶為例, 可以清熱解暑、健脾安神, 對治療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 而金銀花茶則可以清熱解毒、提神解渴, 並對咽喉腫痛等有較為理想的療效, 對預防流感效果亦佳。

因此, 在這個冬天不妨適當選擇花茶, 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經期前後容易心情抑鬱、性情煩躁, 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來消解鬱悶。

入夜, 喝什麼茶好?

入夜, 泡一壺好茶慰藉自己。

夜深人靜, 無論喝的是清茶還是濃茶, 無論能否入茶參禪, 都不愁把煩躁泡淨。

然而時常也聽到朋友說,擔心夜晚喝茶會失眠,又不甘心錯過靜夜品茗這一美事。

其實,晚上喝茶也有可以不失眠的方法。茶的種類繁多,而其中一些茶便適合晚上喝,尤其是適合一些平時喝茶不多的茶友。

晚上喝什麼茶好?

適合晚上喝的茶,首要是瞭解茶葉的特性,無論是紅茶還是綠茶,它們都同時具有"提神"和"安神"兩方面的作用,既可以使大腦更清醒靈活,也可以抑制腦神經過於興奮,讓人們容易入眠。關鍵看怎麼喝,喝的時間和方法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類,經"熟化"的過程,茶多酚含量減少,對胃的刺激也會減小,因而合適晚上飲用。

尤其對於脾胃衰弱的人群來說,喝紅茶時加入一些牛奶,可起到一定的溫胃暖胃作用。

在吃了三餐之後,身體會積累一些肥膩食物在消化系統中。晚飯後適當喝些熟普,有助於分化體內積累的脂肪,既可以暖胃又有助於消化和消脂。

熟普屬後發酵的茶類,茶性更加溫醇,喝熟普的好處多,既不會傷胃也不會影響睡眠。

如果不習慣普洱茶的味道,也可用白茶來替代。還有壽眉茶,壽眉茶入肺經,茶性平緩,也是不會影響睡眠。

晚上喝茶要領:

茶葉剛泡開大約3分鐘時,茶葉中大部分的咖啡鹼就已溶解到茶水中了,這時的茶就具有明顯的提神功效,使人興奮。怕失眠,就別喝頭道茶湯,更不要喝濃茶。

1、喝淡一點的茶,減少咖啡因。

2、喝口感有甜的茶。茶氨酸多,科學證明茶氨酸比安眠藥更有利於睡眠,且無任何副作用。

3、喝發酵多一些的茶。

對於少喝茶的人來說,晚上喝茶的量應比白天的量減少一半,也不適宜喝過濃的茶,最好是在晚飯後再喝茶。

此外,平常心情易激動、睡眠狀況欠佳以及身體較弱的人也可以適度飲茶。

喝什麼茶減肥效果最好?

喝什麼茶減肥效果最好?很多人愛喝茶,是因為喝茶有著若干的好處。

比如枸杞茶能明目;菊花茶能降火;檸檬茶能美白;紅棗茶能補氣血;普洱茶能刮油;決明子能減肥。

BUT!

亂喝茶,比亂彈琴還要不靠譜!

桂圓紅棗茶

桂圓紅棗茶絕對可以登上養姨媽專用排行榜的第二名,也就只輸給了生薑紅糖水罷了。

但是我不得不說,從我個人的角度,更建議你們和桂圓紅棗茶。因為生薑紅糖水,真的就是一杯不折不扣的糖水啊...

所以最佳的喝法是開水中放入桂圓和紅棗,燜上幾分鐘以後,根據口味放入一些冰糖調味即可。

檸檬茶

檸檬中含有較多的VC和類黃酮,但是通過喝檸檬茶來獲取維生素,真的只是一劑安慰劑罷了。

因為就靠那麼一兩片檸檬,真的很難補充什麼維生素,更別提美白了。而且腸胃不好的人喝檸檬茶很容易胃部反酸。

如果你喜歡清爽微酸的口感,那麼儘量用鮮檸檬切片來泡茶,選擇溫水會更好。

菊花茶

菊花味苦,性寒涼,是大家用來降火氣的好選擇。

但是菊花茶並不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長期喝,除了每天不超過三朵以外,女生不要在經期和經期前一周喝菊花茶。

玫瑰花

曾經有一款熱門的微商產品,賣得就是洛神花茶。所謂洛神,指的是美人;而花茶,大多選擇玫瑰花,因為玫瑰花極重的香味中含有多種酚類和醇類物質。

但是很遺憾,這個茶並不能減肥,也不過是個樣子貨罷了。你自己在超市買一把幹玫瑰花也能做出同樣的茶包。

但是所有幹茶包,其實都達不到所謂的通過茶飲直接影響皮膚和體重的作用。

決明子茶

決明子因為清肝明目,解毒通便的作用,被大家認為具有減肥的功效。

但是決明子只適合偶爾急用,如果長期依靠喝決明子茶來排便,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下降,反而加重便秘的現象...

所以決明子可以喝,但不能天天喝,長期喝。

枸杞茶

枸杞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而這兩種都能起到明目的作用。

但是,玉米黃素並不溶于水...(捂臉哭)

所以想要喝枸杞明目,還是直接嚼碎了吃吧!

荷葉茶

在某寶經常看見荷葉和決明子放在一起做茶包,可以起到減肥消脂刮膩的作用。

但是這兩種食材,都不適合女生長期喝。而且說句實話,就算你喝了一天的荷葉決明子茶,真正 攝入的有益物質,可能微乎其微。所以完全依靠喝茶來減肥,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看懂古樹茶

【古樹茶是什麼?】

古樹茶,一般指古樹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個細分市場,它代表雲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質。那麼問題來了。多大樹齡的茶樹才算古樹?雲南普洱茶的古茶樹比其他茶類優勝在哪裡呢?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樹了。(骨灰級茶友一般認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樹”,三百年以上才能稱之為“古樹”。但古茶樹的樹齡判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跟植物學、地理地貌、自然氣候、歷史都密切相關。茶樹樹齡根本無法明確區分,這樣的細分也不太具有實際意義。)

可能,你會有疑問,100年和99年的古茶樹品質差異很大嗎?其實古樹茶樹齡的時間界定,是有特殊的歷史原由的。

近代雲南大量種植茶樹,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從清末開始雲南茶區多有戰亂、瘟疫等發生,茶樹的種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頓;直至民國初期(1912),方開始在鳳慶地區種植生產紅茶;西雙版納地區大量種植茶樹已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後種植群體種,到了1986、1987年開始種植良種茶扡插苗。由上可看出,雲南兩次大規模種植茶樹的歷史,中間有大概近百年時間的空檔。以100年為基準進行計算是合理的。

【古樹茶 好在哪裡?】

古樹普洱茶優於一般的普洱茶,源於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時光饋贈與它的豐厚內質。

首先,古茶樹生長環境遠離人類居住的地方,清幽純淨,沒有任何現代文明的污染。古茶樹周邊地區植物的多樣性、原始性保存較好,古茶樹千百年與自然和諧共生,自身已經具備了抵抗各類病蟲害的能力,無需使用農藥,沒有農殘的擔憂,更天然健康。

其次,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古茶樹身長多高根紮多深,所需水分及營養都是靠樹根的自身去完成。它們生長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葉多,地面常年有一層厚厚的覆蓋物,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且有機質含量豐富,古茶樹的根部將這些自然腐殖質和地下深層土壤的養分都轉化為了自身的營養物質,因此古茶內含物質豐富,礦物質也相對較高,香高味濃。

再者,古樹茶的品飲價值更高。古茶樹生長之處,莫不山高穀深,雲霧縈繞。山高,則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較高,光合作用強,芽葉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糖的數量多;夜晚氣溫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較多的有機物的同時,茶樹體中的果膠物質充分發育,芽葉中果膠含量會增加;雲霧多,則增強了漫射光,茶樹為喜陰植物,如此葉片無折卷或折卷少,葉色深且更具光澤,葉綠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強,生成的有機物(糖)更多。芽葉中芳香物質及含氮類鮮爽物質如氨基酸增加,粗纖維含量減少,澀類物質的茶多酚相對平衡,因而古樹茶茶湯飽滿度好,苦澀味均衡,芳香度和鮮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湯質層次豐富,耐泡度好,韻味更加悠長。有人說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樹普洱茶卻是一個例外,新茶品飲價值同樣很高,它茶質柔和溫潤,鹼性物質比例適中茶湯細膩,並不會對人有什麼不好的刺激,脾胃比較弱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喝。

最為重要的是,古茶樹是稀缺性資源。它僅分佈于雲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散落而居,片狀分佈,山險路遠採摘難度大,又之採摘春秋兩季,產量十分稀少。它內質豐厚,天然健康,追求者又不計其數,更增加了它不可多得的寶貴屬性。

另外,從樹種而言,茶樹分為喬木和灌木兩類,種子生和扡插生兩種,種子生的喬木茶樹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味道,耐病性、抗蟲、抗傳染性比較強;而扡插或壓條種植的灌木茶,不光是口味的豐富性比不上喬木種子生普洱茶,更有物種易退化的缺點。古茶樹一般是不經過人工干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喬木,本身品質就比較高。

【高品質古樹茶的標準是什麼?】

影響古樹茶品質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環境、樹齡等自然因素之外,原料、工藝、倉儲是主要因素。

首先,看原料的真誠度。

因為稀缺內質更豐富,古樹茶價格比一般的臺地茶要高。又因知名度等因素,名山名寨的古樹茶價格會更高些。

高利潤的驅使下,古樹茶的“純度”全憑良心了。一個古茶餅357克,如果摻入幾十克臺地茶,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而一般人根本品評不出來。並且因為雲南地質地貌的特殊性,一個片區的古樹茶有可能呈現出不一樣的口感,所謂純料是一個比較有風險和有待商榷的事情。雲南那麼多山頭,又細分了如此多的村寨,每一處的原料如此稀少,每一個商家分一杯羹,每一家又可以製作多少純料的古茶餅呢?去茶山的時候,實地看一下,算一算茶山的實際產量和市場上流通的純料,心裡就有一些譜氣了吧。

一般意義上而言,古樹純料還是基於能夠提供給小眾品飲的商品。所以說比起掛羊頭賣狗肉,只要是真古樹,“古樹拼配”還更靠譜一些。

那麼怎樣保證你所選擇的古樹茶,每一片葉子都是真的?鑒於茶農大小樹混采現象已經氾濫,選擇不收毛料、深紮源頭、有採摘標準、純手工一鍋一鍋炒茶的茶企業,總是不會錯的。

其次,對比製作工藝。

如果說古樹茶是一道大餐,那麼有了好的食材——古樹鮮葉,必須要有好的工藝才能就它的美味。

傳統普洱茶加工工藝包括:採摘、委凋、殺青、攤涼、揉撚、太陽曬青、剔撿、稱茶、蒸茶、壓茶、定型脫模、乾燥、檢驗、包裝等數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細微差別都會造成品質的千差萬別。可以說工藝決定了古樹茶品質和後期轉化的空間。

而古樹茶稀少嬌貴,要得到高品質古茶,必須全程採用傳統手工耐心製作。手工飽含中國人情的溫度,與機械化制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這是無法解釋的奧妙。對比一下你便懂得了:

手工VS機械。

殺青是製作曬青毛茶最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有三:快速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揮發青草氣,促使茶葉芳香物質生成;蒸發水分,使芽葉柔軟利於後序揉撚。

殺青時間視芽葉老嫩,一般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殺青時手法的輕重、翻炒的頻率都會影響殺青效果。雲南大葉種,芽葉肥大,含水率高,在殺青時更要注意悶抖結合,殺透殺勻。若鍋溫過低,葉溫升高時間過長,會使茶多酚發生酶促反應,產生“紅梗紅葉”,茶湯味苦澀明顯,會有悶餿味。相反,如果溫度過高,葉綠素破壞較多,會導制葉色泛黃,甚至產生糊焦邊、斑點,影響茶湯的清透度,甚至使茶湯出現煙味。

傳統手工的殺青用的是鐵鍋,條件好的一般用銅鍋,銅鍋升溫快,溫度穩定,殺青品質的穩定性也更容易保持。同時為了避免茶湯出現煙味,殺青的鍋臺最好是爐灶分離。儘管雲南少數民族兄弟是最懂得制茶的人們,他們的技藝無需擔憂,但銅鍋是一般老百姓用不起的,受制於條件,他們也不會爐灶分離做茶。再別聽人忽悠你煙味是判斷老茶的標準或者是地道手工的標準了,高品質普洱茶從來不會有這種瑕疵。

傳統手工殺青,是一鍋一鍋炒出來的,工作效率低、木柴耗費大、人工成本高,為了產量和更高的利潤一般茶企根本不會這樣做。機械殺青速度快,但是溫度高殺死氧化酶的同時也將利於茶葉後期轉化的多重微生物殺死,新茶很高香、鮮爽,卻已經喪失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泡開了來看,茶湯一般渾濁多黑點,葉底帶斑或有糊邊,湯味悶苦澀感明顯。真正古樹茶,怎麼捨得這麼糟蹋呢。

同樣,如果茶葉不是曬乾,而是機械烘乾,品質也會大打折扣。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需要六七分鐘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餘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作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這種茶基本已經沒有存放的價值。

選茶的時候,要記住不是石磨壓制就是“傳統手工茶”,真正的手工是要沁入古樹茶製作的每一個環節。也並不是所有的手工製作都代表高品質,什麼人做茶是非常重要的。世居古茶山的少數民族制茶師傅們,傳承了最古老、最地道的手工制茶傳統,他們最瞭解自己的茶葉子,因而能做出最完美的古茶滋味,任何人或者現代所謂的制茶文明無法超越。在西雙版納猛海縣,已經有這麼一家茶企業,親自請來少數民族制茶師傅來全程做茶,回歸最傳統的方式,用最笨的方式,獲取最高品質的古樹茶,真可謂最“笨”的做茶人了。

做茶VS收茶。當然之前說的是建立在茶企是“做茶”的前提下,現實是很多茶企是在“收茶”,根本就沒有在做茶。

做茶需要的東西很多,就比如上述的“殺青”這一個環節,所需要的東西就很多:殺青鍋、制茶師傅、竹篾、碩大的柴火房等等,更不用說,茶葉採摘季,批量做茶時所需要的陽光大曬場,沒有自己夠大的古茶坊,是無法執行的。山高路險,材料運輸不便且昂貴,人工價格也高,建設一個古茶坊需要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投入。為了降低成本,很多茶企便省去了這些,直接從茶農家收來曬青毛茶,蒸壓後貼上自己的品牌便是了。這便是市場上所說的“百家茶”。

每一個茶農家的條件是不一樣的,製作曬青毛茶的水準不一,也不好衡量判斷。先不說加工環境是否清爽乾淨,只說這製作過程吧,殺青時,有沒有殺均勻呢?一鍋炒完有沒有洗鍋?揉撚的時候,是否揉到位了?曬青的時候,是不是讓每一片葉子都充分沐浴陽光了?實地去看過你就知道,茶農家並不是很寬敞,天氣好的時候,竹篾端出去曬,但為了省事基本是在搭建的塑膠棚裡面,一層一層碼在架子上陰乾的。這樣的茶會有一種青澀味,香氣很悶,茶湯也比較渾濁,品質參差不齊,後期口感轉化不一,品質自然不敢說高。

而曬青毛茶品質成敗就看此“曬青”一舉了。若是場地夠大,竹篾一排平面綿延出去,離地充分晾曬,每一片葉子都飽蘸陽光,每一片葉子便都會散發最純正的茶香和滋味。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依山而建設古茶坊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由了。

或許你會說,曬青的時間要七八個小時充足日曬,人不可能一直盯著吧,外一下雨了呢。其實我們制茶的祖先是何等聰慧,每年的採茶做茶的季節,就比如三四五月份,是西雙版納古茶山氣候最好的時節,雨水少,白晝時間變長,都是曬青的最佳時節。

另外,依山建坊,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能保證古樹茶的高品質,讓古茶樹鮮葉得到及時加工製作。眾所周知,古茶樹一般生長奇峰峻嶺的深山,山路崎嶇而難行,鮮葉採摘後,要走幾十裡路運到山下的茶農家裡面加工。不能及時一定厚度攤開萎凋的鮮葉,長時間捂著往往會氧化變紅,嚴重影響品質。

選擇好的古樹茶,要選擇認真“做茶”的有態度的茶企。而如何選擇,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實地考察。某個誠信古茶企業組織的大規模茶山行活動,可以去參加一下。他們的茶山行是全程公開透明的,你可以深入到他們的核心腹地,走進源頭,研發中心,古茶坊乃至占地400畝投資3億集倉儲、接待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古茶莊園。他們歡迎全民監督,若非有非凡的魄力、擔當、實力,誰敢呢?去過,你就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高品質古茶了。

標準VS沒有標準。我始終相信,沒有標準不成好茶。在山頭主義盛行,全世界都是純料的當下,有好的標準才能成就好的古樹茶。

這個標準應該是貫穿古樹茶製作全程的,從採摘古茶樹鮮葉到一片古茶餅的誕生。關於鮮葉採摘,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問題,我們只關心樹齡大小,常常忽略了採摘時節和老嫩。

其實古茶樹採摘一芽幾葉,如何採摘,是非常有講究的。單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和一芽幾葉品質肯定是不同的。通常一芽一葉是上品,一芽二葉是最佳選擇,單芽便是可遇不可求了。一芽二葉,品質最高,老嫩度恰好,芽頭富含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兩片葉子富含茶多酚和鹼性物質,茶湯醇厚濃郁,滋味鮮爽而香氣高揚。統一“一芽二葉”為標準的鮮葉做出來的古茶,整齊勻整,滋味協調,歷久彌香,更利於古茶後期的轉化。

單芽採摘更加辛苦、費時,茶農一般不願意采,發燒友還曾親自數過,製作一公斤的曬青毛茶需要25000顆茶芽頭。這是多大的工程量。並且因為更加嬌嫩,加工製作更要加小心,耗費心力,火大很容易炒糊,火小殺青不夠。揉撚力度也要適中,很容易把茶芽弄斷。但單芽古茶水細如絲,潤滑無微粒,香氣高揚,滲人心肺,苦甜平衡,口齒留香,最高品質的古樹茶代表,是無數茶人心目中的夢幻之品。現在能做的貌似只有一家猛海的古茶企業。

若是採摘標準統一,並且裡外一口料,則更是難得了。普洱茶以餅茶為主,很多古樹茶表面很好看,拆解開來的時候裡面往往是斷頭茶,沒有芽頭,或者是花雜的,葉片大小不一,一芽幾葉的都有。

一芽二葉採摘比較費時,這些年古樹茶價格水漲船高,為了產量和增收茶農一般不會採摘一芽二葉,一芽三四葉的情況比較多。古樹茶比較金貴,茶企也就不挑剔了。但對於挑剔的立志做高品質古樹茶的某些茶企而言,他們還是會嚴格按照古樹茶採摘標準來製作,鮮葉剔除第三葉,並且在曬青毛茶製作完成進行蒸壓的時候還會 進行剔撿,去除黃片、芽葉不全的茶葉,這樣的損耗比較大,一般是百分之五,如果苛刻的甚至達到百分十五。

此外無論是鮮葉採摘還是毛茶輸送,運輸和流通環節其實也會造成古茶品質的損耗。鮮葉運輸有些茶企採用專用紙箱,避免了摩擦損耗;毛茶運輸摒棄了一般的蛇皮塑膠袋,選用透氣防潮防異味的紙箱內套棉紙保護曬青古樹毛茶,避免碎、斷、變質、異味,也是精益求精的。

說了這麼多,概而言之,“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就明天的高品質老茶。”只有高品質古茶——好原料、好工藝、標準、倉儲、品牌價值高等綜合因素缺一不可的古樹茶,才有高品飲價值和後續增值的能力!

然而時常也聽到朋友說,擔心夜晚喝茶會失眠,又不甘心錯過靜夜品茗這一美事。

其實,晚上喝茶也有可以不失眠的方法。茶的種類繁多,而其中一些茶便適合晚上喝,尤其是適合一些平時喝茶不多的茶友。

晚上喝什麼茶好?

適合晚上喝的茶,首要是瞭解茶葉的特性,無論是紅茶還是綠茶,它們都同時具有"提神"和"安神"兩方面的作用,既可以使大腦更清醒靈活,也可以抑制腦神經過於興奮,讓人們容易入眠。關鍵看怎麼喝,喝的時間和方法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類,經"熟化"的過程,茶多酚含量減少,對胃的刺激也會減小,因而合適晚上飲用。

尤其對於脾胃衰弱的人群來說,喝紅茶時加入一些牛奶,可起到一定的溫胃暖胃作用。

在吃了三餐之後,身體會積累一些肥膩食物在消化系統中。晚飯後適當喝些熟普,有助於分化體內積累的脂肪,既可以暖胃又有助於消化和消脂。

熟普屬後發酵的茶類,茶性更加溫醇,喝熟普的好處多,既不會傷胃也不會影響睡眠。

如果不習慣普洱茶的味道,也可用白茶來替代。還有壽眉茶,壽眉茶入肺經,茶性平緩,也是不會影響睡眠。

晚上喝茶要領:

茶葉剛泡開大約3分鐘時,茶葉中大部分的咖啡鹼就已溶解到茶水中了,這時的茶就具有明顯的提神功效,使人興奮。怕失眠,就別喝頭道茶湯,更不要喝濃茶。

1、喝淡一點的茶,減少咖啡因。

2、喝口感有甜的茶。茶氨酸多,科學證明茶氨酸比安眠藥更有利於睡眠,且無任何副作用。

3、喝發酵多一些的茶。

對於少喝茶的人來說,晚上喝茶的量應比白天的量減少一半,也不適宜喝過濃的茶,最好是在晚飯後再喝茶。

此外,平常心情易激動、睡眠狀況欠佳以及身體較弱的人也可以適度飲茶。

喝什麼茶減肥效果最好?

喝什麼茶減肥效果最好?很多人愛喝茶,是因為喝茶有著若干的好處。

比如枸杞茶能明目;菊花茶能降火;檸檬茶能美白;紅棗茶能補氣血;普洱茶能刮油;決明子能減肥。

BUT!

亂喝茶,比亂彈琴還要不靠譜!

桂圓紅棗茶

桂圓紅棗茶絕對可以登上養姨媽專用排行榜的第二名,也就只輸給了生薑紅糖水罷了。

但是我不得不說,從我個人的角度,更建議你們和桂圓紅棗茶。因為生薑紅糖水,真的就是一杯不折不扣的糖水啊...

所以最佳的喝法是開水中放入桂圓和紅棗,燜上幾分鐘以後,根據口味放入一些冰糖調味即可。

檸檬茶

檸檬中含有較多的VC和類黃酮,但是通過喝檸檬茶來獲取維生素,真的只是一劑安慰劑罷了。

因為就靠那麼一兩片檸檬,真的很難補充什麼維生素,更別提美白了。而且腸胃不好的人喝檸檬茶很容易胃部反酸。

如果你喜歡清爽微酸的口感,那麼儘量用鮮檸檬切片來泡茶,選擇溫水會更好。

菊花茶

菊花味苦,性寒涼,是大家用來降火氣的好選擇。

但是菊花茶並不適合脾虛,胃寒的人長期喝,除了每天不超過三朵以外,女生不要在經期和經期前一周喝菊花茶。

玫瑰花

曾經有一款熱門的微商產品,賣得就是洛神花茶。所謂洛神,指的是美人;而花茶,大多選擇玫瑰花,因為玫瑰花極重的香味中含有多種酚類和醇類物質。

但是很遺憾,這個茶並不能減肥,也不過是個樣子貨罷了。你自己在超市買一把幹玫瑰花也能做出同樣的茶包。

但是所有幹茶包,其實都達不到所謂的通過茶飲直接影響皮膚和體重的作用。

決明子茶

決明子因為清肝明目,解毒通便的作用,被大家認為具有減肥的功效。

但是決明子只適合偶爾急用,如果長期依靠喝決明子茶來排便,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下降,反而加重便秘的現象...

所以決明子可以喝,但不能天天喝,長期喝。

枸杞茶

枸杞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而這兩種都能起到明目的作用。

但是,玉米黃素並不溶于水...(捂臉哭)

所以想要喝枸杞明目,還是直接嚼碎了吃吧!

荷葉茶

在某寶經常看見荷葉和決明子放在一起做茶包,可以起到減肥消脂刮膩的作用。

但是這兩種食材,都不適合女生長期喝。而且說句實話,就算你喝了一天的荷葉決明子茶,真正 攝入的有益物質,可能微乎其微。所以完全依靠喝茶來減肥,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看懂古樹茶

【古樹茶是什麼?】

古樹茶,一般指古樹普洱茶,是普洱茶的一個細分市場,它代表雲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質。那麼問題來了。多大樹齡的茶樹才算古樹?雲南普洱茶的古茶樹比其他茶類優勝在哪裡呢?

一般而言,100年以上的就算是古茶樹了。(骨灰級茶友一般認為一百年到三百年只能算“大樹”,三百年以上才能稱之為“古樹”。但古茶樹的樹齡判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跟植物學、地理地貌、自然氣候、歷史都密切相關。茶樹樹齡根本無法明確區分,這樣的細分也不太具有實際意義。)

可能,你會有疑問,100年和99年的古茶樹品質差異很大嗎?其實古樹茶樹齡的時間界定,是有特殊的歷史原由的。

近代雲南大量種植茶樹,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從清末開始雲南茶區多有戰亂、瘟疫等發生,茶樹的種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頓;直至民國初期(1912),方開始在鳳慶地區種植生產紅茶;西雙版納地區大量種植茶樹已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後種植群體種,到了1986、1987年開始種植良種茶扡插苗。由上可看出,雲南兩次大規模種植茶樹的歷史,中間有大概近百年時間的空檔。以100年為基準進行計算是合理的。

【古樹茶 好在哪裡?】

古樹普洱茶優於一般的普洱茶,源於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時光饋贈與它的豐厚內質。

首先,古茶樹生長環境遠離人類居住的地方,清幽純淨,沒有任何現代文明的污染。古茶樹周邊地區植物的多樣性、原始性保存較好,古茶樹千百年與自然和諧共生,自身已經具備了抵抗各類病蟲害的能力,無需使用農藥,沒有農殘的擔憂,更天然健康。

其次,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古茶樹身長多高根紮多深,所需水分及營養都是靠樹根的自身去完成。它們生長的地方植被繁茂,枯枝落葉多,地面常年有一層厚厚的覆蓋物,土壤質地疏鬆、結構良好且有機質含量豐富,古茶樹的根部將這些自然腐殖質和地下深層土壤的養分都轉化為了自身的營養物質,因此古茶內含物質豐富,礦物質也相對較高,香高味濃。

再者,古樹茶的品飲價值更高。古茶樹生長之處,莫不山高穀深,雲霧縈繞。山高,則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較高,光合作用強,芽葉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糖的數量多;夜晚氣溫低,呼吸作用弱,消耗少,保存較多的有機物的同時,茶樹體中的果膠物質充分發育,芽葉中果膠含量會增加;雲霧多,則增強了漫射光,茶樹為喜陰植物,如此葉片無折卷或折卷少,葉色深且更具光澤,葉綠素含量更高,光合作用更強,生成的有機物(糖)更多。芽葉中芳香物質及含氮類鮮爽物質如氨基酸增加,粗纖維含量減少,澀類物質的茶多酚相對平衡,因而古樹茶茶湯飽滿度好,苦澀味均衡,芳香度和鮮爽度高,口感更醇厚,湯質層次豐富,耐泡度好,韻味更加悠長。有人說要少喝新茶,刺激性大。古樹普洱茶卻是一個例外,新茶品飲價值同樣很高,它茶質柔和溫潤,鹼性物質比例適中茶湯細膩,並不會對人有什麼不好的刺激,脾胃比較弱的老人和小孩都可以放心喝。

最為重要的是,古茶樹是稀缺性資源。它僅分佈于雲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散落而居,片狀分佈,山險路遠採摘難度大,又之採摘春秋兩季,產量十分稀少。它內質豐厚,天然健康,追求者又不計其數,更增加了它不可多得的寶貴屬性。

另外,從樹種而言,茶樹分為喬木和灌木兩類,種子生和扡插生兩種,種子生的喬木茶樹每一株都有不同的味道,耐病性、抗蟲、抗傳染性比較強;而扡插或壓條種植的灌木茶,不光是口味的豐富性比不上喬木種子生普洱茶,更有物種易退化的缺點。古茶樹一般是不經過人工干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喬木,本身品質就比較高。

【高品質古樹茶的標準是什麼?】

影響古樹茶品質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環境、樹齡等自然因素之外,原料、工藝、倉儲是主要因素。

首先,看原料的真誠度。

因為稀缺內質更豐富,古樹茶價格比一般的臺地茶要高。又因知名度等因素,名山名寨的古樹茶價格會更高些。

高利潤的驅使下,古樹茶的“純度”全憑良心了。一個古茶餅357克,如果摻入幾十克臺地茶,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而一般人根本品評不出來。並且因為雲南地質地貌的特殊性,一個片區的古樹茶有可能呈現出不一樣的口感,所謂純料是一個比較有風險和有待商榷的事情。雲南那麼多山頭,又細分了如此多的村寨,每一處的原料如此稀少,每一個商家分一杯羹,每一家又可以製作多少純料的古茶餅呢?去茶山的時候,實地看一下,算一算茶山的實際產量和市場上流通的純料,心裡就有一些譜氣了吧。

一般意義上而言,古樹純料還是基於能夠提供給小眾品飲的商品。所以說比起掛羊頭賣狗肉,只要是真古樹,“古樹拼配”還更靠譜一些。

那麼怎樣保證你所選擇的古樹茶,每一片葉子都是真的?鑒於茶農大小樹混采現象已經氾濫,選擇不收毛料、深紮源頭、有採摘標準、純手工一鍋一鍋炒茶的茶企業,總是不會錯的。

其次,對比製作工藝。

如果說古樹茶是一道大餐,那麼有了好的食材——古樹鮮葉,必須要有好的工藝才能就它的美味。

傳統普洱茶加工工藝包括:採摘、委凋、殺青、攤涼、揉撚、太陽曬青、剔撿、稱茶、蒸茶、壓茶、定型脫模、乾燥、檢驗、包裝等數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細微差別都會造成品質的千差萬別。可以說工藝決定了古樹茶品質和後期轉化的空間。

而古樹茶稀少嬌貴,要得到高品質古茶,必須全程採用傳統手工耐心製作。手工飽含中國人情的溫度,與機械化制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語。這是無法解釋的奧妙。對比一下你便懂得了:

手工VS機械。

殺青是製作曬青毛茶最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有三:快速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揮發青草氣,促使茶葉芳香物質生成;蒸發水分,使芽葉柔軟利於後序揉撚。

殺青時間視芽葉老嫩,一般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之間。殺青時手法的輕重、翻炒的頻率都會影響殺青效果。雲南大葉種,芽葉肥大,含水率高,在殺青時更要注意悶抖結合,殺透殺勻。若鍋溫過低,葉溫升高時間過長,會使茶多酚發生酶促反應,產生“紅梗紅葉”,茶湯味苦澀明顯,會有悶餿味。相反,如果溫度過高,葉綠素破壞較多,會導制葉色泛黃,甚至產生糊焦邊、斑點,影響茶湯的清透度,甚至使茶湯出現煙味。

傳統手工的殺青用的是鐵鍋,條件好的一般用銅鍋,銅鍋升溫快,溫度穩定,殺青品質的穩定性也更容易保持。同時為了避免茶湯出現煙味,殺青的鍋臺最好是爐灶分離。儘管雲南少數民族兄弟是最懂得制茶的人們,他們的技藝無需擔憂,但銅鍋是一般老百姓用不起的,受制於條件,他們也不會爐灶分離做茶。再別聽人忽悠你煙味是判斷老茶的標準或者是地道手工的標準了,高品質普洱茶從來不會有這種瑕疵。

傳統手工殺青,是一鍋一鍋炒出來的,工作效率低、木柴耗費大、人工成本高,為了產量和更高的利潤一般茶企根本不會這樣做。機械殺青速度快,但是溫度高殺死氧化酶的同時也將利於茶葉後期轉化的多重微生物殺死,新茶很高香、鮮爽,卻已經喪失了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泡開了來看,茶湯一般渾濁多黑點,葉底帶斑或有糊邊,湯味悶苦澀感明顯。真正古樹茶,怎麼捨得這麼糟蹋呢。

同樣,如果茶葉不是曬乾,而是機械烘乾,品質也會大打折扣。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需要六七分鐘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餘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作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這種茶基本已經沒有存放的價值。

選茶的時候,要記住不是石磨壓制就是“傳統手工茶”,真正的手工是要沁入古樹茶製作的每一個環節。也並不是所有的手工製作都代表高品質,什麼人做茶是非常重要的。世居古茶山的少數民族制茶師傅們,傳承了最古老、最地道的手工制茶傳統,他們最瞭解自己的茶葉子,因而能做出最完美的古茶滋味,任何人或者現代所謂的制茶文明無法超越。在西雙版納猛海縣,已經有這麼一家茶企業,親自請來少數民族制茶師傅來全程做茶,回歸最傳統的方式,用最笨的方式,獲取最高品質的古樹茶,真可謂最“笨”的做茶人了。

做茶VS收茶。當然之前說的是建立在茶企是“做茶”的前提下,現實是很多茶企是在“收茶”,根本就沒有在做茶。

做茶需要的東西很多,就比如上述的“殺青”這一個環節,所需要的東西就很多:殺青鍋、制茶師傅、竹篾、碩大的柴火房等等,更不用說,茶葉採摘季,批量做茶時所需要的陽光大曬場,沒有自己夠大的古茶坊,是無法執行的。山高路險,材料運輸不便且昂貴,人工價格也高,建設一個古茶坊需要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投入。為了降低成本,很多茶企便省去了這些,直接從茶農家收來曬青毛茶,蒸壓後貼上自己的品牌便是了。這便是市場上所說的“百家茶”。

每一個茶農家的條件是不一樣的,製作曬青毛茶的水準不一,也不好衡量判斷。先不說加工環境是否清爽乾淨,只說這製作過程吧,殺青時,有沒有殺均勻呢?一鍋炒完有沒有洗鍋?揉撚的時候,是否揉到位了?曬青的時候,是不是讓每一片葉子都充分沐浴陽光了?實地去看過你就知道,茶農家並不是很寬敞,天氣好的時候,竹篾端出去曬,但為了省事基本是在搭建的塑膠棚裡面,一層一層碼在架子上陰乾的。這樣的茶會有一種青澀味,香氣很悶,茶湯也比較渾濁,品質參差不齊,後期口感轉化不一,品質自然不敢說高。

而曬青毛茶品質成敗就看此“曬青”一舉了。若是場地夠大,竹篾一排平面綿延出去,離地充分晾曬,每一片葉子都飽蘸陽光,每一片葉子便都會散發最純正的茶香和滋味。這也就是為什麼要依山而建設古茶坊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原由了。

或許你會說,曬青的時間要七八個小時充足日曬,人不可能一直盯著吧,外一下雨了呢。其實我們制茶的祖先是何等聰慧,每年的採茶做茶的季節,就比如三四五月份,是西雙版納古茶山氣候最好的時節,雨水少,白晝時間變長,都是曬青的最佳時節。

另外,依山建坊,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能保證古樹茶的高品質,讓古茶樹鮮葉得到及時加工製作。眾所周知,古茶樹一般生長奇峰峻嶺的深山,山路崎嶇而難行,鮮葉採摘後,要走幾十裡路運到山下的茶農家裡面加工。不能及時一定厚度攤開萎凋的鮮葉,長時間捂著往往會氧化變紅,嚴重影響品質。

選擇好的古樹茶,要選擇認真“做茶”的有態度的茶企。而如何選擇,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實地考察。某個誠信古茶企業組織的大規模茶山行活動,可以去參加一下。他們的茶山行是全程公開透明的,你可以深入到他們的核心腹地,走進源頭,研發中心,古茶坊乃至占地400畝投資3億集倉儲、接待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古茶莊園。他們歡迎全民監督,若非有非凡的魄力、擔當、實力,誰敢呢?去過,你就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高品質古茶了。

標準VS沒有標準。我始終相信,沒有標準不成好茶。在山頭主義盛行,全世界都是純料的當下,有好的標準才能成就好的古樹茶。

這個標準應該是貫穿古樹茶製作全程的,從採摘古茶樹鮮葉到一片古茶餅的誕生。關於鮮葉採摘,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問題,我們只關心樹齡大小,常常忽略了採摘時節和老嫩。

其實古茶樹採摘一芽幾葉,如何採摘,是非常有講究的。單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和一芽幾葉品質肯定是不同的。通常一芽一葉是上品,一芽二葉是最佳選擇,單芽便是可遇不可求了。一芽二葉,品質最高,老嫩度恰好,芽頭富含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兩片葉子富含茶多酚和鹼性物質,茶湯醇厚濃郁,滋味鮮爽而香氣高揚。統一“一芽二葉”為標準的鮮葉做出來的古茶,整齊勻整,滋味協調,歷久彌香,更利於古茶後期的轉化。

單芽採摘更加辛苦、費時,茶農一般不願意采,發燒友還曾親自數過,製作一公斤的曬青毛茶需要25000顆茶芽頭。這是多大的工程量。並且因為更加嬌嫩,加工製作更要加小心,耗費心力,火大很容易炒糊,火小殺青不夠。揉撚力度也要適中,很容易把茶芽弄斷。但單芽古茶水細如絲,潤滑無微粒,香氣高揚,滲人心肺,苦甜平衡,口齒留香,最高品質的古樹茶代表,是無數茶人心目中的夢幻之品。現在能做的貌似只有一家猛海的古茶企業。

若是採摘標準統一,並且裡外一口料,則更是難得了。普洱茶以餅茶為主,很多古樹茶表面很好看,拆解開來的時候裡面往往是斷頭茶,沒有芽頭,或者是花雜的,葉片大小不一,一芽幾葉的都有。

一芽二葉採摘比較費時,這些年古樹茶價格水漲船高,為了產量和增收茶農一般不會採摘一芽二葉,一芽三四葉的情況比較多。古樹茶比較金貴,茶企也就不挑剔了。但對於挑剔的立志做高品質古樹茶的某些茶企而言,他們還是會嚴格按照古樹茶採摘標準來製作,鮮葉剔除第三葉,並且在曬青毛茶製作完成進行蒸壓的時候還會 進行剔撿,去除黃片、芽葉不全的茶葉,這樣的損耗比較大,一般是百分之五,如果苛刻的甚至達到百分十五。

此外無論是鮮葉採摘還是毛茶輸送,運輸和流通環節其實也會造成古茶品質的損耗。鮮葉運輸有些茶企採用專用紙箱,避免了摩擦損耗;毛茶運輸摒棄了一般的蛇皮塑膠袋,選用透氣防潮防異味的紙箱內套棉紙保護曬青古樹毛茶,避免碎、斷、變質、異味,也是精益求精的。

說了這麼多,概而言之,“只有今天的好茶,才能成就明天的高品質老茶。”只有高品質古茶——好原料、好工藝、標準、倉儲、品牌價值高等綜合因素缺一不可的古樹茶,才有高品飲價值和後續增值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