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三月婺源 桃紅柳綠,油菜花盛開

長期生活在北方讓我一直以來對江南的風景非常嚮往, 青磚黛瓦, 小橋人家, 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點綴其間如夢如幻, 揮之不去。 陽春三月應一個朋友的邀約促成了我的第一次江南之行, 這還真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乘坐火車汽車輾轉兩天來到了號稱最美鄉村的婺源。 正值桃紅柳綠, 油菜花盛開。 在綿綿細雨中欣賞了雨中的婺源, 留下了一組隨拍。 請跟隨我的鏡頭中分享婺源印象。

攝影:牧羊女

三月的婺源象一位柔情的鄉野女子。 山為眉黛, 水作明眸。 油菜花兒是她漂亮的衣衫。

漫步在江南雨巷, 最讓人眼亮的是雨中的馬頭牆, 這是一種“疊落式山牆”, 呈現出階梯型。 在一枝盛開的桃花掩映下的徽派建築顯得格外有韻味

江南的斜風細雨, 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輕煙纏柳, 霧裡看花, 多少色彩, 都融在亦真亦幻裡。

很喜歡這樣斑駁的老屋, 具有歷史的厚重感。

汪口,位於婺源東北部,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得山水之靈氣,地靈人傑,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鐘靈”之地,歷史上經科舉中進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員73人。古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各類古建築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2002年汪口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二00五年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是汪口村的餘氏宗祠。

在浸透著靜謐幽遠的小巷中,打著雨傘的行人成全了小巷的生動。小巷兩邊安然矗立著一幢幢灰瓦白牆的老屋子,飽受了風雨的侵襲,彰顯著一種滄桑積澱後的黯然,灰白色的牆面在班駁間隱現時光的痕跡。

老屋的門前掛著一串串臘肉,這是江南人家獨有的景致

老屋的主人正在做著一種江南小吃

讀過戴望舒的,裡面有個結著紫丁香淡淡愁怨的女孩兒手裡撐著一把油紙傘…….如今的雨巷依然悠長而寂寥,濕漉漉的青石街走著的全是打著花傘的遊客。傍水而造的老屋,長滿了青苔的屋瓦,斜風細雨中居然看到一隻小船悠悠蕩著,只是那寧靜、悠遠的意境被嘈雜取而代之了。

河邊洗衣婦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多水鄉,水是江南油菜花最好的陪襯,春日遊走在江南水鄉,總能看到油菜花田不遠處有泛光的水影,將江南的靈秀神奇凝聚在了這些細微的地方。

草原上的牛見得多了,但江南的牛還是頭一回看到,是有些不同。

婺源多水,或潺潺清溪或澗澗小河,載著遊人的小舟在雨中穿行

這裡的房屋色彩分明,粉白色的牆,黛黑色的瓦,隱現於金黃色的油菜花中,顯得樸素淡雅,端莊分明,很像一幅幅水墨畫。

常聽到那句關於婺源的廣告詞:“美麗鄉村,夢裡老家。”白牆黛瓦掩映在黃花綠樹間,構成了一副極美的田園畫卷。

汪口,位於婺源東北部,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得山水之靈氣,地靈人傑,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鐘靈”之地,歷史上經科舉中進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員73人。古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各類古建築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2002年汪口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二00五年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是汪口村的餘氏宗祠。

在浸透著靜謐幽遠的小巷中,打著雨傘的行人成全了小巷的生動。小巷兩邊安然矗立著一幢幢灰瓦白牆的老屋子,飽受了風雨的侵襲,彰顯著一種滄桑積澱後的黯然,灰白色的牆面在班駁間隱現時光的痕跡。

老屋的門前掛著一串串臘肉,這是江南人家獨有的景致

老屋的主人正在做著一種江南小吃

讀過戴望舒的,裡面有個結著紫丁香淡淡愁怨的女孩兒手裡撐著一把油紙傘…….如今的雨巷依然悠長而寂寥,濕漉漉的青石街走著的全是打著花傘的遊客。傍水而造的老屋,長滿了青苔的屋瓦,斜風細雨中居然看到一隻小船悠悠蕩著,只是那寧靜、悠遠的意境被嘈雜取而代之了。

河邊洗衣婦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多水鄉,水是江南油菜花最好的陪襯,春日遊走在江南水鄉,總能看到油菜花田不遠處有泛光的水影,將江南的靈秀神奇凝聚在了這些細微的地方。

草原上的牛見得多了,但江南的牛還是頭一回看到,是有些不同。

婺源多水,或潺潺清溪或澗澗小河,載著遊人的小舟在雨中穿行

這裡的房屋色彩分明,粉白色的牆,黛黑色的瓦,隱現於金黃色的油菜花中,顯得樸素淡雅,端莊分明,很像一幅幅水墨畫。

常聽到那句關於婺源的廣告詞:“美麗鄉村,夢裡老家。”白牆黛瓦掩映在黃花綠樹間,構成了一副極美的田園畫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