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耳鳴是怎麼回事?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 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 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 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有時可為低音調轟鳴或嗡嗡聲, 有時又可呈高調如蟬鳴。 其聲調、音量及強度波動不定, 可為陣發, 亦可為持續性。

臨床上病人的主訴多種多樣:80多歲的老爺爺說自己腦子裡有只蟬一天24小時叫個不停;李小姐掏耳朵後發現頭一晃動, 耳朵就“嘩啦”亂響;張先生感冒後右耳悶漲不適, 竟然聽到了自己有節奏的“咚咚”心跳聲;鄰家阿姨每次天旋地轉的頭暈發作時耳朵總會“嗡嗡”的響個不停;除此之外像“嘶嘶聲”,

“電視無台聲”, “海潮聲”, “汽笛聲”, “浪濤聲”, “吱吱聲”, “隆隆聲”, “唧唧聲”, “呼呼聲”, “衝衝聲”, “雀叫聲”, “雨雷聲”, “樹葉沙沙聲”, “飛機轟鳴聲”等等。 這些都是耳鳴的聲音, 但耳鳴僅僅是一個症狀, 它的病因是什麼呢?

耳鳴的病因, 機制不清, 也許可能僅由於一小片盯聹接觸到鼓膜而引起耳鳴, 但也可能是由於一個位於聽神經的腫瘤而導致。 小小的耳鳴常常成為耳部及全身疾病的早期信號。

耳部疾病:當外耳道異物、外耳道炎症腫脹發生阻塞等症時, 可產生傳導性耳鳴, 多為低調, 如“隆隆聲”, “轟轟聲”。 當中耳出現咽鼓管功能障礙、異常開放, 各種類型的中耳炎、耳硬化症、頸靜脈球體瘤等疾病時, 也可產生傳導性耳鳴, 這種耳鳴的特徵是多為單側性,

即耳鳴於病變的一側, 且音調較低, 有節律性, 搏動性等特點。 內耳的疾病多產生感音神經性耳鳴, 常見於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耳, 也是耳蝸功能損傷的一種表現, 而其聲調與聽力損失頻率有一定相關性。 如當內耳遭到雜訊、藥物或老年性等損害時, 多造成高頻聽力損失, 耳鳴往往是高音調, 且多呈雙側性。 而梅尼埃病等疾病膜迷路積水時, 早期低頻聽力下降, 多伴有患側的低音調耳鳴。 耳鳴可為聽神經瘤的早期表現, 其音調高低不等, 進行性加重。 而老年人聽覺中樞退行性變會產生中樞性耳鳴, 多為高調, 對掩蔽反應差。

此外, 全身疾患也可表現為耳鳴, 如頸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壓的一側耳鳴, 肝病、腎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甲亢等,

當這些病導致全身功能紊亂時, 也會出現耳鳴症狀, 一般可隨著這些病的痊癒而消失。 神經衰弱等精神、心理疾患亦可產生耳鳴。

據統計, 中國有耳鳴患者1.3億, 有104萬耳鳴患者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在耳鳴患者中, 65以上的老人占1/3左右, 其餘2/3為中青年, 約有1億人。

因此耳鳴應引起患者的重視, 及時去醫院作全面檢查, 特別是純音聽力、聲阻抗、電反應測聽以及必要的CT檢查, 以排除上述疾病所造成的耳鳴。 小小的耳鳴, 為我們敲起耳科及全身疾病的警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