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頤和園——春遊正逢時

每年到這個季節, 經常回憶文革前北京的春遊活動。 那時, 每到四月份, 北京無論機關、工廠或者學校都要組織春遊活動。

兒時對春遊的嚮往不亞於對過年的期盼。 因為那時生活條件差, 只有在春遊時家長才會給我們烙上糖餅、煮個雞蛋、帶上一壺水, 穿上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去遊玩。 各個學校都會租來大轎車, 每個班級排著隊興奮地上了大轎車, 一路歡歌地到各個公園。

頤和園便是春遊的首選地之一, 記得小學課本有一篇寫頤和園的課文, 對頤和園的歷史、佛香閣、長廊、諧趣園、十七孔橋、石舫、西堤、銅牛、銅亭都有詳細的描述。

近景湖心島、遠景玉泉山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園林, 素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美譽。 頤和園是中國古代優秀的自然山水、皇家園林、水利工程相結合的美麗工程典範。 它以其宏大豐富、美麗超群的園林藝術征服了世人。

但是, 在1860年頤和園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 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 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 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頤養之地。

1900年,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 頤和園再遭洗劫, 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 可謂多災多難。

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頤和園的景觀看點是在環湖景點的佈局上。 從湖中的南湖島開始, 逆時針方向過十七孔橋向北, 經東堤北段、折而向西經萬壽山前山的長廊, 再轉向南、循西堤而結束於湖南端的繡綺橋, 形成一個漫長的螺旋形“景觀帶”。

沿途設有十七孔橋、廓如亭、銅牛、知春亭、文昌閣、大戲樓、長廊、萬壽山前的佛香閣建築群、石舫、西堤、玉帶橋、織耕圖等。

頤和園整體與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圓明園、暢春園和香山、玉泉山、萬壽山構成了北京西部的三山五園景觀帶。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 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 飽含中國皇家園林恢弘、富麗的氣勢, 又充滿自然之趣, 高度體現了 "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

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 園中有景點建築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 3000餘間古建築, 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 古樹名木1600餘株, 總占地2.97平方公里, 其中水面約占四分之三。

分佈在園中的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織耕圖、西堤拱橋等代表性建築,

沉穩大氣、千姿百態、美輪美奐, 堪稱藝術精品。

昆明湖與玉泉山建築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 始建於西元1750年的"康乾盛世"時期, 是北京西部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

頤和園的修建不僅是皇家造園工程, 而是和水利工程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 乾隆初年, 海澱附近陸續興建和擴建的園林越來越多,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玉泉山水系接近枯竭。

而玉泉山水系正是通惠河賴以接濟的上源,如果上源被大量截流,則會直接影響大運河通州到北京一段漕運的暢通。

於是,在乾隆十四年冬開始了大規模的水系整治工程。其主要內容:攔蓄西山一帶的大小山泉和澗水,導入玉泉山水系,再通過玉河匯入西湖;興建頤和園拓寬、疏浚西湖作為蓄水庫,疏浚長河輸水幹渠向城內調濟供水。

樂壽堂、水木自親

園中景點規劃成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

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

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后們休閒娛樂的遊覽區。

文昌閣

園中主體佈置在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開始,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最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複殿,層疊上升,貫穿主線,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

長廊東起樂壽堂之邀月門,穿過排雲門,直到萬壽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長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間。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

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之上,雕樑畫棟,一幅幅斑斕的彩畫是園中最珍貴的藝術品,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它的特點是:主要畫面被括在大半圓的括線內;無固定結構,全憑畫工發揮,同一題材可創作出不盡相同的畫面。長廊彩畫題材廣泛,山林、花鳥、景物、人物均有入畫。而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數人物故事畫,一共2000多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建築在島上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十七孔橋長150米,共有17孔聯拱,飛架于南湖島和廊如亭之間。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計544只,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的東邊有一尊鎮水銅牛和廓如亭。橋的西側是湖心島,它西連湖心島,東接廓如亭,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

從佛香閣向南看,十七孔橋把廣闊的昆明湖水面分出層次,使得千畝碧波盡收眼底的空曠感,因十七孔橋的點綴而消弭無蹤。因此,南湖島與萬壽山佛香閣的位置在對景手法上呈一賓一主之姿。

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攬系南北,橫跨兩湖,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bīn)風如畫。當年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

西堤鏡橋

與玉泉山融為一體的頤和園景色

從佛香閣通往後山途中的諧趣園、曲水複廊,諧其三趣。

其一為聲趣。入諧趣園,只見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園內有一叢綠竹,竹蔭深處,有山泉分成數股注入荷池。使諧趣園的水面與後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又運用山石的堆疊,分成幾個層次,使川流不息的水聲高低揚抑,猶如琴韻。有此一景,使這座園中之園有聲有色,可謂諧趣園的"聲趣"。

其二為樓趣。在玉琴峽西側有一座矚新樓,這座樓從園內側看是兩層樓,若從外層看,卻是一層。原來,諧趣園宮門前是那條下坡路的最低點,繼續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矚新樓的上層,這種似樓非樓的設計,可謂"樓趣"。

其三為橋趣。諧趣園中共有橋五座,其中以知魚橋最為著名。接近水面,便於觀魚。取 名知魚橋,是引用了戰國時代莊子和惠子的一次有關知魚不知樂的富有哲理的辯論遊戲。一個說,魚兒游得真快樂;另一個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一個又反駁道: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古人的故事來增添遊人的興味,這是園中的"橋趣"。

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萬壽山后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是二百多年前仿江南水鄉——蘇州而建的專供皇上和後宮佳麗遊玩的買賣街。

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游幸時開始“營業”。

頤和園西堤與玉泉山香山融為一體

玉帶橋與玉泉山建築融為一體

頤和園的美引用一位不知何人所作的詩句來結尾:

綠樹掩行宮,樓宇重重。山光水色遠眸中。玉帶橋連煙柳岸,飛起流虹。

彩蝶逐花叢,嗅遍香濃。長絲嫋嫋引微風。百轉長廊觀彩繪,妙味無窮。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頤和園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特別提示:每年的冬至前後,可以到十七孔橋拍金光穿洞的美照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荒友足跡 發佈:2017.03.31

海澱附近陸續興建和擴建的園林越來越多,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玉泉山水系接近枯竭。

而玉泉山水系正是通惠河賴以接濟的上源,如果上源被大量截流,則會直接影響大運河通州到北京一段漕運的暢通。

於是,在乾隆十四年冬開始了大規模的水系整治工程。其主要內容:攔蓄西山一帶的大小山泉和澗水,導入玉泉山水系,再通過玉河匯入西湖;興建頤和園拓寬、疏浚西湖作為蓄水庫,疏浚長河輸水幹渠向城內調濟供水。

樂壽堂、水木自親

園中景點規劃成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

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

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后們休閒娛樂的遊覽區。

文昌閣

園中主體佈置在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開始,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最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複殿,層疊上升,貫穿主線,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

長廊東起樂壽堂之邀月門,穿過排雲門,直到萬壽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長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間。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簷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

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之上,雕樑畫棟,一幅幅斑斕的彩畫是園中最珍貴的藝術品,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它的特點是:主要畫面被括在大半圓的括線內;無固定結構,全憑畫工發揮,同一題材可創作出不盡相同的畫面。長廊彩畫題材廣泛,山林、花鳥、景物、人物均有入畫。而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數人物故事畫,一共2000多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建築在島上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十七孔橋長150米,共有17孔聯拱,飛架于南湖島和廊如亭之間。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計544只,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的東邊有一尊鎮水銅牛和廓如亭。橋的西側是湖心島,它西連湖心島,東接廓如亭,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

從佛香閣向南看,十七孔橋把廣闊的昆明湖水面分出層次,使得千畝碧波盡收眼底的空曠感,因十七孔橋的點綴而消弭無蹤。因此,南湖島與萬壽山佛香閣的位置在對景手法上呈一賓一主之姿。

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攬系南北,橫跨兩湖,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bīn)風如畫。當年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

西堤鏡橋

與玉泉山融為一體的頤和園景色

從佛香閣通往後山途中的諧趣園、曲水複廊,諧其三趣。

其一為聲趣。入諧趣園,只見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園內有一叢綠竹,竹蔭深處,有山泉分成數股注入荷池。使諧趣園的水面與後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又運用山石的堆疊,分成幾個層次,使川流不息的水聲高低揚抑,猶如琴韻。有此一景,使這座園中之園有聲有色,可謂諧趣園的"聲趣"。

其二為樓趣。在玉琴峽西側有一座矚新樓,這座樓從園內側看是兩層樓,若從外層看,卻是一層。原來,諧趣園宮門前是那條下坡路的最低點,繼續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矚新樓的上層,這種似樓非樓的設計,可謂"樓趣"。

其三為橋趣。諧趣園中共有橋五座,其中以知魚橋最為著名。接近水面,便於觀魚。取 名知魚橋,是引用了戰國時代莊子和惠子的一次有關知魚不知樂的富有哲理的辯論遊戲。一個說,魚兒游得真快樂;另一個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一個又反駁道: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快樂。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古人的故事來增添遊人的興味,這是園中的"橋趣"。

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萬壽山后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是二百多年前仿江南水鄉——蘇州而建的專供皇上和後宮佳麗遊玩的買賣街。

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游幸時開始“營業”。

頤和園西堤與玉泉山香山融為一體

玉帶橋與玉泉山建築融為一體

頤和園的美引用一位不知何人所作的詩句來結尾:

綠樹掩行宮,樓宇重重。山光水色遠眸中。玉帶橋連煙柳岸,飛起流虹。

彩蝶逐花叢,嗅遍香濃。長絲嫋嫋引微風。百轉長廊觀彩繪,妙味無窮。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頤和園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特別提示:每年的冬至前後,可以到十七孔橋拍金光穿洞的美照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荒友足跡 發佈:2017.03.3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