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父母是愛說慌的大話精

我的父母都是騙子, 不信您搬條板凳坐下來, 聽我慢慢跟你說。

—01—

9月25號晚上旅行歸來, 兒子咳嗽不止, 夜不能寐。

26號上午大早, 我和母親送他去就醫,

急性支氣管炎, 拿了藥, 霧化治療後, 時鐘指向正午十二點。

“中午在外邊吃吧。 ”我提議。

“太貴了, 外面吃一餐, 在家裡能吃一個星期。 ”母親立即反對。 如果聽母親的話, 這輩子也別想上館子了,中國老一輩的母親們大多如此。

因此拉著兒子徑直往飯館走去, 母親被迫無奈, 只好跟了過來。

“服務員, 把功能表拿過來。 ”進來落坐後我便大聲喊道。 母親小聲的說, “孩子, 別點餐了, 叫速食。 ”拗不過, 只好同意, 我給她叫了一份竹筒排骨飯。

十分鐘左右, 飯上來了。 排骨不少, 洋洋灑灑十幾塊, 除此之外, 有數片肉椒, 還有幾塊洋蔥, 裝在長長的竹筒裡, 紅肥綠瘦, 煞是好看。

母親臉上露出了微笑, 看得出來挺滿意(物有所值嘛)。

隨後, 我要的魚片粥,

和兒子的肉碎拉腸粉都端了上來。 我們埋頭開始吃飯。

緊接點, “尷尬”的一幕出現了。 母親將她竹筒裡排骨的排骨一塊又一塊地往我和兒子的碗裡挪。 “你自己吃吧, 我們不要。 ”我有些急。 “我不喜歡吃排骨, 再說牙齒也不好。 ”母親一邊回答, 一邊繼續原先的動作, 頃刻之後, 她碗裡的排骨都搬了家。

我心中頓時湧起一股無名之火, 但公眾場所, 不便發作。

於是乎, 給自己和兒子碗裡留下兩塊(為了不使母親太難堪), 其餘的又退回去母親碗裡。

旁桌了人看了過來, 對了我們笑了笑。 母親有點不好意思, 這才開始低頭吃飯。

買單離開之時, 我偷偷瞄了一眼母親眼前的竹筒, 裡頭空空如也, 飯菜都吃了個精光。

—02—

社區旁最近新開一家超市。 新店一慣的行銷方式, 拿三二樣東西低價吸引顧客前去消費。 這家也不例外。

這幾天, 我和弟弟家裡的冰箱, 都被母親塞滿了大蒜, 雞蛋, 豆芽和紅汗菜。

“雞蛋才二毛五一個, 一人一天限購4個。 ”

“大蒜菜場8塊一斤, 這邊半價。 ”

“豆芽和紅汗菜, 才八毛一斤。 ”

父母跟我們說這些的時候,

那是心花怒放, 喜不自禁。

因為孩子們在學校吃飯, 我和先生不常在家裡開火, 但看著父母高興, 就隨他們去。

昨天早上七點晨跑時(超市八點開門), 我改變方嚮往超市那邊去, 宛如長龍的隊伍裡, 父母赫然在列。

從旁邊阿姨的口中, 我才得知, 上面所說的那些優惠, 每天只限前五十名, 通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隊, 才能得到那個優惠。 十月初的廣州, 不似北方, 依然炎熱如夏, 父母手上雖然拿著扇子不停在扇, 汗水還是順流而下。 耳邊回蕩早幾天他們說過的話:“什麼時候去都有優惠, 超市老闆人真不錯。 ”

我望著父親刀削似的臉龐, 問:站這麼久, 你腳痛嗎?

父親搖了搖頭說, 不痛。

我匆匆離開, 眼睛濕潤。 父親痛風多年,

被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 經常手腳腫得像包子, 久站對他來說, 那是一種怎樣的摧殘。

可是, 我又能如何?

對他們而言, 那何嘗不是平淡枯燥生活裡的一個小小確幸?

—03—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乃大智慧。

這幾天國慶,處處國歌嘹亮,紅旗飄揚,朋友圈更是一片呼聲:愛你,中國。愛國情懷,可謂是感天動地。那究竟怎樣是愛國呢?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在思考這個問題。

和諧的家是國之根基,國是家的銅牆鐵壁。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能強盛。

國慶的第一天,清早我便撥通父母的電話,要帶他們一起出去走走。母親一口回絕:你和弟弟一家帶孩子去,開一台車就行了。

“不行,今天國慶。”我說。

電話那頭,母親猶豫了一下。然後我聽見,她在做父親的思想工作,“女兒叫一定要去。”父親堅決不同意,“我腳痛,不去。”

“你爸不肯去。”媽媽對我說。

我用命令的口氣:今兒由不得你們去不去,我一會把車開到你們樓下。

想起這次的歐洲之行,團裡一對老夫婦,七十幾歲,由他們的女兒帶隊。

十幾天裡,一家三口,老兩口互相摻扶遊玩,女兒在旁邊陪伴,每到風景名勝點,她便拿出自拍竿,一張又一張的全家福把幸福時光定格下來。我留心到七十幾歲的老太太頭髮上別著小小的黃色蝴蝶結,十分優雅,笑起來竟然像個未出閣的姑娘。我由衷羡慕這一家子!

很早就有一個願望,帶爸媽去一次首都北京,可到現在仍然沒有實現!

他們的思想工作無論如何也做不通,歸根到底:怕,花,我,的,錢。

我拼命掙錢,到底為的什麼?

這些年,我去過許多國家,看過不計其數的山川湖海,名勝風景,歷史遺跡,可是,親愛的爸媽,我多想和你們一塊分享!

—04—

在好朋友群裡,聊到父母說謊這件事。

“他們是大話精。”她們紛紛回應。

歸納總結出來以下三句話,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口頭禪。

一.爸媽都好,你不用擔心

我們總會長大,離開故鄉,父母為了不讓我們擔心,安心打拼,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有時生病了,甚至是病重了,也強忍著,不講出來。他們不願給我們造成額外的負擔。

大愛無聲。

二.我什麼都不需要,不用買了

我們羽翼豐了,遠走高飛,有能力時總想回報父母一點什麼,他們總是那一句:“什麼都不用買,能回來看看我們就很開心了!”

“什麼都不用買”,如果把這話當真,就是我們作為兒女最大的失職。

那可是日後他們在左鄰右舍面前談話的底氣啊。

三.太累就不要回來了

同樣作為一枚出外打拼多年的遊子,我感同身受。

多麼違心的一句話。

回想起剛出來打拼的那幾年,每逢春節回家,父母看我歸來,雖然口頭不會表達思念,歡喜之情,卻被眼睛出賣了。

眼神從來就不會騙人。

一不小心,人到中年,身邊不少好朋友的父母陸續離開。

閨蜜芳的父親去年得了淋巴癌去世,她曾是父親的掌上明珠,而今,陰陰兩界,天人相隔。

每當和我提起自己父親來,她便哽咽啜泣,最後發出一聲歎息:“父母在,人生尚在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子欲孝而親不待。多少人心中的痛!

節前,我在下班途中,買回一把金絲菊,鮮活美麗。回到家裡,修剪,找到花瓶,然後裝水,插花,擺放在書桌上,並且拍了兩張照片,賞心悅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誰知道,國慶才過兩天,原先鬱鬱蔥蔥的葉子已經發黑發黃,花朵也奄奄一息,開始枯萎,失去了生命活力。

老舍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回報父母的愛,不也一樣嗎?都有有效期,過期不候,空悲切。

—05—

你的父母,是不是也和我的父母一樣?

他們總是說著言不由衷的謊話。

從小,父母都在教我們做一個誠實的人。可不知道什麼,等他們年老了,卻率先說起了謊話。而且,謊話說的水準竟還如此拙劣。

從小,父母都在教我們做一個獨立的人,可不知為什麼,等我們年齡越大,他們卻越把我們當成一個孩子來看。而且,從來不分地點和場合。

從小,父母都是為我們支撐一切,他們說,等你們長大就好了。可我們長大了,有能力為他們做點什麼的時候,他們卻退縮了。他們說“我有”“不用”“一切都好”“你們不用管”“我用不了多少”的時候,其實還是在為我們支撐,無論這種支撐在我們看來多麼地荒唐可笑。

父母對我們說了很多諾言,也說了很多謊話。然而,每一句諾言和謊話的背後,都藏著他們對子女無以言表的愛。可能,我們嫌棄他們的表達方式,也可能不理解他們的做法。可所有這一切的後面,都是如山厚重如海廣闊的愛在支撐著。

有一天,等我們老了,在對待子女的行為態度上,我們不見得比他們有多少改善。天下的父母,皆是一個樣。

親愛的,別愛得太遲,多陪陪父母吧。

---END---

文/簡·愛

來自/遇見簡愛

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乃大智慧。

這幾天國慶,處處國歌嘹亮,紅旗飄揚,朋友圈更是一片呼聲:愛你,中國。愛國情懷,可謂是感天動地。那究竟怎樣是愛國呢?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在思考這個問題。

和諧的家是國之根基,國是家的銅牆鐵壁。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能強盛。

國慶的第一天,清早我便撥通父母的電話,要帶他們一起出去走走。母親一口回絕:你和弟弟一家帶孩子去,開一台車就行了。

“不行,今天國慶。”我說。

電話那頭,母親猶豫了一下。然後我聽見,她在做父親的思想工作,“女兒叫一定要去。”父親堅決不同意,“我腳痛,不去。”

“你爸不肯去。”媽媽對我說。

我用命令的口氣:今兒由不得你們去不去,我一會把車開到你們樓下。

想起這次的歐洲之行,團裡一對老夫婦,七十幾歲,由他們的女兒帶隊。

十幾天裡,一家三口,老兩口互相摻扶遊玩,女兒在旁邊陪伴,每到風景名勝點,她便拿出自拍竿,一張又一張的全家福把幸福時光定格下來。我留心到七十幾歲的老太太頭髮上別著小小的黃色蝴蝶結,十分優雅,笑起來竟然像個未出閣的姑娘。我由衷羡慕這一家子!

很早就有一個願望,帶爸媽去一次首都北京,可到現在仍然沒有實現!

他們的思想工作無論如何也做不通,歸根到底:怕,花,我,的,錢。

我拼命掙錢,到底為的什麼?

這些年,我去過許多國家,看過不計其數的山川湖海,名勝風景,歷史遺跡,可是,親愛的爸媽,我多想和你們一塊分享!

—04—

在好朋友群裡,聊到父母說謊這件事。

“他們是大話精。”她們紛紛回應。

歸納總結出來以下三句話,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口頭禪。

一.爸媽都好,你不用擔心

我們總會長大,離開故鄉,父母為了不讓我們擔心,安心打拼,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有時生病了,甚至是病重了,也強忍著,不講出來。他們不願給我們造成額外的負擔。

大愛無聲。

二.我什麼都不需要,不用買了

我們羽翼豐了,遠走高飛,有能力時總想回報父母一點什麼,他們總是那一句:“什麼都不用買,能回來看看我們就很開心了!”

“什麼都不用買”,如果把這話當真,就是我們作為兒女最大的失職。

那可是日後他們在左鄰右舍面前談話的底氣啊。

三.太累就不要回來了

同樣作為一枚出外打拼多年的遊子,我感同身受。

多麼違心的一句話。

回想起剛出來打拼的那幾年,每逢春節回家,父母看我歸來,雖然口頭不會表達思念,歡喜之情,卻被眼睛出賣了。

眼神從來就不會騙人。

一不小心,人到中年,身邊不少好朋友的父母陸續離開。

閨蜜芳的父親去年得了淋巴癌去世,她曾是父親的掌上明珠,而今,陰陰兩界,天人相隔。

每當和我提起自己父親來,她便哽咽啜泣,最後發出一聲歎息:“父母在,人生尚在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子欲孝而親不待。多少人心中的痛!

節前,我在下班途中,買回一把金絲菊,鮮活美麗。回到家裡,修剪,找到花瓶,然後裝水,插花,擺放在書桌上,並且拍了兩張照片,賞心悅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誰知道,國慶才過兩天,原先鬱鬱蔥蔥的葉子已經發黑發黃,花朵也奄奄一息,開始枯萎,失去了生命活力。

老舍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回報父母的愛,不也一樣嗎?都有有效期,過期不候,空悲切。

—05—

你的父母,是不是也和我的父母一樣?

他們總是說著言不由衷的謊話。

從小,父母都在教我們做一個誠實的人。可不知道什麼,等他們年老了,卻率先說起了謊話。而且,謊話說的水準竟還如此拙劣。

從小,父母都在教我們做一個獨立的人,可不知為什麼,等我們年齡越大,他們卻越把我們當成一個孩子來看。而且,從來不分地點和場合。

從小,父母都是為我們支撐一切,他們說,等你們長大就好了。可我們長大了,有能力為他們做點什麼的時候,他們卻退縮了。他們說“我有”“不用”“一切都好”“你們不用管”“我用不了多少”的時候,其實還是在為我們支撐,無論這種支撐在我們看來多麼地荒唐可笑。

父母對我們說了很多諾言,也說了很多謊話。然而,每一句諾言和謊話的背後,都藏著他們對子女無以言表的愛。可能,我們嫌棄他們的表達方式,也可能不理解他們的做法。可所有這一切的後面,都是如山厚重如海廣闊的愛在支撐著。

有一天,等我們老了,在對待子女的行為態度上,我們不見得比他們有多少改善。天下的父母,皆是一個樣。

親愛的,別愛得太遲,多陪陪父母吧。

---END---

文/簡·愛

來自/遇見簡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