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我國教育學學科的建設應進一步加強

“‘雙一流’和原先的211、985工程是繼承的關係, 是一個新的起點。 ”近日,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師大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教授在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中表示, “以前211、985的政策、支援的內容以及名稱在現在的檔中都不會再出現了, 將會同等到‘雙一流’建設的計畫中去。 ”

根據教育部21日公佈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兩校的教育學學科入圍。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

9月26日,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專訪時表示, 從更長遠的社會發展來看, 對於教育學學科的建設應該進一步加強, 期待未來有更多高校的教育學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的名單。

兩所部直屬師範高校教育學入圍

21日, 國家三部委正式公佈了外界期待已久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引發各界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

在教育部公佈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中, 澎湃新聞注意到, 兩所高校的教育學學科入圍, 所屬高校分別為北京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 這兩所高校均為“985工程”高校, 此次也都位列一流大學建設的A類36所高校名單之中。

根據學校官網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組建於2009年, 是全國最早設立教育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 也最早設立了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 最早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科綜合實力居全國領先水準。 其中特殊教育學、教育技術學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

華東師範大學則是全國大學中第一所組建教育科學學院的高校。

2014年10月, 為進一步統整研究資源, 學校在原有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育管理系、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開放教育學院的基礎上, 組建了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致力於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育人高地和科研高地, 致力於建設國內一流的國家教育智庫。

而教育部直屬的師範類高校共有6所, 本次只有2所高校的教育學入圍“雙一流”建設學科。 除了上述兩校, 其他4所部屬師範類大學分別是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

其中, 華中師範大學的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字;西南大學的生物學;陝西師範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字(自定);東北師範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入圍“雙一流”建設學科。

除了教育部直屬師範類院校以外, 首都師範大學的數學;南京師範大學的地理學;湖南師範大學的外國語言文學(自定);華南師範大學的物理學也入圍“雙一流”建設學科。

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論體系還在形成

“這兩個教育學學科都是國內最好的, 兩所學校也整體進入‘雙一流’大學, 這也是我們教育學界的光榮。 ”26日,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 就本次教育學學科在“雙一流”建設中的選拔及中國教育學目前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談了自己的思考。

上世紀20年代中期, 中國一批教育思想和教育學家包括陶行知、莊澤宣、梁漱溟等人曾試圖建立中國的教育思想理論體系。

繼承寶貴的教育遺產, 為世界教育服務。 從事了30多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 近日, 周洪宇獨著的《通過教育改變世界:陶行知的生活》和其主編的《生活教育:陶行知英語作品選讀》由美國時代出版公司出版。

但周洪宇表示, 從總體上來看, 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論體系尚未真正建立起來。 能夠毫不遜色地與西方學術界平等對話, 並能對西方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中國教育學術話語體系還在形成之中。

對話周洪宇:教育根植于本國, 也要走向世界

澎湃新聞:作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你如何看待本次教育學入圍“雙一流”建設學科的結果?

周洪宇:入圍的這兩個教育學學科都是國內最好的,兩所學校也整體進入“雙一流”大學,是我們教育學界的光榮。但對於國內教育學學科的現狀和需要來說,目前只有兩校入選,比例略少,期待未來有更多高校的教育學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的名單。

我國要建設成為“教育大國、教育強國”,還需要更多人研究教育規律、更重視教育學科的發展。我認為,從更長遠的社會發展來看,對於教育學學科的建設應該進一步加強,再增加兩三所可能是比較合適的。

澎湃新聞:目前我國教育學學科的發展現狀如何?

周洪宇:除了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範類高校,其實我國的一些省屬高校的教育學學科實力也很強,甚至歷史傳承和實力並不亞於部屬高校,比如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科。

教育學是研究人的學科,致力於培養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成長。從東西方的教育學差異來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學既有世界性的一面,也都有民族性的一面。

我國教育學中更提倡一種人的和諧的發展,強調整體思維、統籌研究。教育研究史在東方由來已久。“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沒有過時,反而更重視個性化發展、定制化需求。然而教育學學科的歷史才約兩百年,傳到中國也不過100多年,學科的基礎較為薄弱,要向西方先進的方法學習,也更需要支援和發展。

澎湃新聞:在全球化競爭的背景下,中國的教育學未來發展方向有哪些?

周洪宇:“雙一流”建設的定位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相互借鑒、相互交融的趨勢日益明顯。

一方面,中國教育學要努力提高國際化的水準。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同時根據中國國情,從本國的研究中提出具有普適性的理論、方法和結論,為中國在世界教育學領域贏得話語權。其中就包括爭取在世界性的教育學刊物上發表文章。在這次“雙一流”建設名單的遴選中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教育學學者在國外的專業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比較少,引用率不高。這確實是事實,需要加快提升學者的國際化素養,走向世界舞臺。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不同學科之間存在通約性的區別。比如、數學、生物、物理、醫學、化學等學科有著天然的世界性語言,通約性相對較高,發表國際論文相對容易,所屬領域的國際刊物也較豐富。而對於教育學這樣人文社科屬性的學科,簡單以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英文論文數量來衡量是不合理的。不同國家對於教育學研究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研究理論和方法也不完全一樣,教育是植根于本國土壤的創造,不能僅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評判中國的教育學。

澎湃新聞:最近你出版了兩本有關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英文著作。其理念對當下中國教育富有哪些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

周洪宇:“本土思想如何走向世界”是陶行知研究的重要問題。在上世紀40年代,陶行知就提出了“創造教育”和“終身教育”等理念推動教育普及。在所屬的時代,陶行知學習、繼承、發展了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後進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論,並寫成英文著作,走遍了28個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講學傳播,使得中國的教育理念贏得了國際性的影響。

繼承寶貴的教育遺產,為世界教育服務,這是我們中國教育學學者努力的方向,同樣,也要勇於有這樣的自信,把“中國經驗”推向世界。

澎湃新聞:面對科技飛躍帶來的教育變革,我國的教育領域將怎樣應對?

周洪宇: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這一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對教育的衝擊很大。面對高科技的發展,教育也會繼續努力調試,適應時代的需要,甚至利用高科技來強化自己。在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學校作為授課的機構也將一步步探索教育和技術的深度融合。未來,這也是我們要繼續研究的方向。從這個角度,教育學學科的任務還相當繁重,教育學學科的建設還需要不斷加強。

周洪宇:入圍的這兩個教育學學科都是國內最好的,兩所學校也整體進入“雙一流”大學,是我們教育學界的光榮。但對於國內教育學學科的現狀和需要來說,目前只有兩校入選,比例略少,期待未來有更多高校的教育學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的名單。

我國要建設成為“教育大國、教育強國”,還需要更多人研究教育規律、更重視教育學科的發展。我認為,從更長遠的社會發展來看,對於教育學學科的建設應該進一步加強,再增加兩三所可能是比較合適的。

澎湃新聞:目前我國教育學學科的發展現狀如何?

周洪宇:除了教育部直屬的6所師範類高校,其實我國的一些省屬高校的教育學學科實力也很強,甚至歷史傳承和實力並不亞於部屬高校,比如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科。

教育學是研究人的學科,致力於培養健全的人格和人的全面成長。從東西方的教育學差異來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教育學既有世界性的一面,也都有民族性的一面。

我國教育學中更提倡一種人的和諧的發展,強調整體思維、統籌研究。教育研究史在東方由來已久。“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即使在互聯網時代也沒有過時,反而更重視個性化發展、定制化需求。然而教育學學科的歷史才約兩百年,傳到中國也不過100多年,學科的基礎較為薄弱,要向西方先進的方法學習,也更需要支援和發展。

澎湃新聞:在全球化競爭的背景下,中國的教育學未來發展方向有哪些?

周洪宇:“雙一流”建設的定位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相互借鑒、相互交融的趨勢日益明顯。

一方面,中國教育學要努力提高國際化的水準。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同時根據中國國情,從本國的研究中提出具有普適性的理論、方法和結論,為中國在世界教育學領域贏得話語權。其中就包括爭取在世界性的教育學刊物上發表文章。在這次“雙一流”建設名單的遴選中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教育學學者在國外的專業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比較少,引用率不高。這確實是事實,需要加快提升學者的國際化素養,走向世界舞臺。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不同學科之間存在通約性的區別。比如、數學、生物、物理、醫學、化學等學科有著天然的世界性語言,通約性相對較高,發表國際論文相對容易,所屬領域的國際刊物也較豐富。而對於教育學這樣人文社科屬性的學科,簡單以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英文論文數量來衡量是不合理的。不同國家對於教育學研究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研究理論和方法也不完全一樣,教育是植根于本國土壤的創造,不能僅用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評判中國的教育學。

澎湃新聞:最近你出版了兩本有關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英文著作。其理念對當下中國教育富有哪些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

周洪宇:“本土思想如何走向世界”是陶行知研究的重要問題。在上世紀40年代,陶行知就提出了“創造教育”和“終身教育”等理念推動教育普及。在所屬的時代,陶行知學習、繼承、發展了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後進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理論,並寫成英文著作,走遍了28個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講學傳播,使得中國的教育理念贏得了國際性的影響。

繼承寶貴的教育遺產,為世界教育服務,這是我們中國教育學學者努力的方向,同樣,也要勇於有這樣的自信,把“中國經驗”推向世界。

澎湃新聞:面對科技飛躍帶來的教育變革,我國的教育領域將怎樣應對?

周洪宇: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這一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對教育的衝擊很大。面對高科技的發展,教育也會繼續努力調試,適應時代的需要,甚至利用高科技來強化自己。在班級授課制的基礎上,學校作為授課的機構也將一步步探索教育和技術的深度融合。未來,這也是我們要繼續研究的方向。從這個角度,教育學學科的任務還相當繁重,教育學學科的建設還需要不斷加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