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告訴你個事:坐花轎的意義

花轎, 一般是一個村備一頂, 披紅掛綠, 轎頂上插上喜鵲、鳳凰或八仙人物, 迎風招展。 連柱子杠杆都是虹漆油的。 娶親的花轎是兩人抬, 另有兩人輪換, 也有四人抬, 另四人輪換的, 由東家 去請, 有較高的工價喜錢。 新娘上轎前全身上下都是新的, 而且大都是紅色, 外套大紅袍, 下穿裙子, 腰間系著兩面銅鏡, 前小後大, 名曰“避邪鏡”, 又名“降妖鏡”, 如在途中遇上妖魔鬼怪, 如死人出殯、新墳堆等不吉利之事.即可逢凶化吉, 避邪保平安。

新娘從上轎直至路上, 有淚無淚, 一聲半聲地哼著, 這叫“哭嫁’, 不哭就不吉利, 快到婆家下轎就不哭了。

到了婆家, 下轎後由兩名女儐牽著新娘同新郎拜童, 喝交杯茶入洞房, 這叫“牽親”。 新娘下轎後, 轎夫忙從轎內收拾賞錢, 平分之後才進屋歇息。 送親的則在屋後等著, 這叫“坐陽溝坎”, 待新娘人洞房後才請送親的“親家”進屋, 而以上賓相待。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婚禮上, 花轎是一場婚禮的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也是一場婚禮的門面, 八抬大轎算是最高的禮儀。 因此, 在古代一場成功的婚禮是不能沒有花轎的。 社會發展到現在, 高端的交通工具不斷湧現, 花轎早已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

總有一些念舊的人把它再次利用, 而成為一種時尚。 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講述花轎的意義:

在迎歸男家的路上, 前呼後擁, 好不氣派:最前面的是開道的, 緊隨的是執事的、掌燈的、吹鼓奏樂的, 然後才是新娘的花轎。 沿路吹吹打打, 呈現出一派喜慶景象。 花轎迎至男家, 鄰人鄉親還要索取吉利錢, 謂之“攔門”:送親者以銅錢向空中揚撒, 兒童爭著去搶, 叫做“撒滿天星”, 另有一個手執花鬥, 將所盛之穀物、豆子以及金錢、果子等物望門而撒——據說是用以禳避阻擋新婦進門的煞神——稱為“撒穀豆”。 新娘要下轎了, 但雙腳不能履地, 只能履青布條、氈席或麻袋。

因古人認為, 地與天都是神聖的境界, 不得侵犯, 而新娘的腳一旦與土地接觸, 難免會觸犯地神,

因此, 必須鋪上氈或席來避免。 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記敘了這一習俗:“青衣轉氈褥, 錦繡一條斜。 ”宋代改氈為席, 稱做“傳席”或“傳袋”, 即以席或麻袋輾轉傳遞, 直到洞房前, 席諧音“息”(即小兒、後代), 袋諧音“代”, 都是傳宗接代的意思。 後來也有使女家親戚中力氣較大者抱新娘下轎登床的, 演變至今, 已成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汽車了。

在這國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祝結婚的新人朋友們永結同心, 幸福美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