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鳥瞰詔安土樓及其現狀

詔安縣有數千座土樓, 有客家的也有閩南人(也稱“河佬人”)的, 各式各樣, 形狀各異, 有方有圓, 較多是明末清初時修建, 由中原及江浙一帶舉族遷徙而來定居的族人或兵將, 依地勢而建的集防禦、堅固、美觀、實用的城堡或兵寨式建築。 成為古建築的一朵奇葩!

福建土樓中最大規模的超級土樓“在田樓”, 直徑達94.5米, 是圓形或是八卦形, 己過盛年期, 現在狀況不容樂觀。 詔安人多數將土樓稱為寨, 而且大部分村莊皆有一個或多個寨。

官陂鎮石凹頭村有碗形與圓形寨, 從衛星地圖上可搜索到, 外形更易看清。

建設鄉的土樓。 菱形、圓形、有方形、凹字形、回字形、“9”字形等, 皆是講閩南話的閩南人修建與居住的。

這是建設鄉水頭村的圓形寨, 寨中是何氏宗祠, 後來本宗族人聚資修繕, 做祭祀與紅白事專用。 而週邊後面房屋倒塌嚴重, 寨內僅剩下數位老人居住, 古厝無人修繕,

新的樓房都建修在交通便利的大路邊, 這是現今大部分詔安土樓的現狀。

白洋鄉的閩南人土樓, 詔安土樓大部分僅兩層紅瓦屋頂, 牆面有亂石或條石壘起, 結合土、砂、灰、竹木等就地取材的材料夯實為牆, 結合杉木做閣樓與檀椽支架。 冬暖夏涼, 最適合人居住的古厝,卻不受現代人接受,一方面交通不便、一方面沒廁所,這是古農業社會以“糞”當家聚莊稼肥而成的,現代居住的話應多加建衛生廁所及化糞池。

詔安土樓多數約有三百年歷史了,尤如一位老態龍鍾的老人殘破不堪,肯定比不上百餘年的蔡氏古厝,亦比不上南靖土樓“四菜一湯”的名氣,同為福建土樓,有的倍受關注,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大部分土樓落下無人問津、自生自滅的命運。

最適合人居住的古厝,卻不受現代人接受,一方面交通不便、一方面沒廁所,這是古農業社會以“糞”當家聚莊稼肥而成的,現代居住的話應多加建衛生廁所及化糞池。

詔安土樓多數約有三百年歷史了,尤如一位老態龍鍾的老人殘破不堪,肯定比不上百餘年的蔡氏古厝,亦比不上南靖土樓“四菜一湯”的名氣,同為福建土樓,有的倍受關注,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大部分土樓落下無人問津、自生自滅的命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