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國慶、中秋齊聚,為何北漂的你卻不願意回家

今年國慶的七天長假因為偶遇了中秋節而變成了八天, 對於許多離家在外工作的勞動者來說是回家探親訪友的好時機。 但是在基層勞動者中進行了一系列採訪之後, 我們卻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北漂一族選擇十一不回家。

回家面臨重重壓力, 不如不回

現在北漂的年輕人往往有著和家裡人不再一致的價值觀, 而在回家時這種價值觀的衝突則會在短期內爆發。 工作選擇、婚姻問題、住房難題等等, 這些在長假期間都會成為隱藏在家人中間的定時炸彈, 在不經意的時間爆炸出來, 把節日氣氛炸得支離破碎。

這其中, 矛盾最為深重的往往就是“催婚”。 每個適齡男女青年大概都經歷過假期在家被不斷催婚, 甚至直接“被安排”相親的情形。 其實許多父母、親戚出於自己的價值觀念認為兒女正處於尋找伴侶的黃金時期, 這也可以理解, 但對於兒女來說, 正處於事業上升期, 亦或是並沒有尋求伴侶的意願, 往往會對於家人的相關話題感到抵觸, 進而使得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緊張。 如果回家反而是這樣的結局, 那還不如不回。

回家生活太過無趣, 沒動力回

雖然互聯網時代如今的娛樂方式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幾種, 但是在長假回家時生活的重點還是集中在走親訪友、胡吃海喝以及聚眾進行某些娛樂活動。 有網路的話可能對於現代人還能存活, 如果連網路都沒有, 那手機依賴症患者真的是忍不了。 走親戚更是人生中最為痛苦的環節, 先是互相毫無意義的寒暄, 然後找些天馬行空的話題閒扯幾個鐘頭, 最後在收送紅包和收送禮物的爭執之間結束一次探訪。

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可怕的還是與親戚朋友沒有共同話題, 只能露出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希望時間過得再快一些。 而聚眾娛樂活動也是尷尬癌的高發期, 一想到要在孩子房子車子票子的話題中掙扎著呼吸, 許多年輕人就失去了回家的動力。

回家無顏見江東父老, 沒勇氣回

古人常說, 衣錦還鄉, 說的是在外拼搏只有成功後才能回家探親, 然而對於剛剛在異鄉開始打拼的年輕人而言, 這個標準有些嚴苛。 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 無論是收入還是眼界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階段。 而在回家後, 作為“去了大城市”的代表, 往往要面對各方對於工資、職位等等的打探, 不那麼令人滿意的答案不知道怎麼才能說出口。 為了逃避這樣的詢問, 很多年輕人在入職的前幾年都會選擇不回家, 從而躲避開種種盤問。 對於父母而言雖然愧疚, 但是相對於回家報喜不報憂的硬撐, 獨自留在城裡會更加釋然, 更不要說假期幾倍的工資也能填補一下自己的荷包。

雖然不回家有這麼多原因, 但是離家在外的遊子總是牽動著家人的心的。 無論如何, 父母給的壓力再大也大不過他們給的愛, 娛樂生活的匱乏反而是個與家人交心的好時機, 而說不出口的收入則是你繼續奮鬥的動力, 無論是上

趕集網

換份更好的工作, 還是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都能讓你在下個小長假,更有信心地提起行李回家。

希望每顆漂泊的心,都能停泊回家的港灣。

還是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都能讓你在下個小長假,更有信心地提起行李回家。

希望每顆漂泊的心,都能停泊回家的港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