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黑鳥”的剋星,“狐蝠”的傳奇一生

有這樣一種戰機, 它誕生于崢嶸歲月, 受命於危急之期, 縱橫疆場, 戎馬一生, 遇敵無數, 載譽而歸, 可以說, 它的一生充滿了諸多傳奇色彩。

但世間諸多事與物總不會按照人們所設想的那樣延伸與發展, 甚至會往相反的兩個極端進發, 看似合理與完美的外在下可能會孕育著各種矛盾與危機, 這也許是一種世間百態的規則平衡吧。

它的命運同樣不會逃脫規則的限制, 在榮譽環身的同時也遭受著無盡的詆毀與非議, 高度的讚賞與無邊的貶低折射出它與眾不同的鮮明特點, 它就是前蘇聯的米格-25戰鬥機,

一名備受爭議的孤膽劍客。

米格-25戰鬥機是由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 外號“狐蝠”, 從它的外號中也可看出這種戰機的與眾不同。

它於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 屬於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 是世界上第一種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

也是世界上能闖過熱障的三種有人駕駛飛機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其後繼型號米格-31)

米格-25是應高空威脅而生, 設計初衷是為了攔截兩萬米高空入侵的敵方偵察機和轟炸機, 主要針對目標是美國的F-108和XB-70戰機, 但奈何兩者都因為重種種原因而遭遇下馬, 一時之間, 米格-25的研製竟陷入了短暫的迷茫與尷尬境地, 劍鋒所向, 對手難尋。

幸虧後來美國的SR-71“黑鳥”的服役, 才彌補了空缺的對手席位, 使“狐蝠”再次煥發生機, 重新確定了狩獵目標, 避免了英雄難覓知音, 高手空乏寂寞的悲涼下場。

實際上, 以上“英雄難覓知音, 高手空乏寂寞”的說辭也只是小編自己期待已久的一種高手對決場景罷了, 而現實中, 二者卻是“未謀其面, 只聞其名”, 並沒有上演過真正意義的高空對決。

也許大名鼎鼎的“黑鳥”也是懾於“狐蝠”的威名, 從此不敢親臨蘇聯領空了吧。

說完“狐蝠”的研製背景, 接下來再來說一下它的技術特點。

米格-25的氣動佈局與以往米格系列飛機傳統的外在佈局有較大的差別, 整體構型呈現線條化, 機體如一個巨大的矩形體, 給人以剛硬堅毅的感覺。

中等後掠上單翼、兩側進氣、雙發、雙垂尾佈局型式, 充分考慮了高空高速環境下的氣體流動分佈狀態, 使其具有較高的空中機動性和高空高速性。

米格-25在研製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高溫, 由於速度太快, 最大速度下機體表面駐點溫度高達 300℃以上, 而鋁合金只能承受 140℃, 所以必須選用新材料和新工藝。 雖說鈦合金可以耐受更高的溫度, 是高速飛行器機體的絕佳材料, 奈何這種材料太過昂貴, 且對技術和工藝的要求相當之高, 這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都是一種短時間難以逾越的障礙。

出於當時迫在眉睫的國防需求,無奈之下,米格-25只能大量採用了不銹鋼結構,但這樣的高密度材料卻給米格-25帶來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在其突破3馬赫高速飛行時油料不能支撐太久,而且機體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載彈量,因此,米格-25只是一架能夠高速運行的戰鬥機,在真正的與F4鬼怪等同時代先進戰機作戰時僅僅有一定的速度優勢,而這一點也在實戰中被驗證。

米格-25標配的武器是專門為其配套研發的 R-40 遠距空對空導彈,該導彈為前蘇聯第二代遠端空對空導彈,其體積碩大,重量更是達到了半噸之巨,彈體長達 5.8 米(改進型更是長達 6.3 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對空導彈之一。

早期型號的R-40由於技術限制,有效射程只有40左右,但後期型號在更換了新的導引頭之後,射程幾乎翻了一倍,達到75公里之遠,是米格-25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打擊能力。

至於米格-25的航電系統,則延續了蘇聯航電科技的一貫作風,低質粗略,強猛兇悍。

米格-25的雷達是在機載雷達中號稱“巨無霸”的“旋風A”大型火控雷達。

該雷達體型巨大,本體品質達到半噸,使用的倒置卡塞哥倫天線孔徑超過一米,但由於蘇聯落後的電子工業,旋風A雖說體型巨大,但功能卻十分單一,幾乎可以用簡陋來形容,對敵探測距離也只有100公里左右。

而且由於巨大的體型和工作機制,其運作時的功率非常大,標稱峰值功率可達600千瓦。至此,對於米格-25雷達的超高功率還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是只要米格-25的雷達一開,其周圍一公里內的兔子都可以烤熟。

雖說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也從側面看出米格-25機載雷達的“強悍兇猛”之處了。

米格-25雖說沒有與其對手——RS-71交過手,但這並不代表其沒有大顯身手的機會,最典型的案列便是其在中東戰場的大放光彩。

1971年秋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偵察型進駐埃及,不時前往以色列進行偵查,以色列派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機——美國的F-4“鬼怪”進行攔截。

米格-25P打開了加力燃燒室,瞬間就拋開了尾追的F-4。F-4連忙發射AIM-9“響尾蛇”近距空對空導彈,試圖導彈尾追米格-25,沒想到連導彈都沒追上。

類似的好戲也曾在蘇聯上空上演過,當時飛臨蘇聯上空的是美國的SR-71“黑鳥”,而蘇聯當時也曾試圖用導彈將其擊落,但奈何“黑鳥”來無影去無蹤,導彈也只能在後面望其項背,望機興歎了。

總的來說,米格-25是一款無與倫比的高性能戰機,但低空性能就比較差勁了,後來的海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中都曾折戟沉沙。。該型很好地達到並滿足了蘇空軍提出的高空高速範圍裡的要求,但她卻始終未達到其他部分的設計要求,最後也只能落得個“廉頗老矣”的局面。

這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都是一種短時間難以逾越的障礙。

出於當時迫在眉睫的國防需求,無奈之下,米格-25只能大量採用了不銹鋼結構,但這樣的高密度材料卻給米格-25帶來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在其突破3馬赫高速飛行時油料不能支撐太久,而且機體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載彈量,因此,米格-25只是一架能夠高速運行的戰鬥機,在真正的與F4鬼怪等同時代先進戰機作戰時僅僅有一定的速度優勢,而這一點也在實戰中被驗證。

米格-25標配的武器是專門為其配套研發的 R-40 遠距空對空導彈,該導彈為前蘇聯第二代遠端空對空導彈,其體積碩大,重量更是達到了半噸之巨,彈體長達 5.8 米(改進型更是長達 6.3 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對空導彈之一。

早期型號的R-40由於技術限制,有效射程只有40左右,但後期型號在更換了新的導引頭之後,射程幾乎翻了一倍,達到75公里之遠,是米格-25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超視距打擊能力。

至於米格-25的航電系統,則延續了蘇聯航電科技的一貫作風,低質粗略,強猛兇悍。

米格-25的雷達是在機載雷達中號稱“巨無霸”的“旋風A”大型火控雷達。

該雷達體型巨大,本體品質達到半噸,使用的倒置卡塞哥倫天線孔徑超過一米,但由於蘇聯落後的電子工業,旋風A雖說體型巨大,但功能卻十分單一,幾乎可以用簡陋來形容,對敵探測距離也只有100公里左右。

而且由於巨大的體型和工作機制,其運作時的功率非常大,標稱峰值功率可達600千瓦。至此,對於米格-25雷達的超高功率還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是只要米格-25的雷達一開,其周圍一公里內的兔子都可以烤熟。

雖說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也從側面看出米格-25機載雷達的“強悍兇猛”之處了。

米格-25雖說沒有與其對手——RS-71交過手,但這並不代表其沒有大顯身手的機會,最典型的案列便是其在中東戰場的大放光彩。

1971年秋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偵察型進駐埃及,不時前往以色列進行偵查,以色列派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機——美國的F-4“鬼怪”進行攔截。

米格-25P打開了加力燃燒室,瞬間就拋開了尾追的F-4。F-4連忙發射AIM-9“響尾蛇”近距空對空導彈,試圖導彈尾追米格-25,沒想到連導彈都沒追上。

類似的好戲也曾在蘇聯上空上演過,當時飛臨蘇聯上空的是美國的SR-71“黑鳥”,而蘇聯當時也曾試圖用導彈將其擊落,但奈何“黑鳥”來無影去無蹤,導彈也只能在後面望其項背,望機興歎了。

總的來說,米格-25是一款無與倫比的高性能戰機,但低空性能就比較差勁了,後來的海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中都曾折戟沉沙。。該型很好地達到並滿足了蘇空軍提出的高空高速範圍裡的要求,但她卻始終未達到其他部分的設計要求,最後也只能落得個“廉頗老矣”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