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璧山扮美城市“會客廳” 百姓增添幸福感

市民漫步社區公園

開欄語>>>

家, 不止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場所, 更是帶來幸福感的寄託。 城市, 包容千千萬萬戶小家, 越是舒適、安逸、便捷,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就越是幸福。 近年來, 璧山追夢“一生之城”,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服務品質, 實現“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本期開始, 本報推出 “聚焦璧山‘便民城市’”系列報導, 為您展示璧山是如何壘起一磚一瓦, 打造出這座為世人稱道的便民城市。

公園廣場等公共開放空間, 是城市的“會客廳”, 也是城市生活中最具有活力的空間組織。 豐富、有趣、便捷的公共空間, 是提升城市品質和人文內涵的重要載體。

過去, 璧山城裡只有一座名為“樂園”的微型公園, 老百姓想要真正享受逛公園的樂趣, 不得不前往重慶主城。 而如今, 伴隨著觀音塘濕地公園、秀湖公園的出現, 反而引得主城遊客紛至遝來。

今年59歲的南關社區居民張永麗,

每天都會去秀湖公園走上一圈鍛煉身體, 每次都會遇到許多外地遊客。 當記者問她是如何分辨外地遊客的, 張永麗用手指了指, 得意地說:“你看嘛, 那些連連驚呼, 手上相機手機拍起不歇氣的, 多半是外地人。 ”

觀音塘濕地公園、秀湖公園這兩座“國字型大小”的濕地公園, 其美輪美奐的古建築群落、匠心獨具的景觀打造、厚重濃厚的文化底蘊, 讓遊客流連忘返, 而且還是免費開放, 更令每一位來訪者都讚歎不已。 它們不僅讓很多璧山市民從此養成了逛公園的習慣, 更成為了璧山的城市名片, 璧山人的驕傲。

對於家住牛角灣社區62歲的王昌健來說, 還是廣場更有魅力, 因為在這裡可以暢快地跳廣場舞。 “記得璧山剛開始流行廣場舞時,

好像就只有大成廣場才有, 離得太遠, 所以我們一般就在樓下跳一跳, 點都不‘提勁’。 ”王昌健扭了扭腰說:“文體廣場、璧玉廣場相繼建成後, 終於有陣地了。 現在每天我們都是幾百人一起跳, 過癮!這幾年下來, 感覺我這把老骨頭都硬朗不少了。 ”

璧山不但注重建設大型的綜合性公共開放空間節點, 同樣重視社區公園等“微空間”節點的打造, 講究尺度較小而距離較近, 尤其強調便利性。

位於北門社區的甘棠公園就是這種“微空間”的代表作之一。 這個社區公園面積雖小, 卻頗有味道, 依山而建的健身步道、休閒亭搭配錯落有致的花草樹木, 很是精巧, 自然也就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娛樂的首選地。

家住附近的周承雲告訴記者,

由於北門社區離城裡的幾個大公園都挺遠, 所以過去大家一般也就週末去秀湖公園轉轉。 “去年家門口的甘棠公園建成後, 可把我們樂壞了, 這下天天都能逛公園了!”

近年來, 圍繞讓市民步行出門15分鐘可達公園廣場這一目標, 璧山已在城區佈局30個公園、20個廣場,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到驚人的28平方米!

今後五年, 同樣精彩。 我區將繼續突出“深綠城市”定位, 將山水、人居、建築融為一體, 構築“山、水、綠、城、人”和諧共處的“綠色譜系”, 扮美城市“會客廳”。 將充分利用高壓廊道、自然地貌等空間建設山體公園和濕地公園, 新建城市公園20個, 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到30平方米。

其中, 今年將完成東嶽公園、虎峰公園的綠化栽植, 並新建5個社區公園和市民休閒廣場,

敬請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