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聲“對不起”

【金智華專欄】

一聲“對不起”

文|金智華(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塔坊中學高級教師)

在辦公室, 看到今年才畢業的實習老師小桂正在處理一個學生抄襲作業的事情,

那被懷疑的孩子始終不承認, 最後弄急了, 眼淚都掉下來了。 小桂老師見此情景, 連聲道歉:“對不起, 老師誤解你了, 老師向你道歉, 不哭不哭……”那孩子這才慢慢止住了眼淚。 可以說, 這是我在辦公室第一次聽到一位老師向學生說道歉的話, 即使這話只是為了止住學生的眼淚, 但我還是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小桂老師。

我們都說“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 但凡事都有例外。 《論語》記載: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 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圍困了好幾天, 後來有個弟子偷偷跑出去, 用珠寶換了幾斤糧食, 回來交給顏回和子路去煮。 飯熟了, 散發著撲鼻的香味, 可是, 有弟子看到, 道德修養最好的顏回正背對著人,

把一團香噴噴的飯, 塞到口裡吃了。 大家包括孔子都對顏回的品行產生了懷疑, 可事實證明, 大家都錯了。 真相是:顏回煮飯時, 一團灰掉進去了, 弄髒了一小團米飯, 顏回覺得弄髒的米飯絕對不能給老師和同學吃, 可是扔掉又太可惜, 於是才將那團米飯吃了。 孔子忍不住歎息:人可信的是眼睛, 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 所可依靠的是心, 但心也有靠不住的時候。

德行再好, 也難以超過顏回;再睿智聰明, 也難以超過孔子;人與人之間再信任, 也難以超過孔子對顏回的信任。 可是即使這樣, 孔子和顏回之間也曾經產生誤會。 所以說,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即使為人師表的教師也不可能免俗。

而誤會一旦產生, 最好的解決之道便是錯的一方向對的一方道歉,

這在社會生活中是極其簡單的道理,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 極少看到老師向學生道歉, 老師們即使意識到是自己錯了, 也會為自己找臺階下, 比如:你自己不說清楚, 怪哪個?老師說你幾句怎麼了, 說了還不是為你好。 你這麼小肚雞腸, 以後怎成大事……

都說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 教師和學生也不例外, 在人格上師生是平起平坐的。 “學高為師, 德正為範”, 這才是老師的優勢。 而一旦意識到自己錯了能誠心誠意地道歉這不正是“德正”之為嗎?可是很多老師意識不到這點, 這裡面原因很多: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祟, 師道尊嚴; 二是老師們放不下面子, 感覺一旦給學生道歉了, 會降低老師的威信,

學生以後就不會尊重自己了;三是大環境都這樣, 不習慣, 給學生道歉會被當作“奇葩”。 可是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子都能意識到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反省自己, 我們為什麼不能學習好的傳統呢?老師錯了, 給學生道歉, 這是對學生的尊重, 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會更尊重老師, 老師們大可不必有顧慮, 韓愈在《師說》裡不是早說過“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嗎?只要大多數老師意識到如果自己錯了要學會給學生道歉並付之於實踐, 大環境就能改善, 每個老師都是環境的一份子, 環境好壞取決於老師們自己。

歷史上有孟子向妻子道歉的美談;有廉頗“負荊請罪”的千古佳話;有蘇東坡因續寫了 “秋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兩句詩而提筆給王安石寫信認錯的誠意……

古人尚且如此, 作為傳承知識文化的當代教師更應該要有“道歉”的勇氣。

一聲“對不起”, 撫慰的是孩子委屈、受傷的心靈, 彰顯的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本文為金智華老師原創投稿)

作者簡介:

金智華,中學高級教師,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始終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項,輔導學生作文競賽多人獲省、市級獎項,在第十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獎。教育隨筆數篇在《安徽青年報》《時尚祁門》等報刊雜誌上發表。

金智華,中學高級教師,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始終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項,輔導學生作文競賽多人獲省、市級獎項,在第十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中獲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獎。教育隨筆數篇在《安徽青年報》《時尚祁門》等報刊雜誌上發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