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永新: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援西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中國網教育頻道3月13日訊3月13日, 2017年兩會正在進行中,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為兩會帶來了關於進一步支援西藏地區教育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案由:

近年來, 西藏地區的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 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學前階段、9年義務階段和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等等, 各類舉措切實推進了西藏教育的發展。 但由於起點低、底子薄, 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前教育入學率不高, 尤其是學前雙語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 2016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的官方資料為66%。 以日喀則市為例, 學前教育的毛入學率僅為54.72%, 學前教育師資缺乏, 幼兒教師的工資每月僅為1400-1600元, 教師隊伍難以穩定, 更無法吸引優秀雙語人才從事幼教工作, 學前雙語教育開展困難。

二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

水準有待提高。 西藏區內義務教育發展水準差異巨大, 從小學學業水準測試的結果來看, 很多地區還面臨消除零分和個位數分數的嚴峻任務。 受到師資和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雙語教育開展困難。 初中階段的鞏固率不高, 日喀則地區僅為85%。

三是職業教育發展困難重重。 受到區域自然環境和產業發展等因素限制, 中等職業教育出口不暢, 招生困難, 2016年高中階段在校生中僅有24.2%的學生就讀中職學校。 日喀則市2016年有中職畢業生330人, 就業僅56人, 就業率不到20%。 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考試要求學歷最低為大專, 而西藏地區的企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不足, 相當一部分中職畢業生很難就業。 從高職院校來看, 西藏地區共有高職院校3所,

全部集中在拉薩市, 昌都市和日喀則市這兩個常住人口超過拉薩的地級市都沒有高職院校。 而在內地一些高水準中職學校就讀的西藏學生畢業後, 因為對氣候、環境等的不適應, 他們更願意回到西藏工作, 但是他們在內地學習到的專業技能, 在西藏卻很難用得上。

本案建議:

教育是民生之基, 發展教育, 是全面穩步發展的基礎, 是十三五期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因素, 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 支援西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

第一, 以提升教師待遇為重點支持西藏學前教育發展。 持續穩定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 並從新增財政性投入中拿出較大比例用於提高教師待遇, 尤其是要加大雙語學前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

以較好的待遇吸引更多優秀雙語人才;對長期在農村和邊遠地區工作的學前教師, 按國家規定實行工資傾斜和津補貼政策;降低對學前教育教師的學歷准入要求, 允許中職畢業生進入學前教師隊伍並切實做好入職和職後培訓。

第二, 以提升品質為重點支持西藏義務教育發展。 在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力改造薄弱學校的同時, 加大教育組團援藏的力度, 組織更多內地的優秀校長、教師到西藏薄弱學校進行教育援助, 切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水準, 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品質。 完善雙語教師培訓和教研工作體系, 努力提升雙語教育水準。

針對西藏地廣人稀的特點, 加大教育資訊化和優質教育資源建設的力度, 通過教育雲平臺建設推進西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第三, 加大對西藏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 以完善職教對口援藏和內地西藏中職班制度為抓手, 在兩地建立聯合領導機構, 規劃教育方向、引入相應的合作企業, 使學生或者能夠學習家鄉產業發展急需的職業技能, 或者能夠學習藏區異地急需的職業技能。 靈活安排學制, 允許一部分中職學生前兩年在本地就讀, 第三年前往內地就讀和學習, 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準。

第四, 以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為重點支持西藏高等教育發展。 高校對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有重要帶動作用, 全自治區只有拉薩市有高校的局面,必須儘快改變。建議先期在人口較多的日喀則市和昌都市各支持一所高職院校,結合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特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也為這些區域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

建議辦理部門:

國家發改委、教育部

全自治區只有拉薩市有高校的局面,必須儘快改變。建議先期在人口較多的日喀則市和昌都市各支持一所高職院校,結合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特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也為這些區域中職學生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

建議辦理部門:

國家發改委、教育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