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最牛“琉璃牌坊”在山西介休,通體琉璃、璀璨奪目,光緒年建

我國古代建築中的琉璃, 絕不是現代所說的琉璃藝術品中的琉璃。

琉璃作為一種建築材料, 起源於北魏。 大約自唐代開始, 琉璃燒制的各種建築飾件開始廣泛應用於建築物的裝飾。 遂逐漸形成了琉璃藝術在建築中的獨特而壯觀的歷史和文化。

中國古建築中的琉璃材質與現代所說的琉璃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代琉璃是基於脫蠟鑄造工藝的玻璃藝術, 而古建築上的琉璃是基於制陶工藝的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材質, 其燒制基胎的材料是一種岩土, 表面塗上琉璃釉, 經高溫燒制而成。

琉璃在古代建築中多用作點綴裝飾用, 比如北京的古代宮廷寺廟建築幾乎全用琉璃作屋瓦和各種戶外裝飾。

但是, 建築通體都用琉璃裝飾的並不多見。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 有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塔, 不過在太平天國時期就毀掉了。 有興趣的可查看驢友書蟲之前的文章。

歎為觀止!揭開這個直徑3米、1萬2千斤大銅碗“身世之謎”, 有多個世界和中國之最

大報恩寺琉璃塔

另外一個著名的, 就是本文要說的“琉璃牌坊”了。

太和岩牌樓(當地人習慣成“琉璃牌坊”)位於山西省介休市城東北20公里北辛武村。 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原是介休市北辛武村真武廟的廟前坊。 占地27.7平方米。 坊體為四柱三樓歇山頂建築, 坊高8.5米、長9.65米、寬1.55米。 整個建築絢麗、華貴、莊重而典雅, 通身包砌琉璃飾件, 色澤鮮麗, 造型傳神, 運用了仿線刻、仿高浮雕和透雕多種表現形式, 內容豐富, 圖案生動, 體現了寫實、寫意、明暗、遠近透視多種表現手法。

介休太和岩牌樓採用琉璃、磚、石結構。 全用琉璃構件搭套安裝而成, 就連木椽端頭也都飾以琉璃構件, 四柱通身包砌琉璃貼片。 柱頭、柱底用琉璃燒制各種不同的花卉、卷草龍、壽山、瑞獸及八卦等, 其上用琉璃燒制精美的圖案, 題材豐富多樣。

介休自古就有“琉璃之鄉”的美譽, 建築琉璃藝術久負盛名, 琉璃工藝源遠流長。 據唐貞元十一年(795年)介休洪山“法興寺碑”碑文載:“神峰北, 地一所:東至大煙頭, 南自至, 西至琉璃寺, 北至石佛腳”。 說明介休唐代時即有“琉璃寺”, 建築琉璃已經出現。 宋元時期, 介休琉璃工藝已然發達。

明清時期, 介休建築琉璃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 保留下來大量優秀的作品且類型多樣, 色彩、造型俱臻上乘。 介休現存建築琉璃主要是明清時期的作品, 其中明代作品較少, 僅分佈於城內城隍廟、師屯北廣濟寺、史村禪慧寺以及位於張壁的空王祠等少數幾組建築中;清代作品遺存豐富, 遍佈介休全境, 精品也較多, 城內五嶽廟獻亭所施者也比較典型;光緒時期的琉璃作品則首推太和岩牌樓,被認為是晚清遺物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

此牌樓是我國琉璃藝術發展到明清鼎盛時期的典型性代表作,據當地流傳在建造時,以現場搭建琉璃窯,根據設計現場燒制和建造,每一個構件全部定制,這也充分體現我古代琉璃匠超凡的智慧和藝術想像力。整座牌樓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斕,璀璨奪目,琉璃牌坊在全國存數甚少,其品位很高,非常珍貴。

END.故紙堆裡探幽,山水之間縱情。怡然自樂,悅有涯之生。——歡迎關注“驢友書蟲”

城內五嶽廟獻亭所施者也比較典型;光緒時期的琉璃作品則首推太和岩牌樓,被認為是晚清遺物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

此牌樓是我國琉璃藝術發展到明清鼎盛時期的典型性代表作,據當地流傳在建造時,以現場搭建琉璃窯,根據設計現場燒制和建造,每一個構件全部定制,這也充分體現我古代琉璃匠超凡的智慧和藝術想像力。整座牌樓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斑斕,璀璨奪目,琉璃牌坊在全國存數甚少,其品位很高,非常珍貴。

END.故紙堆裡探幽,山水之間縱情。怡然自樂,悅有涯之生。——歡迎關注“驢友書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