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內鏡醫生

每一位成熟的內鏡醫生都這樣走過來的。

作者丨張雨雨

來源丨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Part1:學習內鏡之前, 你做了哪些準備

身為消化科醫生, 我們不但要全面掌握消化病的內科知識, 對於消化內鏡也要格外重視, 這不, 醫院的內鏡中心幾乎每半年就會有一批有志青年來學習, 青年醫生對於內鏡操作往往更富有激情, 他們摩拳擦掌, 一直想在內鏡方面大展宏圖。

但是有夢想有激情固然是好的,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內鏡醫生?需要的決不僅僅是動力, 有人說, 內鏡操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個過程有苦有樂,

想想, 的確很有道理。

作為一名擁有五年內鏡工作經驗的醫生, 我不禁想到了五年前, 自己剛入門的那些歲月。

我一腔熱血, 滿腹熱情, 每天是第一個到內鏡中心, 然後又是最後一個離開。

但帶教老師似乎並不怎麼重視我, 第一個月連觀摩的機會都沒有, 跟著專業清洗人員學習如何清洗鏡子, 第二個月, 還是連觀摩的機會都沒有, 還是跟著洗鏡子。

每天聞著消毒液的味道, 即便戴著厚厚的橡膠手套, 可還是感覺被消毒液腐蝕的微疼, 我曾無數次問自己, 我來可是學習操作內鏡的, 難道老師覺得我根本不是這塊料?

當激情慢慢被消磨, 當悲觀控制內心, 第三個月開始, 老師突然說, 小雨, 鏡子你也洗的差不多了,

相信對消化內鏡的構造應該心中有數, 從今天開始, 你觀摩吧。

瞬間, 我熱淚盈眶。

原來老師並不是嫌棄我, 原來老師只是想讓我更好地瞭解消化內鏡的構造, 大旋鈕, 小旋鈕, 入氣入水管道, 還有活檢操作管道, 這些只有在清洗內鏡的時候才能更好瞭解。

有些年輕醫生, 一上來就要求動手操作, 結果連最起碼的內鏡構造都搞不清楚, 不但給病人增加了痛苦, 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成為一名內鏡醫生, 每一步都極為重要, 整個過程, 敷衍和應付萬萬不能。

我在觀摩的時候, 總是盯著顯示幕, 有幾次甚至打起了哈欠。

觀摩過程又維持了一個月, 我看的眼睛都痛了, 我甚至覺得, 自己看都看會了, 看老師操作, 簡單的不行。

但是直到第四個月,

老師突然讓我試著操作一例無痛胃鏡。

當年輕的病人被麻醉沉睡後, 我第一次拿起了胃鏡, 老天, 卻是格外彆扭, 我甚至連持鏡的方式都不對, 然後各種操作鈕也是一頓亂按。

這樣大幅度的檢查方式當然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老師說, 小雨, 觀摩不是讓你只盯著螢幕看, 你盯著螢幕看, 覺得很容易, 學習內鏡操作, 重要的是看老師的一招一式, 每一個細節, 做到心中有鏡, 這才是觀摩的目的。

Part2:內鏡操作沒有天賦, 只有勤奮和領悟

我在內鏡中心學習的時候, 中心裡還有很多年輕的醫生, 有男有女, 學歷高的有研究生, 也有基層醫院的專科生。

其中一個男研究生在第一次操作胃鏡的時候, 雖然動作有點生疏, 但居然做完了。

其他的年輕醫生都豎起大拇指, 到底是學歷高, 有天賦!畢竟是第一次操作。

但是帶教老師卻一直沒有說話。

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 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 覺得他牛的不行, 但是只要有點經驗的老師, 就會發覺, 其實他的操作漏洞百出。

這一次成功, 與其說是天賦, 倒不如說是歪打正著, 胃鏡最難的一個部分就是如何從口腔到食管, 這名研究生完全用的是盲插, 這名患者還好處於麻醉狀態, 全身都鬆弛了, 包括咽部, 如果是清醒狀態, 盲插就會導致嚴重的刺激, 不但給患者增加了痛苦, 還有可能產生難以想像的後果, 所以, 雖然成功了, 但不值得表揚。

果不其然, 那名研究生其實並沒掌握真諦, 甚至開始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等到下面的操作, 竟然沒有一次插管成功, 失敗全是找不到食管入口。

當我們還在學習初期的時候, 每個人都想施展拳腳, 我們期望得到老師的讚揚, 期望以最快的時間學好內鏡, 但是內鏡操作沒有天賦異稟, 只有勤奮和領悟。

有的學生雖然學歷差點, 但是做人踏踏實實, 不怕苦不怕髒, 什麼事都搶著做, 洗鏡子, 幫忙給護士推床, 協助護士進行體位擺放, 這樣的學生, 別說醫生喜歡了, 連護士都讚不絕口, 有的學生仗著自己學歷高, 好高騖遠, 一心只想操作內鏡, 連鹽水瓶倒了都懶得扶。

這樣的學生, 就算醫生喜歡, 護士也不願意給他做助手。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內鏡醫生, 你需要搞好周圍的一切關係, 這不是花言巧語,是踏踏實實的勤奮,老師最喜歡的,從來都是勤奮的學生,笨鳥先飛,哪怕個人能力差點,但只要勤奮,還真沒有做不成的事。

Part3:內鏡醫生要懂得知難而退

只有熟練掌握胃鏡,才能操作腸鏡,而ERCP、超聲內鏡等更高端內鏡的操作,則需要在胃腸鏡非常熟練之後。

身為內鏡醫生,一定要懂得知難而退。

老師常常對我說,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就是再厲害的內鏡大咖,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就像工藤進英,雖然腸鏡操作了幾十萬例,技術出神入化,但他就能保證,每一例都能做到回腸末端嗎?

答案當然是不一定。

有的學生在學習操作的時候,唯一的目的就是做到頭,胃鏡這樣,腸鏡如此,不聽別人的勸阻,不顧病人的痛苦。

我的老師是一名副主任醫師,操作內鏡已經有整整十五年的經驗,遇到難做的腸鏡,他給自己規定了時間,只要時間一到,就決不再強行為之,知難而退,請別的老師幫忙,這不是一件丟面子的事。

畢竟,內鏡醫生在操作的時候,面對的是人,是生命。

老師常常說,內鏡醫生最應該感謝的其實是病人,沒有病人,醫生就不可能做到薪火相傳,那麼年輕醫生,就永遠不可能進步。

我在學習的時候,有一名主治醫生,平時性格就特別倔強,他做腸鏡,就一定要做到頭,有時難做的,甚至要做上半個小時以上,大家雖然說,但他就是不聽,結果有一次,碰到一例腸粘連的病人,在乙狀結腸導致了穿孔。

病人被緊急轉到外科進行修補手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當事醫生也是後悔莫及,但是眼淚卻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還賠償了幾萬塊。

僅僅是腸鏡如此嗎?消化內鏡飛速發展,各種內鏡下治療,EMR,ESD,POMB,ERCP相關治療,食管曲張靜脈套紮,硬化劑注射,哪怕是最基礎的息肉圈套切除,都存在著難以預料的未知風險,出血,穿孔,比比皆是,如何能夠避免?雖然有人常常說,有操作就有風險。

但只有技術過硬,只有知難而退,才能減少風險,也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劇……

如今,五年的時間過去了,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學生,我也開始帶一些學生,教他們如何操作內鏡,我曾一直思索,如何才算一名優秀的內鏡醫生,這首先需要你的醫德,好的內鏡醫生能夠更好與患者溝通,即便沒有麻醉,也能讓患者非常舒適地完成檢查和治療,其次需要你嫺熟的操作技術,這沒有任何快捷過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與其給自己規定多長時間學會,倒不如勤奮幾個年頭,回頭再看。最後,一定要善於總結和思考,只有舉一反三才能更好地領悟,只有不斷失敗,不斷努力,不斷總結的過程,才會讓內鏡醫生更好地進步。

這不是花言巧語,是踏踏實實的勤奮,老師最喜歡的,從來都是勤奮的學生,笨鳥先飛,哪怕個人能力差點,但只要勤奮,還真沒有做不成的事。

Part3:內鏡醫生要懂得知難而退

只有熟練掌握胃鏡,才能操作腸鏡,而ERCP、超聲內鏡等更高端內鏡的操作,則需要在胃腸鏡非常熟練之後。

身為內鏡醫生,一定要懂得知難而退。

老師常常對我說,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就是再厲害的內鏡大咖,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就像工藤進英,雖然腸鏡操作了幾十萬例,技術出神入化,但他就能保證,每一例都能做到回腸末端嗎?

答案當然是不一定。

有的學生在學習操作的時候,唯一的目的就是做到頭,胃鏡這樣,腸鏡如此,不聽別人的勸阻,不顧病人的痛苦。

我的老師是一名副主任醫師,操作內鏡已經有整整十五年的經驗,遇到難做的腸鏡,他給自己規定了時間,只要時間一到,就決不再強行為之,知難而退,請別的老師幫忙,這不是一件丟面子的事。

畢竟,內鏡醫生在操作的時候,面對的是人,是生命。

老師常常說,內鏡醫生最應該感謝的其實是病人,沒有病人,醫生就不可能做到薪火相傳,那麼年輕醫生,就永遠不可能進步。

我在學習的時候,有一名主治醫生,平時性格就特別倔強,他做腸鏡,就一定要做到頭,有時難做的,甚至要做上半個小時以上,大家雖然說,但他就是不聽,結果有一次,碰到一例腸粘連的病人,在乙狀結腸導致了穿孔。

病人被緊急轉到外科進行修補手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當事醫生也是後悔莫及,但是眼淚卻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還賠償了幾萬塊。

僅僅是腸鏡如此嗎?消化內鏡飛速發展,各種內鏡下治療,EMR,ESD,POMB,ERCP相關治療,食管曲張靜脈套紮,硬化劑注射,哪怕是最基礎的息肉圈套切除,都存在著難以預料的未知風險,出血,穿孔,比比皆是,如何能夠避免?雖然有人常常說,有操作就有風險。

但只有技術過硬,只有知難而退,才能減少風險,也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劇……

如今,五年的時間過去了,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學生,我也開始帶一些學生,教他們如何操作內鏡,我曾一直思索,如何才算一名優秀的內鏡醫生,這首先需要你的醫德,好的內鏡醫生能夠更好與患者溝通,即便沒有麻醉,也能讓患者非常舒適地完成檢查和治療,其次需要你嫺熟的操作技術,這沒有任何快捷過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與其給自己規定多長時間學會,倒不如勤奮幾個年頭,回頭再看。最後,一定要善於總結和思考,只有舉一反三才能更好地領悟,只有不斷失敗,不斷努力,不斷總結的過程,才會讓內鏡醫生更好地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