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斯坦福大學:研究顯示親近大自然有助於改善情緒

根據一項以親近自然對大腦的生理影響為主題的有趣的新研究, 去公園散步或許能放鬆心神, 在此期間讓大腦的運作發生有助於改善精神健康狀況的變化。

如今, 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城市中, 比起幾代以前的人, 我們與綠意盎然的自然空間相處的時間大大減少了。

還有研究顯示, 城市居民感到焦慮、抑鬱或出現其他精神問題的風險, 高於居住在城市中心以外的人。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 這些新情況之間似乎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 根據多項研究, 基本不接觸綠地的城市居民遭遇心理問題的幾率, 比住在公園附近的人要高;而城市居民在親近大自然之後, 體內壓力荷爾蒙的水準立即就會低於近來沒走出過家門的人。

但目前還不清楚, 逛公園或探訪其他綠色空間可能如何改變人的情緒。 親近自然真能給我們的大腦帶來某種會影響精神健康的改變嗎?

這種可能性激起了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埃米特環境與資源跨學科專案(Emmett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 i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研究生葛列格里·布拉特曼(Gregory Bratman)的興趣, 他一直在研究城市生活對心理的影響。 在早前的一項研究中, 他和同事們發現, 志願者短暫穿行於斯坦福校園內一片鬱鬱蔥蔥的綠地之中後, 比那些花同樣長的時間在交通繁忙處散了步的志願者更專注, 也更快樂, 相關研究結果已於上月發表。

但該研究並未考察或許在外出親近自然的影響背後發揮作用的神經機制。

因此, 布拉特曼及其同事決定在新研究中密切審視散步會對一個人沉溺於憂思的傾向產生什麼影響, 其研究成果于上周發表在了《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沉溺於憂思被認知科學家稱為病態的反芻思考,

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很熟悉的一種心理狀態, 當我們陷入其中時, 會情不自禁地反復琢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生活怎麼就出了問題。 這種過分的焦躁是不健康的, 也於事無補。 有研究顯示, 它可能是抑鬱的先兆;比起住在城市地區以外的人, 城市居民出現這種情況的比例奇高。

不過, 就布拉特曼及其同事的目的而言, 最有趣的或許是:這種反芻思考與腦內膝下區前額葉皮層活動增加之間有很高的關聯度。

布拉特曼意識到, 如果研究人員能在人們親近自然之前和之後追蹤其腦內這一區域的活動, 就可以更好地瞭解自然能否改變, 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人類的情緒。

布拉特曼及其同事先是找到38名健康且已成年的城市居民,

並讓他們完成一份問卷, 以確定通常情況下他們的病態反芻思考指數。

研究人員還通過以掃描器追蹤每名志願者腦部的血流, 檢查了其膝下區前額葉皮層的活動。 通常而言, 腦部哪個區域的血流量增大, 就代表著那個區域的活動增多。

隨後, 科學家們隨機分派半數志願者在斯坦福校園內一個綠蔭環繞、安安靜靜, 仿佛公園般的去處散步90分鐘, 另外半數則被分派到帕羅奧圖的一條嘈雜、繁忙的多車道高速公路邊, 走了同樣長的時間。 志願者不得結伴而行或聽音樂, 但可以自行控制速度。

散步一結束, 志願者便返回實驗室, 再一次填寫問卷、做腦部掃描。

不出所料,

在高速公路邊散步沒有對人們的情緒起到撫慰作用。 膝下區前額葉皮層的血流量仍然很高, 他們的憂思指數也沒變。

但問卷上的分數顯示, 那些沿著綠樹成蔭的靜謐小路散步的志願者, 精神健康狀況出現了雖然不大但卻很有意義的改善。 他們對生活的消極面的關注程度比出去散步前要低。

膝下區前額葉皮層的血流量也下降了。 他們腦部的那一區域更為平靜。

布拉特曼說, 這些結果“強烈暗示, 外出親近大自然”是改善城市居民情緒的一個簡單而又近乎立竿見影的方法。

來自:紐約時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