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他18歲失去右手,50元白手起家從睡橋洞到身家5億!靠的是什麼?

他18歲意外失去右手, 被人看成殘廢卻從不服輸。 50元走南闖北三年, 最窮的時候睡過橋洞。 多年後他終成木梳大王, 全國擁有上千家店鋪, 以5億身家躋身富豪榜, 他就是譚木匠的創始人譚傳華。

1:

譚傳華1957年生於重慶開縣, 喜歡畫畫的他, 從小就被老師誇有繪畫天賦。 他還曾立志畫遍家鄉的每個角落。 不料18歲那年, 本想在河邊炸魚的譚傳華, 卻炸掉了自己的右手。 沒有了右手, 譚傳華成了殘疾人。 聽起來荒唐, 從此譚傳華的人生徹底改變了, 他成了一名殘疾人。

農村耕作需要的是勤勞的雙手, 如今譚傳華已經失去了一隻手, 這對於一個農民來說無疑是十分殘酷的。 但他並沒有失了心智, 在他看來, 他雖然失去了右手, 但左手卻還在。 於是, 花費半年時間的苦練, 他終於能用左手寫出一手好字。 1976年, 譚傳華成為了一名民辦學校的教師。

1980年譚傳華教學成績突出, 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即使如此優秀, 但不免還會因為右手殘疾受到老師和校長的嘲諷。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 譚傳華急切的想要證明自己。 於是, 在口袋裡只揣了50塊錢, 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在外闖蕩的日子。

那段日子他去過首都北京、西北、東北……手裡的50塊錢早就花光,

他也不著急, 就給人畫畫賺錢, 5塊錢一張。 還賣掉了自己身上的衣服和手錶。 落魄輾轉, 就這樣到了1983年, 譚傳華仍舊沒有闖出一番天地, 相反, 饑寒交迫讓他倍受打擊, 又回到了開縣。

回到開縣的譚傳華決定不再賭氣, 他四處籌錢, 開始做一些小本生意。 他開過書店、花店、水泥板廠, 賣魔芋塊兒、中藥材, 但這都沒有讓譚傳華賺到什麼錢。

他的父親是做木雕生意的, 年輕且一籌莫展的譚傳華某天突然靈光乍現, 決定繼承父親的生意——賣木雕。 與其他行業相比, 譚傳華似是天生吃這碗飯的一樣。 他雕刻出來的木雕惟妙惟肖, 這也讓他的木雕生意十分紅火。

1992年他拿著自己的木雕參加深圳工藝展, 在展會上, 殘酷的事實又一次直截了當地擺在他面前,

他發現, 他掌握的木雕工藝陳舊, 壓根趕不上時代的浪潮。 因為, 那次展會, 他的木雕一件都沒有賣出去。

譚傳華意識到, 這樣下去是一定不行的, 他一定要給自己找新的出路!

於是, 他又背上行囊, 輾轉大城市瞭解市場。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在深圳得知, 不起眼的木梳在市場上銷售量可觀, 且製作木梳的工藝與自己的木雕製作很是接近。 他做了一個影響此生的重大決定——做木梳!

2:

1992年年底, 譚傳華把村裡廢棄的豬圈改成了製作木梳的廠房, 4個月後, 第一批三峽牌木梳就產出了。 此刻的譚傳華信心滿滿, 他對自己的產品很自信。

可不料, 拿到市場上叫賣了一整天, 也只賣出了1把梳子。 這讓譚傳華覺得備受打擊。

回來之後他就開始琢磨, 自己的木梳為什麼賣不出去呢?研究了好久, 他才終於得知, 木梳要做的長且大, 才會有市場。 於是他又開始潛心研究, 對自己的木梳進行改良。 他發現市面上膠梳子要比他楊桃木的梳子賣的要好, 就開始研究膠梳子, 仿照膠梳子,生產起了自己的木梳子。

果不其然,經過研究和改良後的木梳,拿到市場上不久,就被搶購一空。譚傳華信心倍增,他覺得自己的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不料,天總不是那麼遂人願。

1997年,本想擴大規模的譚傳華,卻為資金周轉一籌莫展。像他這樣的小公司,銀行根本不願意放貸,怎麼辦呢?於是他想了個法子,另闢蹊徑,打出一個招聘銀行的廣告!

聽過企業招聘員工的,可沒聽說過企業招聘銀行的!此廣告一出,好多媒體就爭相報導。這不僅吸引了銀行的目光,還讓譚傳華的公司從此打響了名氣。

但那時,市面上已經早已有不下上百個“三峽牌”的產品在銷售了,譚傳華一合計,就給產品改了名。

1997年6月份,譚傳華正式將自己的公司改名為“譚木匠”。由於成功的廣告,這次貸款事件最終圓滿解決,並且,他還將原有的商場鋪點銷售模式,改成了競爭力更強的專賣店模式!

就這樣,譚傳華的木梳生意越來越好,在市場上口碑也越來越棒!

3:

生意越做越穩,譚傳華也一直沒有放緩自己向前發展的腳步。在一次專家參觀廠房的時候,他得知,自己的木梳生意存在著嚴重的技術落後問題。設備陳舊,工藝粗糙,製造出來的木梳品質也參差不齊。想到就做,他立刻花了30萬,進口了法國的機器設備,來改良黃楊木梳的製作工藝。

改良效果立竿見影,在一次展會上,“譚木匠”木梳因表面光滑,品質上乘,製作精良等特點,在短短幾天之內,就賣出了4000多把木梳。就在當時,還接到了一家公司50萬的訂單!

1998年,譚木匠發展越來越好。但譚傳華深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公司的發展需要穩步推進,而不是急於求成。於是,在這年,他將店正式更改為加盟連鎖經營模式。此後,他的目標不再是最大做強,而是做好,做棒!把譚木匠做成百年老店!

2001年,進入新的世紀,譚傳華的公司也進入了新的階段。當時,專賣店已經在全國開了100多家,他離自己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但為了不斷的滿足現代人多樣化的需求,譚木匠並不只拘泥於同一種形式的木梳。多年來,譚木匠不斷研發創新,搞出了2000多個品種,10多項專利發明!

到了2005年,譚木匠的營收就突破了一個億!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於一個做木梳的公司來說,簡直堪稱為奇跡!但譚傳華的公司並沒有就此止步,2年後,公司銷售額竟然又翻了6倍,達到了6億元!!誰都沒曾想過,當初那個揣著50元闖江湖卻沒有闖出名堂的年輕人,在多年後,竟有如此大的作為。

早在2009年,譚傳華的公司就在香港掛牌上市,當時市值高達10港幣。時至如今,譚木匠在全國已經有上千家專賣店,在國內,譚木匠堪稱是木梳行業的第一品牌!除了國內聲名遠揚,譚木匠還遠銷國外,每年能賣350萬把木梳,身家已經超過了5億!

誰都沒有想到,18歲就失去右手的青年,如今已經將公司做到上市;誰也沒能想到,當年那個即使工作再努力也會被人嘲笑作殘疾的年輕人,如今僅憑一己之力,就成了萬人敬仰的大富豪。

不畏懼失敗,從不向命運低頭,一個成功的人大抵是如此。譚傳華用他的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多大的逆境,只要不放棄自己,終有一天會成功。 仿照膠梳子,生產起了自己的木梳子。

果不其然,經過研究和改良後的木梳,拿到市場上不久,就被搶購一空。譚傳華信心倍增,他覺得自己的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不料,天總不是那麼遂人願。

1997年,本想擴大規模的譚傳華,卻為資金周轉一籌莫展。像他這樣的小公司,銀行根本不願意放貸,怎麼辦呢?於是他想了個法子,另闢蹊徑,打出一個招聘銀行的廣告!

聽過企業招聘員工的,可沒聽說過企業招聘銀行的!此廣告一出,好多媒體就爭相報導。這不僅吸引了銀行的目光,還讓譚傳華的公司從此打響了名氣。

但那時,市面上已經早已有不下上百個“三峽牌”的產品在銷售了,譚傳華一合計,就給產品改了名。

1997年6月份,譚傳華正式將自己的公司改名為“譚木匠”。由於成功的廣告,這次貸款事件最終圓滿解決,並且,他還將原有的商場鋪點銷售模式,改成了競爭力更強的專賣店模式!

就這樣,譚傳華的木梳生意越來越好,在市場上口碑也越來越棒!

3:

生意越做越穩,譚傳華也一直沒有放緩自己向前發展的腳步。在一次專家參觀廠房的時候,他得知,自己的木梳生意存在著嚴重的技術落後問題。設備陳舊,工藝粗糙,製造出來的木梳品質也參差不齊。想到就做,他立刻花了30萬,進口了法國的機器設備,來改良黃楊木梳的製作工藝。

改良效果立竿見影,在一次展會上,“譚木匠”木梳因表面光滑,品質上乘,製作精良等特點,在短短幾天之內,就賣出了4000多把木梳。就在當時,還接到了一家公司50萬的訂單!

1998年,譚木匠發展越來越好。但譚傳華深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公司的發展需要穩步推進,而不是急於求成。於是,在這年,他將店正式更改為加盟連鎖經營模式。此後,他的目標不再是最大做強,而是做好,做棒!把譚木匠做成百年老店!

2001年,進入新的世紀,譚傳華的公司也進入了新的階段。當時,專賣店已經在全國開了100多家,他離自己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但為了不斷的滿足現代人多樣化的需求,譚木匠並不只拘泥於同一種形式的木梳。多年來,譚木匠不斷研發創新,搞出了2000多個品種,10多項專利發明!

到了2005年,譚木匠的營收就突破了一個億!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於一個做木梳的公司來說,簡直堪稱為奇跡!但譚傳華的公司並沒有就此止步,2年後,公司銷售額竟然又翻了6倍,達到了6億元!!誰都沒曾想過,當初那個揣著50元闖江湖卻沒有闖出名堂的年輕人,在多年後,竟有如此大的作為。

早在2009年,譚傳華的公司就在香港掛牌上市,當時市值高達10港幣。時至如今,譚木匠在全國已經有上千家專賣店,在國內,譚木匠堪稱是木梳行業的第一品牌!除了國內聲名遠揚,譚木匠還遠銷國外,每年能賣350萬把木梳,身家已經超過了5億!

誰都沒有想到,18歲就失去右手的青年,如今已經將公司做到上市;誰也沒能想到,當年那個即使工作再努力也會被人嘲笑作殘疾的年輕人,如今僅憑一己之力,就成了萬人敬仰的大富豪。

不畏懼失敗,從不向命運低頭,一個成功的人大抵是如此。譚傳華用他的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多大的逆境,只要不放棄自己,終有一天會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