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人該不該帶孫子?

這個題目是我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街采”, 我不明白一個業餘玩視頻的朋友出於啥目的搞了這麼個採訪, 被訪者當然老年人居多, 且大部分說了: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 不該帶孫子…很少一部分說了:年輕父母們工作很忙, 我們退休了, 應該多幫忙帶孫子…

回帖有一部分年輕朋友說:不帶孫子可以, 將來我們也不給你養老…呵呵, 畫裡畫外的答覆產生了矛盾, 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 同樣的問題, 28年前, 我在市電視臺幫忙時, 曾採訪我們當地一個跳舞的老阿姨, 是這位阿姨的一番話, 教育了我, 回家即刻決定把兩歲的兒子送托兒所,

當時母親含淚把我送出的家門, 反復的勸我:孩子太小, 過兩年再送….為啥記得這麼清晰呢?是今年30歲的兒子也當爹了, 我目前也在帶孫子…但主要工作、辛勞還是奶奶啊, 我這個當爺爺的還未退休。

面對這樣的題目問答, 沒有太滿意的答案, 這不是壹加壹等於貳的問題, 幾千年的傳統習慣, 孫子得奶奶帶、爺爺也得看護;撇開孫子自己逍遙、陶醉就會被人看不起、會被譏諷嘲笑甚至辱駡…但誰能看到、想到:哪一條國家法律規定:老年人必須養活孫子, 包括外孫?我們的父母在養育子女和贍養老人方面已經付出了責任和義務, 為啥還要繼續擔當本該我們年輕父母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呢?

敢說出:不帶孫子就“不給你們養老”的年輕人啊, 考慮過自己言語失當的“自私”嗎?這種“對等交換”的心態, 誰教你們的?父母的恩情是你能用“對等”能換回來的?媽媽用“命”生了你, 爹媽用畢生精力養育了你, 換來的是這樣:必須繼續奮鬥, 不然就沒人養老的窘態“待遇”嗎?

近幾十年, 我們忽略了傳統教育, 當我們要求父母必須帶孫子的思想冒出來後, 誰考慮:自己已經成人, 該回報父母的養育“恩”啦?我還是堅持那句話:“孝”是您該做的, 沒啥可炫耀的;“順”是讓爹媽開心, 而不是去“討價還價”…買房子、買車、娶媳婦你都已經啃老了, 養育孩子的事兒, 還要繼續啃爹娘嗎?

“街采”, 老人的回答令年輕人反感, 作為一個當爺爺的人, 實際我也不滿意,

無非是“嘴硬”說了人家孩子們不愛聽的話, 孫子真的不讓您帶, 您真的就很開心、輕鬆了嗎?老驥伏櫪、天倫之樂您真的不懂不想要了嗎?也許有的爺爺、奶奶能做到, 我卻無法達到這個“高度”, 因為三天看不見孫子, 就會煩躁不安, 情感上無法割捨的難受, 這就是我們洛陽老年人相互調侃的一句話兒:老沒有材料兒啊…哈哈…

帶孫子真的好累, 通過帶孫子, 我才真正明白了:“不養兒不知報娘恩”, 因為過去我的兒子有爺爺、奶奶看護, 媽媽養育, 我很輕鬆, 管的很少。 現在帶孫子, 腰酸腿疼啊, 幾十年的生活規律、習慣全被這個孫子給“破壞”啦, 可孫子也豐富了我的老年生活呀, 儘管孫子在“想盡一切辦法折磨我”, 但我通過看護孫子, 體驗了人生的樂趣,

付出才能換回來的情感快樂…

視頻採訪, 僅有老年人的答覆, 未見主持人解讀或評論, 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差距。 作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 我得批評年輕人啦:咱搞新聞或想玩兒新聞, 不能被新聞“玩兒死”, 不懂傳統咱得學、未有經驗咱的討, 請教師長, 不能丟下一個“蛋兒”不管了, 誰該怎麼議論是他的事兒啦?網路與報紙、電視臺一樣, 都是媒體, 媒體不僅僅是娛樂, 還有普及、宣傳的責任和義務, 既然參與了“媒體”, 就要具備媒體人的能力, 不具備或還未達到這個標準, 乾脆先不要隨意發帖, 緩一下, 等素養、涵養提升到自己認可的高度了, 再發這樣的視頻吧…

一個人對家庭的擔當, 反映了他進入社會的能力, 能說:“不帶孫子就不給爹媽養老”這句話的人,

我希望你是調侃, 不是真心話, 如果真的這樣想, 那你進入社會也是“禍害”, 我們只有勤勞奉獻才可收穫快樂, 自私自利的享樂是短暫的, 不可能快樂一輩子, 懂感恩的人才能成大氣、幹大事, 幹成大事兒…

媽媽生、奶奶養, 爸爸忙著去上網?但願這都不是真的, 是開玩笑的的調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