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田的重金屬污染

近年來, 我國重金屬污染呈現出加劇的態勢, 人體血鉛超標、尿鎘超標等時有報導, 重金屬污染出現了工業向農業轉移、城區向農村轉移、地表向地下轉移、上游向下游轉移, 從水土污染到食品鏈轉移, 由逐步積累的污染正在進入突發性、連鎖性、區域性的爆發階段, 土壤重金屬污染, 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2014年4月18日, 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佈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  調查點位元覆蓋全部耕地, 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 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

調查結果顯示, 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 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 耕地土壤環境品質堪憂, 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 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從土地利用類型看, 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從污染類型看, 以無機型為主, 有機型次之, 複合型污染比重較小, 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元數占全部超標點位元的82.8%。 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 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

由於農田重金屬污染具有形成的複雜性、長期的累積性、發生的隱蔽性、毒性的緩效性、診斷的特殊性和恢復的長期性, 導致重金屬污染已經成為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研究表明, 鎘不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元素。 一般人群通過食品攝入Cd 的數量超過了總暴露量的90%, 其中大米、小麥、蔬菜及軟體動物食品對日攝入總鎘的貢獻達40%-85%, 但鎘被認為是對人體健康毒性最大的重金屬, 國際癌研究局(IARC)早在1993年就已將Cd 定為人類致癌物質, 可引發人類腎癌、膀胱癌, 以及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砷可在人體毛髮、指甲中蓄積, 從而引起慢性砷中毒, 研究表明砷同樣可以致癌。 鉛不是一種人體需要的元素, 但鉛具有腫瘤促進效應, 能明顯增加致癌物苯並芘誘導肺腫瘤的能力, 也可使腎腫瘤發生率增加100%;鉛能破壞人體機體免疫監視功能, 間接增加機體對鉛本身或其他致癌劑的致癌敏感性。

針對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和危害加劇,

201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環境保護部提出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農業部和財政部於2012年正式啟動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重大專項, 重點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普查與分級管理、監測預警、治理修復技術示範和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劃分試點等工作。 該項工作的開展將會極大地加強我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控與治理, 促進農產品安全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