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優化生產經營方式 樹起成都現代農業“金字招牌”

現代農業的發展促進成都農村更加美麗富裕和諧

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命脈。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

圍繞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聚焦“優、綠、特、強、新”五字要求, 不斷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今年上半年, 實現農業增加值184.1億元、同比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1元、同比增長9.3%。

亮點工作

瞄準農業供給側發力 向市場要效益

金秋十月, 成都平原的稻田上歡聲笑語。 在“稻魚共生”模式下, 優質的新米和肥嫩的魚兒讓農民一田雙收, 而金色的稻田和豐富的活動讓市民們流連不已。

這就是成都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效益——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 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據悉, 圍繞成都市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 我市充分發揮都江堰精華灌區優勢, 大力推動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 加快建設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蒲江特色水果產業園等6個市級重點產業園。 優化生產結構, 突出發展精深加工、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6個重點產業, 新增獼猴桃、晚熟柑橘等連片規模種植面積20萬畝。 優化品質結構, 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 全市“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達1282個,占食用農產品比重達80%。 優化品牌結構, 做亮“天府源”市級公共品牌, 推動郫縣豆瓣、蒲江醜柑等區域品牌和新希望、通威等企業品牌做響做大,

累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7個, 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291個。

創新農業農村經營方式 向改革要動力

全省農業農村改革經驗交流暨工作推進會、西南四省區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現場會、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部署推進會……今年以來, 一系列國家、省級農業農村工作相關大會相繼在我市召開, 來自全省、全國的代表參觀了成都美麗富裕和諧的新農村, 對成都市先行先試, 統籌城鄉發展帶來的巨變讚歎不已。

在近年來中國農業農村的改革發展中, “成都實踐”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市……2016年全國33項農村改革中,

成都市承擔的就有15項。

目前, 我市已完成1585個村(社區)集體產權股份化改革, 占比超過45%;以146個標準化基層農業綜合服務站為陣地夯實農業公益性服務, 培育代耕代種、農資配送、糧食烘儲等社會化服務組織4625家, 耕地規模經營率達59.9%;按照農村金融服務、農村產權交易服務、農業農村電商服務“三合一”方式, 全域開展“農貸通”平臺建設, 促進現代農業與現代金融有機融合, 今年以來新增涉農貸款餘額259億元, 同比增長10.5%。

堅持生態資源變資本 向綠色要未來

經濟發展是否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千里沃野的成都平原,

答案是否定的。 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市、國家食品品質安全示範市的成功創建, 即是我市綠色農業發展最有力的說明。

全面貫徹全國“雙安雙創”現場會精神, 認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 我市全域推行網格化監管模式和品質安全聯盟做法經驗, 全域開展“成都智慧動監”和農產品品質溯源平臺建設, 全市農產品品質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 大規模開展改田改土, 強化耕地保護和有機質提升, 按照田網、渠網、路網、林網和服務網、資訊化網、設施用地網“七網配套”標準, 啟動實施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行動, 上半年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22.7萬畝。 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 深入實施“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 積極推廣種養配套、稻魚共生等迴圈模式, 新建生態迴圈農業示範點22個、發展稻田綜合種養5.8萬畝。

同時,我市還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深化農業創新創業,廣泛開展創客沙龍、嘉年華、創享會等系列活動,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建成農村電商產業園10個、入駐電商企業420家,農村電商銷售額達32億元,同比增長20%。

典型點位

小鎮舉行鄉村文化旅遊節

每天上萬市民來釣魚摘果

正逢國慶大假,這幾日,金堂縣雲合鎮資水河邊充滿著歡聲笑語。“雲合水鄉·蟹果飄香”2017資水河鄉村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行,每天上萬市民在這裡釣魚、摘果、逛特色農產品展,度過了一個頗具鄉村特色的假期。

金堂縣雲合鎮,這個曾經在成都市幾乎沒有知名度的邊遠小鎮,竟然也能每天吸引到1萬人,這正是我市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大力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位於金堂縣東南一隅的雲合鎮,背靠龍泉山脈,清澈的資水河穿鎮而過。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近年來,這裡大力發展都市需求的現代農業產業,以資水河大閘蟹、生態魚蝦養殖以及獼猴桃種植採摘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粗具規模,也為生態旅遊打下了基礎。金秋時節,瓜果飄香,魚蝦肥美,資水河大閘蟹品鑒和一系列稻田體驗活動輪番上演。記者看到,主會場旁邊稻田內可開展稻田捉魚、稻田拔河、稻田捉泥鰍、稻田捉鴨子等體驗活動,遊客居住期間可在此開展篝火文藝晚會、啤酒節、螢火蟲放飛等;而果園裡上千畝優質獼猴桃熟了,從9月到11月,既可為遊客提供現場採摘服務,在獼猴桃基地外沿河岸,還建設了可移動體驗小木屋供遊客居住,讓城裡人可在這裡充分體驗到鄉村的生態環境和田園野趣。

據悉,為了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現代農業內涵和效益,我市近年來加快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以賞花品果、採摘體驗、度假養生為主題,推動農業主題公園、度假鄉村、精品民宿建設,創新開展中小學農事科普教育活動,上半年全市鄉村旅遊總收入達117.4億元、同比增長19.8%。

心語心願

成都市民菜籃子

會更豐富更安全

站在成都的土地上,曾經長時期在新疆工作的陳鋒格外興奮——去年他還是海升集團新疆工廠的副總經理,隨著公司在蒲江縣的柑橘示範基地和產業園專案啟動,他告別蒼涼粗獷的大西北,來到了和風溫潤的成都。

“成都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不僅自然氣候條件好,還是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現代經營意識和種植技術都走在前列,而蒲江縣柑橘產業標準化集約化程度較高,土壤條件也好,柑橘品種品質在全國都是響噹噹的,我們願意在這裡發展,和成都共同成長。”陳鋒滿懷憧憬地說。

而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家住青羊區泡桐樹街15號院的居民張林華也對成都的農產品充滿了期待。張林華負責全家人的飲食,家裡有70歲以上的老人和3歲多的孩子。現在成都市場上的蔬菜肉類品種越來越豐富,在讓她感到方便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更安全優質的產品。“相信我們成都,能讓市民菜籃子更豐富,更安全!”

本報記者 陳泳 李萌 文/圖

新建生態迴圈農業示範點22個、發展稻田綜合種養5.8萬畝。

同時,我市還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深化農業創新創業,廣泛開展創客沙龍、嘉年華、創享會等系列活動,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建成農村電商產業園10個、入駐電商企業420家,農村電商銷售額達32億元,同比增長20%。

典型點位

小鎮舉行鄉村文化旅遊節

每天上萬市民來釣魚摘果

正逢國慶大假,這幾日,金堂縣雲合鎮資水河邊充滿著歡聲笑語。“雲合水鄉·蟹果飄香”2017資水河鄉村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行,每天上萬市民在這裡釣魚、摘果、逛特色農產品展,度過了一個頗具鄉村特色的假期。

金堂縣雲合鎮,這個曾經在成都市幾乎沒有知名度的邊遠小鎮,竟然也能每天吸引到1萬人,這正是我市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大力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位於金堂縣東南一隅的雲合鎮,背靠龍泉山脈,清澈的資水河穿鎮而過。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近年來,這裡大力發展都市需求的現代農業產業,以資水河大閘蟹、生態魚蝦養殖以及獼猴桃種植採摘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粗具規模,也為生態旅遊打下了基礎。金秋時節,瓜果飄香,魚蝦肥美,資水河大閘蟹品鑒和一系列稻田體驗活動輪番上演。記者看到,主會場旁邊稻田內可開展稻田捉魚、稻田拔河、稻田捉泥鰍、稻田捉鴨子等體驗活動,遊客居住期間可在此開展篝火文藝晚會、啤酒節、螢火蟲放飛等;而果園裡上千畝優質獼猴桃熟了,從9月到11月,既可為遊客提供現場採摘服務,在獼猴桃基地外沿河岸,還建設了可移動體驗小木屋供遊客居住,讓城裡人可在這裡充分體驗到鄉村的生態環境和田園野趣。

據悉,為了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現代農業內涵和效益,我市近年來加快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以賞花品果、採摘體驗、度假養生為主題,推動農業主題公園、度假鄉村、精品民宿建設,創新開展中小學農事科普教育活動,上半年全市鄉村旅遊總收入達117.4億元、同比增長19.8%。

心語心願

成都市民菜籃子

會更豐富更安全

站在成都的土地上,曾經長時期在新疆工作的陳鋒格外興奮——去年他還是海升集團新疆工廠的副總經理,隨著公司在蒲江縣的柑橘示範基地和產業園專案啟動,他告別蒼涼粗獷的大西北,來到了和風溫潤的成都。

“成都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不僅自然氣候條件好,還是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現代經營意識和種植技術都走在前列,而蒲江縣柑橘產業標準化集約化程度較高,土壤條件也好,柑橘品種品質在全國都是響噹噹的,我們願意在這裡發展,和成都共同成長。”陳鋒滿懷憧憬地說。

而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家住青羊區泡桐樹街15號院的居民張林華也對成都的農產品充滿了期待。張林華負責全家人的飲食,家裡有70歲以上的老人和3歲多的孩子。現在成都市場上的蔬菜肉類品種越來越豐富,在讓她感到方便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更安全優質的產品。“相信我們成都,能讓市民菜籃子更豐富,更安全!”

本報記者 陳泳 李萌 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