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慢阻肺患者千萬別忽視康復治療

點擊上方“保健醫苑”可以訂閱哦!

專家簡介

張鳴生, 主任醫師, 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碩士研究生導師。 任廣東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副會長, 廣州市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殘疾人康復協會常務理事及省醫學會社區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會(ISPRM)國家學會會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理事, 擔任《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編委、《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誌》執行編委。 擅長中風、顱腦外傷、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頸椎病、腰腿痛、關節疾病、慢性疼痛、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康復醫療以及脊柱矯正手法診治脊柱相關疾病。 參與編寫《廣東省常見病基本診療規範》《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等多本著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具有氣流受限特徵的疾病,

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 慢阻肺的發生與肺部對有害顆粒或有害氣體的慢性非特異性的氣道炎症性反應有關。 長期吸煙或者接觸有毒氣體或污染的空氣的人, 以及兒童時期曾患有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或反復發生肺、支氣管感染者, 容易發生慢阻肺。

慢阻肺發病率居高不下

全球慢阻肺患者超過6400萬, 每年因此而失去生命的患者超過300萬。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 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 吸煙和慢阻肺的發病有緊密聯繫, 中國目前吸煙人口占全部人口的35%, 約有4.8億人, 其中男性人口占63%。 由於吸煙人口眾多, 導致慢阻肺的發病率長期處於較高的水準。

據鐘南山院士介紹, 我國40 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發病率為8.2%, 男性多於女性。 隨著年齡增加, 發病率上升, 70 歲時, 發病率高達20%。 在病程的初期非常隱匿, 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患者最初的徵兆往往是上樓梯或追公交時發現“不夠氣”, 實際上當出現症狀時, 病情已經處於中晚期了,

肺功能只剩下正常功能的一半, 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肺康復是慢阻肺的“良藥“

肺康復是慢阻肺患者首選的非藥物治療方案, 可以改善患者因呼吸困難導致的運動減少, 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運動耐力和生活品質, 減少急性發作的幾率, 降低醫療費用的支出。 確診慢阻肺的患者, 無論病情程度如何, 均應該開展肺康復治療。 許多慢阻肺患者早期忽略肺康復, 等到上下樓梯出現氣促不適, 此時病程已達重度, 康復效果也會相對下降。 因此, 確診慢阻肺後要儘快聯繫呼吸內科醫師進行藥物治療, 同時還要聯繫康復科醫師, 進行相關的評估, 按照康復醫師制定的個體化肺康復處方進行訓練, 將給患者的功能恢復帶來極大的福音。

肺康復治療應該針對每個患者的肺功能情況, 量身訂做個體化的康復方案。 因此, 在開展康復治療前, 應該首先進行評估, 包括病情的嚴重程度、肺功能水準、呼吸肌功能、運動能力等, 據此建立長期的治療和隨訪計畫。 肺康復鍛煉包括運動訓練和呼吸肌訓練。

運動訓練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 每天運動鍛煉目標是20~60分鐘, 每週至少3次, 鍛煉方式包括有氧訓練、力量訓練、呼吸操、柔韌性訓練等。

快步走是有氧訓練的常用方式, 幾乎每個慢阻肺患者都可以選擇快步走的方式進行鍛煉。 快步走可以選擇在社區、公園、跑步機等。 如果不能耐受快步走, 可以選擇散步。 逐漸增加快步走和散步的距離或時間, 哪怕每天增加10~30米,也會給患者帶來好處。如果長時間沒有運動,最好徵求專科醫生的建議,進行相關的評估後,根據醫生的運動處方進行鍛煉。踩功率自行車對慢阻肺患者也是十分有效的運動方式。可以在家裡,或者在健身房、康復中心進行踩功率自行車鍛煉。功率自行車的優點是可以設置特定的功率,運動過程中可以大致檢測心率等指標,比快步走和散步更加個體化,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對於輕度的慢阻肺患者,可以選擇的運動方式更加廣泛。慢跑、划船、游泳都是有效的。有趣的運動方式可以避免無聊的練習,提高患者鍛煉的耐受性。對於初步接觸運動訓練的患者來說,最好能夠諮詢肺康復醫師,制定一個良好的個體化肺康復計畫,這樣更能保證效果和安全性。

呼吸肌訓練

呼吸肌無力是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難和運動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呼吸肌鍛煉對於慢阻肺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增強呼吸肌功能,增加潮氣量,降低呼吸頻率,減少呼氣末肺容積,提高血氧飽和度,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還可以預防和減少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導致的肺功能損害,從而改善患者疲勞、乏力和呼吸困難,提高運動耐力和生活品質。

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訓練方法。腹式呼吸是通過增強膈肌的活動來增加肺的通氣量。胸式呼吸是慢阻肺患者常見的呼吸方式,吸氣時引起胸廓擴張,但是由於肺氣腫的存在,慢阻肺患者胸廓擴張範圍較健康者明顯減小,容易導致通氣不足。腹式呼吸是指在吸氣時膈肌儘量下降,把腹腔臟器擠壓到下方,腹部膨脹,在呼氣時膈肌上升,其上升幅度比普通呼吸大,因此可以呼出更多肺內瀦留的二氧化碳,改善通氣和換氣。縮唇呼吸是指呼氣時收縮嘴唇呈吹笛狀,使氣體通過狹窄的口形緩慢呼出。縮唇呼吸可以提高氣道內的壓力,有效防止氣道的過早塌陷,提高每次通氣的潮氣量,降低呼吸頻率和分鐘通氣量,從而減少呼吸做功和耗氧。不過,這兩種呼吸法都有自己的缺點。腹式呼吸難掌握,在呼吸困難時無法實施。縮唇呼吸難以量化,也不容易掌握。

為了使患者能夠掌握標準的腹式呼吸方法,減少醫療支出,臨床上推薦患者學習更加有效、簡單易學的“回饋式呼吸電刺激訓練”,即通過設置符合慢阻肺呼吸生理的呼吸時間比,患者根據聲光指示進行呼吸訓練,在吸氣時經頸部皮膚刺激膈神經幫助膈肌收縮,呼氣時刺激腹肌幫助腹肌收縮,同時患者可以直觀地看到呼吸過程中腹部活動情況,根據腹肌活動來調整呼吸。該呼吸訓練方法可以使患者直接瞭解腹式呼吸的掌握情況,增強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氣換氣。

肺康復對極重度患者也有效

肺康復訓練對所有病情的患者均有效。即使靜坐也有呼吸困難,完全喪失活動能力的極重度慢阻肺患者,也應該“盡可能運動”。鼓勵極重度患者邊吸氧甚至無創通氣輔助運動(NPPV),即戴著呼吸機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的強度從小到大,剛開始可以是抬手臂和抬腿,功能提高後可以手抓重物、腳綁沙袋進行訓練,逐漸過渡到輔助甚至獨立短距離步行。

此外,進行“回饋式呼吸電刺激訓練”對於極重度的慢阻肺患者也是有效的。極重度的慢阻肺患者進行運動鍛煉要特別注意運動強度。運動強度以最大耐受量的60%~80%為宜,當感到氣喘時,不妨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接著練習。當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Borg評分4~6),有難以耐受的症狀尤其是胸痛或胸悶,或者血氧飽和度≤88%時,則應該調低運動量。

查看

歷史消息

哪怕每天增加10~30米,也會給患者帶來好處。如果長時間沒有運動,最好徵求專科醫生的建議,進行相關的評估後,根據醫生的運動處方進行鍛煉。踩功率自行車對慢阻肺患者也是十分有效的運動方式。可以在家裡,或者在健身房、康復中心進行踩功率自行車鍛煉。功率自行車的優點是可以設置特定的功率,運動過程中可以大致檢測心率等指標,比快步走和散步更加個體化,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對於輕度的慢阻肺患者,可以選擇的運動方式更加廣泛。慢跑、划船、游泳都是有效的。有趣的運動方式可以避免無聊的練習,提高患者鍛煉的耐受性。對於初步接觸運動訓練的患者來說,最好能夠諮詢肺康復醫師,制定一個良好的個體化肺康復計畫,這樣更能保證效果和安全性。

呼吸肌訓練

呼吸肌無力是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難和運動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呼吸肌鍛煉對於慢阻肺患者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增強呼吸肌功能,增加潮氣量,降低呼吸頻率,減少呼氣末肺容積,提高血氧飽和度,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還可以預防和減少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導致的肺功能損害,從而改善患者疲勞、乏力和呼吸困難,提高運動耐力和生活品質。

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是最常用的呼吸訓練方法。腹式呼吸是通過增強膈肌的活動來增加肺的通氣量。胸式呼吸是慢阻肺患者常見的呼吸方式,吸氣時引起胸廓擴張,但是由於肺氣腫的存在,慢阻肺患者胸廓擴張範圍較健康者明顯減小,容易導致通氣不足。腹式呼吸是指在吸氣時膈肌儘量下降,把腹腔臟器擠壓到下方,腹部膨脹,在呼氣時膈肌上升,其上升幅度比普通呼吸大,因此可以呼出更多肺內瀦留的二氧化碳,改善通氣和換氣。縮唇呼吸是指呼氣時收縮嘴唇呈吹笛狀,使氣體通過狹窄的口形緩慢呼出。縮唇呼吸可以提高氣道內的壓力,有效防止氣道的過早塌陷,提高每次通氣的潮氣量,降低呼吸頻率和分鐘通氣量,從而減少呼吸做功和耗氧。不過,這兩種呼吸法都有自己的缺點。腹式呼吸難掌握,在呼吸困難時無法實施。縮唇呼吸難以量化,也不容易掌握。

為了使患者能夠掌握標準的腹式呼吸方法,減少醫療支出,臨床上推薦患者學習更加有效、簡單易學的“回饋式呼吸電刺激訓練”,即通過設置符合慢阻肺呼吸生理的呼吸時間比,患者根據聲光指示進行呼吸訓練,在吸氣時經頸部皮膚刺激膈神經幫助膈肌收縮,呼氣時刺激腹肌幫助腹肌收縮,同時患者可以直觀地看到呼吸過程中腹部活動情況,根據腹肌活動來調整呼吸。該呼吸訓練方法可以使患者直接瞭解腹式呼吸的掌握情況,增強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氣換氣。

肺康復對極重度患者也有效

肺康復訓練對所有病情的患者均有效。即使靜坐也有呼吸困難,完全喪失活動能力的極重度慢阻肺患者,也應該“盡可能運動”。鼓勵極重度患者邊吸氧甚至無創通氣輔助運動(NPPV),即戴著呼吸機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的強度從小到大,剛開始可以是抬手臂和抬腿,功能提高後可以手抓重物、腳綁沙袋進行訓練,逐漸過渡到輔助甚至獨立短距離步行。

此外,進行“回饋式呼吸電刺激訓練”對於極重度的慢阻肺患者也是有效的。極重度的慢阻肺患者進行運動鍛煉要特別注意運動強度。運動強度以最大耐受量的60%~80%為宜,當感到氣喘時,不妨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接著練習。當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Borg評分4~6),有難以耐受的症狀尤其是胸痛或胸悶,或者血氧飽和度≤88%時,則應該調低運動量。

查看

歷史消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