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你熬夜時,有人拿了關於熬夜的諾獎丨看完後,又可以愉快的熬夜了……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又來了

10月1日下午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佈了

獲獎者是:

傑弗理·霍爾

邁克爾·羅斯巴什

和邁克爾·楊

在頒獎詞中, 寫著“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理方面的貢獻。 ”用通俗的話說, 他們三位深入鑽研了我們的生物鐘, 並且闡釋了它的內在原理。

因“生物節律的分子機制”而獲獎, 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 字都認識, 但連一塊兒, 不知道什麼意思。

其實翻譯成通俗語就是:

“他們解釋了一下

為什麼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修仙”

(修仙:網路詞語。 其含義為熬夜的意思)

現在小編就給大家

簡單粗暴的科普一下

↓↓

大家都知道, 有個東西叫做“生物鐘”, 每到我們熬夜不睡覺的時候, 就會有人說“你這樣會打亂生物鐘”, 但是從來沒有人告訴你, 生物鐘是怎麼被打亂的, 這三位獲獎者研究的就是這個, 1984年, 他們用果蠅做了相關實驗。

好了

理論也不打算細說了

直接上結論

↓↓

他們仨到底搞了個什麼大事情?

他們發現了什麼?

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實驗發現:

果蠅的體內有一組特殊的基因, 叫做週期基因, 由這組基因編碼的蛋白, 在夜晚濃度會變高, 此時會讓果蠅產生睡意,

從而主動睡覺, 在白天時, 這種蛋白濃度降低, 果蠅就保持清醒, 人體內也有類似的機制。

翻譯一下就是:

到了晚上某組基因, 會讓體內蛋白濃度升高, 提醒你該去睡了。 你感覺的困意, 就是蛋白濃度升高的結果。

如果此時堅持熬夜, 那麼人就會覺得不舒服, 這就是所謂的“生物鐘被打亂”, 人們倒時差時, 會感覺不適。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這背後的原因與我們身體的晝夜節律有關係。

比如

為什麼熬夜容易傷身?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又會自然醒?

為什麼有時候想睡睡不著, 醒來卻頭昏腦漲?

什麼是晝夜節律?

說白了, 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鐘。

我們的身體內隱藏著一台大自然的時鐘, 它以非常高的精度調節著我們的各項生理活動, 使其與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

比如熬夜或倒時差, 之後是不是會發現特別累?

不管是誰, 只要以約272m/s的速度向東或向西飛上幾小時, 就會親身經歷體內生物鐘與身體感知時間不符的感覺。 而調整時差有時需要一個星期。

為什麼?

這就取決於大腦深部的主生物鐘是否需要根據外部天黑的時間, 協調身體或大腦想要睡覺的時間。

沒辦法, 計己也是控計不住計己的~

這事只能全部交給生物鐘包辦了。 從各個方面都幫我們調節自己。 從我們的行為、荷爾蒙分泌水準、睡眠、體溫一直到新陳代謝等等。

so:

如果任何一個外周生物鐘和主生物鐘不同步,就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抑鬱症和其他複雜疾病。

得出了什麼結論?

(這裡詳細理論省略1萬字)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實驗——

含羞草葉片的展開和閉合,果蠅染色體的基因突變,成功分離節律蛋白。

一個內源性生物鐘。含羞草植物的葉片在白天朝向太陽展開,但在黃昏時合攏(圖片上半部分)。科學家將這些植物放置在持續黑暗的環境中(圖片下半部分),發現葉片仍然保持著它們平時的晝夜節律,即使沒有光線變化也是如此。

然後得出了這張表↓↓

一句話,照這表作息就對了。

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這個節律在根本上控制了所有生物的晝夜生理週期,使之和太陽得以同步,並調節了包括體溫激素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理過程。

有網友評論: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你就告訴我這是不是說我失眠有救了?

對不起,還不能……

每年到諾獎,總會冒出一大堆牽強附會。與其等出來闢謠,還是先下手為強好了。 記住以下幾條吧——

1、人的器官是一直在工作的,並不會準時打卡上下班。凡是那種“幾點的時候什麼器官開始工作”的文章都可以直接關掉了。

2、生物節律確實會讓一天裡生理的各個側面發生週期性的變化,但這個週期是“比上一次晚24小時”,而不是“每天準時幾點”,不然你讓全世界生活在別的時區的人怎麼辦啊?

3、熬夜對身體有害這沒問題,畢竟一般人都是偶爾熬夜打破24小時週期。但如果你保持十分穩定的晚睡晚起風雨無阻,並且保證你睡覺時窗戶不漏光,那其實是沒事的,就相當於活在不同時區了唄。

4、得獎的晝夜節律分子機制是一套細胞內的蛋白機械,而睡眠是一個發生在器官和生物體層面的現象,以生物鐘為基礎但遠比它更加複雜。

原來生命如此奇跡

為偉大的科學研究點zan!

綜合 央廣新聞 新華每日電訊 果殼網 放毒

從我們的行為、荷爾蒙分泌水準、睡眠、體溫一直到新陳代謝等等。

so:

如果任何一個外周生物鐘和主生物鐘不同步,就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抑鬱症和其他複雜疾病。

得出了什麼結論?

(這裡詳細理論省略1萬字)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實驗——

含羞草葉片的展開和閉合,果蠅染色體的基因突變,成功分離節律蛋白。

一個內源性生物鐘。含羞草植物的葉片在白天朝向太陽展開,但在黃昏時合攏(圖片上半部分)。科學家將這些植物放置在持續黑暗的環境中(圖片下半部分),發現葉片仍然保持著它們平時的晝夜節律,即使沒有光線變化也是如此。

然後得出了這張表↓↓

一句話,照這表作息就對了。

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這個節律在根本上控制了所有生物的晝夜生理週期,使之和太陽得以同步,並調節了包括體溫激素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理過程。

有網友評論: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你就告訴我這是不是說我失眠有救了?

對不起,還不能……

每年到諾獎,總會冒出一大堆牽強附會。與其等出來闢謠,還是先下手為強好了。 記住以下幾條吧——

1、人的器官是一直在工作的,並不會準時打卡上下班。凡是那種“幾點的時候什麼器官開始工作”的文章都可以直接關掉了。

2、生物節律確實會讓一天裡生理的各個側面發生週期性的變化,但這個週期是“比上一次晚24小時”,而不是“每天準時幾點”,不然你讓全世界生活在別的時區的人怎麼辦啊?

3、熬夜對身體有害這沒問題,畢竟一般人都是偶爾熬夜打破24小時週期。但如果你保持十分穩定的晚睡晚起風雨無阻,並且保證你睡覺時窗戶不漏光,那其實是沒事的,就相當於活在不同時區了唄。

4、得獎的晝夜節律分子機制是一套細胞內的蛋白機械,而睡眠是一個發生在器官和生物體層面的現象,以生物鐘為基礎但遠比它更加複雜。

原來生命如此奇跡

為偉大的科學研究點zan!

綜合 央廣新聞 新華每日電訊 果殼網 放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