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部:小麥想高產,今年你要這麼種

做好小麥苗期病蟲害防控, 可有效壓低病蟲基數、延緩病蟲發生。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有關專家, 針對今年秋季氣候變化趨勢, 總結近幾年小麥苗期病蟲防控的經驗, 制定了今年小麥秋播病蟲害防控指導意見。

總體要求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節本增效原則, 深入開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 前移防控關口, 以合理佈局抗病品種、優化農業防控措施為基礎, 以小麥秋播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為重點, 有效預防控制紋枯病、孢囊線蟲、黑穗病等土傳、種傳病蟲發生危害,

壓低小麥蚜蟲、條銹病、赤黴病等遷飛性、流行性病蟲發生基數, 延緩、減輕小麥苗期病蟲發生危害程度, 為小麥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控工作打好基礎。

區域重點

各小麥產區要根據近年病蟲發生危害特點, 確定重點防控的病蟲。

黃淮海麥區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黑穗病、孢囊線蟲病、黃花葉病毒病、地下害蟲和雜草為主, 兼治苗期銹病、白粉病、蚜蟲和灰飛虱等病蟲;長江中下游麥區以紋枯病、黑穗病和蚜蟲為主, 兼治灰飛虱、白粉病和地下害蟲;西南麥區以小麥條銹病為主, 兼顧白粉病、麥蚜、麥蜘蛛和地下害蟲等防治;西北麥區以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蟲等為主要防治對象, 新疆麥區需兼顧雪腐葉枯病等防控。

防控技術

(一)選用抗(耐)性品種。 西南麥區可選種綿雜麥168、綿麥37、綿麥39、綿麥41、綿麥43、綿麥45、川麥42、川農18、西科麥2號、鄂麥18號、雲麥2號、黔麥15、周麥17、皖麥53等抗病品種;黃淮南部麥區可選種周麥17、豫麥34、豫麥49、豫麥69、新麥19、西農979、小偃6號等抗鏽慢鏽品種;西北麥區可選種西農889、西農558、西農529、閻麥9710、西農668、陝墾6號、天選54、天選57、天選58、中梁32、中梁34、中梁35、寧春4號、寧春15號、寧春16號、伊農18、伊農61、新麥2等抗(耐)鏽品種。

西南、黃淮南部、西北等條銹病常年越冬、越夏區, 應因地制宜選種優質抗病高產品種。 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等赤黴病常發區, 應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具有一定抗(耐)病性的高產優質品種, 避免盲目跨區域引種高產感病品種。 黃淮孢囊線蟲重發區, 可選種太空6號、中育6號、新麥11等品種;小麥黃花葉病發生區, 可選種新麥208、豫麥70-36、泛麥5號、豫麥70、鄭麥366等品種。

(二)強化農業防治措施。 推行精細整地、適墒適期適量播種, 以及播後鎮壓和及時灌溉等農藝措施, 力爭一播全苗、壯苗, 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 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等赤黴病常發區, 推行秸稈粉碎、深翻還田, 儘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稈裸露在土壤表層, 壓低菌源基數, 減輕抽穗揚花期防控壓力;西北條銹病越夏區, 播前或播後苗前, 應採取人工剷除或噴施除草劑等, 清除自生麥苗和地邊雜草,

降低秋苗侵染幾率;西南、黃淮南部等條銹病越冬區, 推行適期晚播, 盡可能縮短秋季病菌感染時間, 減少初始侵染菌源;江淮、黃淮等紋枯病重發區, 應避免早播, 適當降低播種量,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 雨後及時排水。 黃淮孢囊線蟲重發區, 應重點推廣播種後和秋苗期兩次鎮壓措施。

(三)大力推廣秋播藥劑拌種。 土傳病害重發區, 採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包衣或拌種, 防治根腐病、紋枯病、全蝕病等, 兼治苗期黑穗病等。 地下害蟲重發區, 採用辛硫磷、毒死蜱拌種, 或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包衣, 防治金針蟲、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 兼治孢囊線蟲、苗期蚜蟲、麥蜘蛛等。 條銹病越夏、越冬區, 實行三唑酮、戊唑醇等藥劑包衣或拌種, 預防苗期條銹病、白粉病,兼治後期黑穗病。全蝕病發生區,採用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和矽噻菌胺(全蝕淨)懸浮劑包衣。此外,多種病害和害蟲混合發生區,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可採用相應的殺菌劑、殺蟲劑複配進行包衣或拌種,複配劑中各單劑的有效成分應與單獨使用時大致相同。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預防苗期條銹病、白粉病,兼治後期黑穗病。全蝕病發生區,採用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和矽噻菌胺(全蝕淨)懸浮劑包衣。此外,多種病害和害蟲混合發生區,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可採用相應的殺菌劑、殺蟲劑複配進行包衣或拌種,複配劑中各單劑的有效成分應與單獨使用時大致相同。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