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十九大代表徐根保:28載無悔守護“麻風村”

徐根保向患者介紹如何服藥。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由於知識缺乏和醫療條件有限, 人們曾經“談麻色變”, 避之唯恐不及。 有一個人卻一反常態,

28年如一日與麻風病人打交道, 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麻風病防治事業, 展示了“白衣天使”崇高的職業操守和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 他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院麻防科科長、康復中心主任徐根保。

位於南昌郊區的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院康復中心, 曾被稱為“麻風村”。 1987年, 徐根保從江西醫學院醫療系畢業, 分配到這裡工作。 1989年, 院領導找他談話, 想把他調到麻防科專門從事麻防工作。 當時, 徐根保才25歲。 未婚妻勸他:“做麻風病大夫有危險, 收入還低, 你千萬不要去啊!”“不去, 自己在入黨申請書上‘到黨最需要我的地方去’的誓詞豈不成了一句空話?”徐根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雖然感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但最終還是做出了一個無悔的選擇:去!

做出這樣一個決定, 從此改變了徐根保的工作和生活軌跡:坐在辦公室裡等待患者上門問診, 變成了騎自行車走村串戶尋訪病患;與家人享受團聚歡樂的假日, 變成了隨時到麻風村與麻風患者同吃同住。 第一次走進麻風村, 第一次看到麻風患者, 那種場景至今仍令他記憶猶新:許多麻風患者四肢殘缺、面部癱瘓, 腳底因潰瘍發出陣陣異味;一些患者因麻風病背井離鄉, 有的不堪精神重負而選擇輕生。 那一刻, 徐根保的心中充滿了深深的同情和責任感。 他知道麻防工作急需醫生, 麻風患者急需關心。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 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 徐根保感到了肩上的擔子是如此沉重,

改變麻風患者現狀, 給予麻風病患者更多的關愛, 從此就成了他一生的奮鬥目標。

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院黃芽山病區, 原來在南昌縣富山鄉的一個小村莊。 為了醫治麻風患者, 徐根保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顧不上家。 麻風患者身上難聞的氣味讓人難以接近, 但這一切徐根保都毫不在乎, 他和患者有說有笑, 對患者有求必應, 為他們開藥、進行畸殘預防、康復治療, 像家人一樣。 近30年來, 徐根保風雨無阻地穿梭在醫院與麻風病區, 足跡踏遍全省百餘縣(市)的村落, 普查疫源點村民超過8萬人次, 監測治療病人3000余人次, 為家屬體檢6000余人次。

“作為一名基層衛生系統的共產黨員, 能夠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我想這既是組織對我的信任, 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這種信任也是對全體衛生系統工作者的信任;這份責任更是光榮而神聖。 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徐根保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