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豆瓣日記: 要命的話,不要踏入九龍城寨一步

本文作者“看客insight”,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有人說這裡像熱帶雨林, 陰暗、潮濕、悶熱。 可熱帶雨林只滋生蚊蟲, 而這裡——繁衍罪惡。

“要命的話,

這輩子不要踏入九龍城寨一步”,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香港, 九龍城寨是罪惡的代名詞。 港片中的暴力與犯罪, 靈感大多來源於此。

而在1930年代的英統時期, 這裡也曾因為保留著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被當做香港的“中國城”, 成為歐洲遊客的必去景點之一。

九龍城寨究竟是個怎樣的所在, 人們再也無從考察。 1993年, 九龍城寨被拆除。 此後, 這裡的人與事像是一夜之間消失, 似乎所有的罪惡也都埋藏在歷史的洪流中。 所幸在此之前, 攝影師Greg Girard曾多次進入九龍城寨拍攝, 並把照片編成影集《罪惡之城》(City of Darkness)。 通過他的鏡頭, 人們得以一窺這座城中之城的流年。

丨 九龍城寨屋頂看香港, 不遠處是啟德機場。

軍事之城

九龍城寨坐落在香港九龍城東北部, 始建于宋代, 原是管控食鹽貿易的軍事哨所。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 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政府, 這座地處九龍的哨所便有了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此後, 清政府不斷擴建、增防, 並於1847築起城牆, 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寨城”。 清政府的動作令英國政府感到不滿。

1899年, 英國政府不顧《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的規定, 攻下九龍城寨, 趕走清政府官員。

清政府與英政府就九龍城寨的歸屬權一直存在爭議, 可事實上, 雙方都沒有實施行政管理權。 九龍城寨自此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居民也開始湧入昔日的軍事要塞。

丨 1915年香港地圖。 九龍城寨為右上角的"Chinese Town".

二戰後, 為躲避動盪時局, 大量難民湧入九龍城寨。 1930年代, 九龍城寨人口不足500;而到了1947年, 有2000人居住在占地僅2.8公頃的九龍城寨裡。

而這個資料還在增長。 1987年, 約有33,000人在寨城居住, 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55,000人, 是現如今北京人口密度的80倍。 九龍城寨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面對這樣的混亂情況, 港英政府徹底放棄管理;香港的華人三合會黑社會組織控制了九龍城寨。 因此, 這裡成為了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的“三不管”之地, 也就成為了罪惡的溫床。

丨擁擠的九龍城寨。

垃圾之城

可想而知, 在這樣擁擠的空間內, 九龍城寨的生存條件極差。 這裡垃圾堆積成山, 地上總是流淌著污水。 因此老鼠是這裡的王, 和貓一般大, 肚子脹得拖地走, 貓鼠皆友, 和平共處。

丨1989年,城寨樓裡一角。

人們從井裡汲水,但這裡的水大多不可飲用。水源上游是工業區,水裡含有他們說不上名字的化學物質。九龍城寨的人們不曾見過水本身清澈的樣子。

丨 1988年,一口水井旁寫著“不可飲用”。

到了1987年,整個寨城三萬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均來源於八個公共水龍頭,其中只有一個位於城中,其餘七個都位於寨城邊緣,用水極不方便。

丨 一名男子正在用公共水龍頭洗髮。

丨 城寨裡有專門的運水工人。這個職業直到1993年九龍城寨被拆除時還依舊存在。

除了用水,在這裡,用電也成問題。1977年之前,九龍城寨的電力供給嚴重不足,大量線路超載,火災隱患嚴重。直到1977年的大火之後,九龍城寨的用電問題才得到重視,政府決定為城寨安裝供電線路。

丨 城寨錯綜複雜的結構使得佈線工作極為困難。

呼吸清新空氣對這裡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譚。房間沒有窗戶,灰塵四起,散落飄舞。

丨 麵粉廠一角,粉塵與電話機。

可即使是這樣的條件,九龍城寨的居民們也已經知足,因為他們還活著。

生意之城

1952年,一份香港員警報告顯示,這座城裡有154個毒品聚集地,11個色情場所,7個賭場,和13個狗肉店。這裡的生意,大多數是非法的。

非法牙醫診所已然成為九龍城寨一道奇特的風景線。黃昏時分,斜暉散落在九龍城。如果順著東頭村路望去,就能看到牙醫診所招牌爭相鬥豔。

丨 從東頭村路拍的九龍城寨。

這裡的牙醫沒有牌照,用的是從日本進口的二手器械,衛生條件極其簡陋。顧客對此心知肚明,但因為收費便宜,他們也並不在乎。只要牙醫技術熟練,不出命案,就各自相安無事。

丨牙醫診所一角。

Wong Yu Ming在這裡當牙醫已經40年,他的妻子Chueng Mei是他助理。他說,這座城有120多個牙醫,但專業水準特別差。大多數的牙醫都有自知之明,只做洗牙和簡單的補牙。涉及大手術時,因為不想惹上命案,他們會推薦病人到別處去。但也有人會跨過那條紅線,所以一顆牙齒的背後,或許命案累累,血跡斑斑。

丨 Chueng Mei, 牙醫助理。

離牙醫診所不遠,是各種食品加工廠。Hui Tung Choy是廣東新會人,在這裡賣麵條賣了40年。他的作坊開在一間幾平米的小房間裡,房間沒有窗戶,只有一台小小的通風機躲在門後。作坊門後的街道臭氣熏天,如果遇上炎熱的夏天,這環境就更讓人難以忍受。但是他們還是會選擇留在九龍城寨,因為租金便宜,而且勞工局、衛生局、消防局等相關部門對衛生條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九龍城寨,沒有人會在意你是否有證經營。

丨 麵條作坊。

還有賣叉燒和魚蛋的。在叉燒廠,門外殺好的豬直接被拖進屋來扔在地上,血水橫流。魚丸也在同樣的環境下生產出來。

丨叉燒廠。

丨魚丸加工廠。

Wong Yu Ming經營著一家香煙店,這裡的人從不講價,因此他的生意蠻好,賺得不錯。整條街上,舞廳,賭場,鴉片廠日夜笙歌。到了夜晚,透著煤氣燈的一絲微光,他就這樣旁觀著,數著日子,度過了60年。

在這裡,吸毒販毒是最平常的事,毒品比別處更便宜,品質也更純。九龍城寨的人們認為吸毒和去酒吧沒有什麼區別。這裡吸毒不分晝夜,也不用擔心會有員警上門。

在癮君子之間,存在一條鄙視鏈:吃紅丸(海洛因丸)的看不起吃鴉片的,吃鴉片的看不起吸白粉(海洛因粉)的。

丨 在九龍城寨屋頂的吸毒者。

但無論這些吸毒者生前處在這條鄙視鏈的什麼位置,最終他們的歸宿大多是相同的。如果毒癮發作而亡,就會被仍在公共廁所裡人們對此已經見怪不怪。“我有時在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呢”,當年在九龍城寨吸毒的Wong Wai Chung這樣說道。

庇護之城

不管城外的人怎麼看,對於九龍城寨裡的居民來說,尤其對於老人和孩子,這就是他們的家與歸宿。對於弱者,這裡擁有著最基本的尊重和保護。

1979年,九龍城寨裡建起了老年活動中心,為居住在此的孤寡老人提供服務。

丨 老人們來到敬老院喝下午茶。

90歲的Law Yu Yi和她68歲的媳婦住在一起,兩人都失去了丈夫。他們從廣東來,在這裡住下,相依為命。

丨Law Yu Yi 與她媳婦。

傍晚,狹小的樓道裡飄著飯香。伴著余暉,妻子在樓下做飯,其他人則來到房頂上聚集。老一輩會看著自己家和鄰居家的小孩們一起玩耍,稍微大點的小孩會乘著夕陽做功課。屋頂上的童年,彌足珍貴。

丨 在屋頂上做功課的小孩。

丨 屋頂上的童年。

九龍城寨離啟德機場只有50米遠,這裡的人開玩笑說,撐只竹杠都可以把飛機打下來。也許這裡的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坐過飛機,但轟隆隆的飛機聲是日常的音樂。晚風微醺,爬上屋頂,看著飛機,哼著歲月的歌。

丨飛機從屋頂上空掠過。

丨 瞭望飛機。

“說實話,我並不覺九龍城寨有那麼差,它給窮人提供了房子,給沒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有的人沒有身份證,有的人沒有錢,但九龍城寨收留了他們。他們需要有人把他們拯救。”Wong Wai Chung說。

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雙方政府一致同意要拆除九龍城寨。這裡的三萬余居民,超過一半都遷入了公屋或臨時居住房,其餘要麼自行解決,要麼買下了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1993年3月23日,拆除工作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四月才結束。

丨 拆除九龍城寨時所用的不是炸藥,而是落錘破碎機。九龍城寨的建築依靠相互支撐,一旦側面被拆

一個月後,九龍寨城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公園,綠地蔥蔥。可是即使歲月荏苒,江湖上,會一直流傳著屬於它的傳說。

丨 2017年的九龍寨城公園。

參考文章:

[1] 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 Ian Lambot and Greg Girard

[2]《九龍寨城》,華爾街日版

[3] Kowloon Walled City: Its Origin and Early History,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Elisabeth Sinn

攝影/Greg Girard

撰文/梁靜怡

丨1989年,城寨樓裡一角。

人們從井裡汲水,但這裡的水大多不可飲用。水源上游是工業區,水裡含有他們說不上名字的化學物質。九龍城寨的人們不曾見過水本身清澈的樣子。

丨 1988年,一口水井旁寫著“不可飲用”。

到了1987年,整個寨城三萬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均來源於八個公共水龍頭,其中只有一個位於城中,其餘七個都位於寨城邊緣,用水極不方便。

丨 一名男子正在用公共水龍頭洗髮。

丨 城寨裡有專門的運水工人。這個職業直到1993年九龍城寨被拆除時還依舊存在。

除了用水,在這裡,用電也成問題。1977年之前,九龍城寨的電力供給嚴重不足,大量線路超載,火災隱患嚴重。直到1977年的大火之後,九龍城寨的用電問題才得到重視,政府決定為城寨安裝供電線路。

丨 城寨錯綜複雜的結構使得佈線工作極為困難。

呼吸清新空氣對這裡的人而言就是天方夜譚。房間沒有窗戶,灰塵四起,散落飄舞。

丨 麵粉廠一角,粉塵與電話機。

可即使是這樣的條件,九龍城寨的居民們也已經知足,因為他們還活著。

生意之城

1952年,一份香港員警報告顯示,這座城裡有154個毒品聚集地,11個色情場所,7個賭場,和13個狗肉店。這裡的生意,大多數是非法的。

非法牙醫診所已然成為九龍城寨一道奇特的風景線。黃昏時分,斜暉散落在九龍城。如果順著東頭村路望去,就能看到牙醫診所招牌爭相鬥豔。

丨 從東頭村路拍的九龍城寨。

這裡的牙醫沒有牌照,用的是從日本進口的二手器械,衛生條件極其簡陋。顧客對此心知肚明,但因為收費便宜,他們也並不在乎。只要牙醫技術熟練,不出命案,就各自相安無事。

丨牙醫診所一角。

Wong Yu Ming在這裡當牙醫已經40年,他的妻子Chueng Mei是他助理。他說,這座城有120多個牙醫,但專業水準特別差。大多數的牙醫都有自知之明,只做洗牙和簡單的補牙。涉及大手術時,因為不想惹上命案,他們會推薦病人到別處去。但也有人會跨過那條紅線,所以一顆牙齒的背後,或許命案累累,血跡斑斑。

丨 Chueng Mei, 牙醫助理。

離牙醫診所不遠,是各種食品加工廠。Hui Tung Choy是廣東新會人,在這裡賣麵條賣了40年。他的作坊開在一間幾平米的小房間裡,房間沒有窗戶,只有一台小小的通風機躲在門後。作坊門後的街道臭氣熏天,如果遇上炎熱的夏天,這環境就更讓人難以忍受。但是他們還是會選擇留在九龍城寨,因為租金便宜,而且勞工局、衛生局、消防局等相關部門對衛生條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九龍城寨,沒有人會在意你是否有證經營。

丨 麵條作坊。

還有賣叉燒和魚蛋的。在叉燒廠,門外殺好的豬直接被拖進屋來扔在地上,血水橫流。魚丸也在同樣的環境下生產出來。

丨叉燒廠。

丨魚丸加工廠。

Wong Yu Ming經營著一家香煙店,這裡的人從不講價,因此他的生意蠻好,賺得不錯。整條街上,舞廳,賭場,鴉片廠日夜笙歌。到了夜晚,透著煤氣燈的一絲微光,他就這樣旁觀著,數著日子,度過了60年。

在這裡,吸毒販毒是最平常的事,毒品比別處更便宜,品質也更純。九龍城寨的人們認為吸毒和去酒吧沒有什麼區別。這裡吸毒不分晝夜,也不用擔心會有員警上門。

在癮君子之間,存在一條鄙視鏈:吃紅丸(海洛因丸)的看不起吃鴉片的,吃鴉片的看不起吸白粉(海洛因粉)的。

丨 在九龍城寨屋頂的吸毒者。

但無論這些吸毒者生前處在這條鄙視鏈的什麼位置,最終他們的歸宿大多是相同的。如果毒癮發作而亡,就會被仍在公共廁所裡人們對此已經見怪不怪。“我有時在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呢”,當年在九龍城寨吸毒的Wong Wai Chung這樣說道。

庇護之城

不管城外的人怎麼看,對於九龍城寨裡的居民來說,尤其對於老人和孩子,這就是他們的家與歸宿。對於弱者,這裡擁有著最基本的尊重和保護。

1979年,九龍城寨裡建起了老年活動中心,為居住在此的孤寡老人提供服務。

丨 老人們來到敬老院喝下午茶。

90歲的Law Yu Yi和她68歲的媳婦住在一起,兩人都失去了丈夫。他們從廣東來,在這裡住下,相依為命。

丨Law Yu Yi 與她媳婦。

傍晚,狹小的樓道裡飄著飯香。伴著余暉,妻子在樓下做飯,其他人則來到房頂上聚集。老一輩會看著自己家和鄰居家的小孩們一起玩耍,稍微大點的小孩會乘著夕陽做功課。屋頂上的童年,彌足珍貴。

丨 在屋頂上做功課的小孩。

丨 屋頂上的童年。

九龍城寨離啟德機場只有50米遠,這裡的人開玩笑說,撐只竹杠都可以把飛機打下來。也許這裡的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坐過飛機,但轟隆隆的飛機聲是日常的音樂。晚風微醺,爬上屋頂,看著飛機,哼著歲月的歌。

丨飛機從屋頂上空掠過。

丨 瞭望飛機。

“說實話,我並不覺九龍城寨有那麼差,它給窮人提供了房子,給沒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有的人沒有身份證,有的人沒有錢,但九龍城寨收留了他們。他們需要有人把他們拯救。”Wong Wai Chung說。

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雙方政府一致同意要拆除九龍城寨。這裡的三萬余居民,超過一半都遷入了公屋或臨時居住房,其餘要麼自行解決,要麼買下了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1993年3月23日,拆除工作正式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四月才結束。

丨 拆除九龍城寨時所用的不是炸藥,而是落錘破碎機。九龍城寨的建築依靠相互支撐,一旦側面被拆

一個月後,九龍寨城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公園,綠地蔥蔥。可是即使歲月荏苒,江湖上,會一直流傳著屬於它的傳說。

丨 2017年的九龍寨城公園。

參考文章:

[1] 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 Ian Lambot and Greg Girard

[2]《九龍寨城》,華爾街日版

[3] Kowloon Walled City: Its Origin and Early History,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Branch, Elisabeth Sinn

攝影/Greg Girard

撰文/梁靜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