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慶看臺指南·劇場|婺劇《烏孝詞》來滬,講述一段事親至孝的千古佳話

早在秦時, 浙江金華義烏被稱為“烏傷”, 這個名字的由來, 和顏烏事親至孝的典故有關。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婺劇《烏孝詞》以流傳在義烏一帶坊間“顏烏葬父”千古孝道故事為原型, 10月7日來滬, 在藝海劇院上演。

《烏孝詞》講述顏烏攜父顏鳳逃難, 來到蘇溪, 路遇貧家女馬蘭, 二人擦出感情火花。 馬蘭為顏烏的善良孝順所感動, 結為夫婦, 共同侍奉顏鳳。 顏家父子秉承先祖顏回“安貧樂道”精神, 剛正不阿, 得罪了為富不仁的東家孟富父子, 被趕出蘇溪。 顏烏在山洞安家, 辛勤勞作, 孝敬父親, 愛護妻子。 為了不讓蚊子叮咬老父親, 寧肯自己以身飼蚊, 傳為佳話。 父親亡故之後, 顏烏三天三夜不吃不睡, 用手挖土築墳。 顏烏的孝行, 感動了反哺慈鳥烏鴉。 烏鴉銜來土石, 助其完成築墳孝行。

義烏市婺劇保護傳承中心把“顏烏葬父”改編成婺劇《烏孝詞》, 國家一級編劇王維忠修改四稿,

歷時兩年最終確定了舞臺排練本。 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沈斌擔任總導演, “二度梅”獲得者林為林擔任導演, 2016年9月完成首次彩排演出, 演出後聽取專家和觀眾的意見建議, 沈斌導演再次對劇本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調整, 2017年6月《烏孝詞》重新進行排練, 新版《烏孝詞》7月開始起演出40場, 受到觀眾好評。

《烏孝詞》涵蓋地方戲婺劇的藝術要素, 全面展現婺劇文戲武做、武戲文唱的表演特點, 唱念做打俱全, 婺劇聲腔濃郁。 音樂配器上運用婺劇特有的大鑼大鼓, 在清新、質樸中折射厚重的主題。 基於婺劇劇種個性並與新的創作元素有機融合, 使得群體烏鴉作為貫穿全劇的意蘊鏈及外化形象。 主創團隊表示, 《烏孝詞》將義烏的“烏”字給具象化了。 傳說中“義烏”的由來, 就是“有義氣的烏鴉”, 在民間傳說中, 烏鴉非常孝順, 是孝鳥的典範。 烏鴉老了以後, 小烏鴉會把食物銜回來喂老烏鴉, 稱為“烏鴉反哺”。 《烏孝詞》通過擬人化的角色為全劇開篇, 烏鴉“小黑”成為貫穿全劇的關鍵。

顏烏孝親的故事, 其實是“烏鴉反哺”最典型的體現。 除了平時對父親的孝順外, 在父親死後, 顏烏用手刨土地, 天上的烏鴉受到感動, 銜土相助, 結果墓穴挖成, 顏烏雙手和烏鴉嘴喙都已經是傷痕累累。 這些細節在新版《烏孝詞》都有體現。 在民間傳說中, 顏烏葬父之後,

自己力竭而亡, 烏鴉再次把顏烏埋葬, 整體是個悲劇結尾。 但在《烏孝詞》當中, 最終的結尾相當正能量, 顏烏葬父之後, 故事就完結了, 體現了事親至孝的好家風。

好家風對於家族未來的影響, 也在《烏孝詞》得到展現。 顏烏一家事親至孝, 樂觀向上, 所以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 而相反的是東家財主孟家, 家中兒子不但為害鄉里, 還盡自己所能去坑爹, 好好的家產都被敗得精光, 最後家中老父親最後只能上街乞討。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欄目主編:李君娜 圖片編輯:曹立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