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陳友泉接棒王寶泉,他能開啟天津女排新時代嗎?

雙節期間, 天津女排主教練人選浮出水面, 50歲的陳友泉正式接替56歲的王寶泉成為天津女排新任主教練。 陳友泉是誰?對於不少普通天津市民來說還可能比較陌生。 天津女排這支曾給這座城市帶來無數榮耀的冠軍之師, 能在他帶領下, 邁入了嶄新的時代嗎?本文為你答疑。

接手天津女排十天前就已確定

第十三屆全運會結束後, 多支運動隊都面臨著新老交替以及教練團隊的調整。 不過因為今天在江蘇太倉打響的全國錦標賽, 所以天津女排成為了較早重新集結的隊伍之一。 9月18日, 天津女排重新集中, 陳友泉暫時帶隊, 雖然當時還並未宣佈陳友泉是球隊主帥, 但陳友泉已經開始履行主教練的帶隊職責。

10天前, 新賽季中國排球超級聯賽啟航儀式在北京舉行, 代表天津女排參加活動的是陳友泉, 那個時候, 陳友泉已經基本確定成為天津女排主教練。 在此之前, 市體育主管部門以及王寶泉都和陳友泉有過交流, 他們表達了對於陳友泉的信任和支持, 而陳友泉也表示, “將傳承和發揚天津女排精神, 力爭幫助天津女排重塑輝煌。 ”

陳友泉接手天津女排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全運會上, 他率領天津青年女排奪冠, 此外他曾輔佐過四任國家隊主帥, 可謂“采眾家之長。 ”

2010年, 陳友泉以助理教練的身份隨王寶泉一同前往中國女排執教, 當時輔佐王寶泉參加了瑞士女排精英賽和世界女排大獎賽等眾多比賽。

在王寶泉離任後, 陳友泉又留隊擔任中國女排新帥俞覺敏的助手,

參加了亞洲杯、廣州亞運會和世錦賽等比賽。

2014年, 陳友泉又赴中國女排二隊輔佐徐建德, 參加了亞青賽和亞運會。

另外, 在亞洲杯期間, 陳友泉還短暫協助過郎平。

輔佐過四任名帥, 這讓陳友泉在訓練方法、執教理念和臨場指揮方面受益匪淺, 也使得他可以融會貫通, 應用於自身的帶隊實踐中。

陳友泉, 淡定而沉穩的儒帥

陳友泉和王寶泉一樣都出生在天津紅橋區, 都是在三條石三岔河口長大, 兩家住的很近, 走路不過10分鐘, 不過當時並不認識, 後來同時走上排球道路, 而且成為了好同事、好朋友,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 當年很多老鄰居因為兩個人都是跟女排隊員打交道, 所以管他們叫“二泉映月”。

陳友泉曾幽默地說:“我和寶泉在一起三十年了, 就剩默契了。 當年王寶泉入主中國女排, 向中國排協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帶陳友泉一同上任, 而且撂下了“要不就不去了”的狠話。 王寶泉曾說:“我們互相很瞭解, 也比較信任。 他工作踏實, 人好, 我們投脾氣。”而此次陳友泉從自己手中接過天津女排教鞭,王寶泉也表示,“友泉帶隊我放心。”

王寶泉與陳友泉的性格一個像火焰,一個像海水。王寶泉性格剛烈直爽,陳友泉則儒雅沉穩。多年帶隊參賽,大家從沒有看到過陳友泉在場邊與隊員發火著急。講起話來,陳友泉也是慢條斯理,一字一頓,是一位做事穩重,性格溫和的主帥。不過每當有人說他性格太好,陳友泉也會笑著回應,“有時也會著急,只是你們沒看到。”

陳友泉是一位拼命三郎。去年,他患上了腱鞘炎,根治的辦法是做手術,但他擔心做手術會影響帶隊訓練,就一直選擇保守治療,到全運會奪冠時,他的腱鞘炎已經發展成腱鞘囊腫,腳踝處鼓起一個大包,幾乎每天走路腳都會被磨破。

全運會前幾個月,陳友泉一直在研究和試驗最適合天津青年女排的一套新的戰術體系。助理教練李閣透露:“幾乎每天陳指都是紅腫著眼出現在訓練館的。”全運備戰期間,陳友泉的體重輕了十幾斤。

陳友泉:在困境中要勇擔重任

全運會後,天津女排完成了新老交替,隊中只剩下陳麗怡、姚迪、王甯、王佳敏、於鋆煒、楊琳琳、劉立雯7位原一線隊球員,青年隊的12名隊員李盈瑩、王媛媛、李雪銀、韓玥、陳博雅、李雅楠、楊藝、崔海瑄、袁語茉、孟豆和孟子旋升入一線隊,此外還有從北京隊回歸的二傳手陳馨彤,這20人組成了新天津女排。

新賽季女排聯賽將於10月28日打響,可以肯定的是,新賽季天津女排將不再聘請外援,而是給予這些年輕人充分的鍛煉機會。

陳友泉

全運會後面臨著很大困難,第一年的成績恐怕達不到大家的預期,不過天津女排依然是一支優秀的隊伍,我也和全體教練員、運動員說要繼續傳承和發揚天津女排精神,在困境中要勇於承擔重任。

對於目前的這支天津女排,陳友泉很熟悉,一大半的球員都是他一手帶起來的青年隊球員,而原先一線隊的這些球員也全部在他手下訓練過。

這些天,陳友泉一直在給隊中的年輕球員“打預防針”,希望大家做好困難準備,對於聯賽的殘酷要有所預期。陳友泉表示,“在眾多老將退役之後,全新組建的天津女排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儘快完成人員上的更新換代。多名升入一隊的原青年隊隊員儘管頂著全運會冠軍的光環,但必須承認她們在經驗、技術以及心態等諸多方面距離達到成年組比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還需要更多的實戰來磨礪和提高。”

△天津全運會比賽結束後,陳馨彤與父親陳友泉在賽場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陳友泉的女兒陳馨彤也在隊中。四年前,還在天津青年女排效力的陳馨彤突然“轉會”北京女排,在幾年的“北漂”歲月中,她成長為北京女排主力二傳,如今正式回歸天津女排,將可以徹底解決困擾球隊多年的“二傳荒”難題。

對於如何處理這種既是父女又是教練與隊員的關係,陳馨彤笑著說:“記得當年在天津女排青年隊的時候,訓練時我父親很嚴厲的批評我,我當時就特別不理解,哭得特別厲害,還向媽媽告狀。現在不會了,應該說我現在長大了,成熟了,理解了。就像現在的訓練場上,我只拿他當主教練,他也只拿我當一名普通的隊員。這種狀態我倆都有很好的默契。”

天津女排踏上復興之路

當天津女排無緣全運四連冠時,天津青年女排奪得全運會女排青年組冠軍,這令我們看到了天津女排復蘇的希望,也看到了天津女排光輝的未來。目前這支新天津女排中,有陳麗怡、王甯、李盈瑩、王媛媛四位新老國手,有多達5名中國青年女排的現役球員,本土球員的實力在聯賽中處於中上游。

在全運會女排青年組決賽中,天津青年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最終連扳三局逆轉擊敗遼寧隊,這批年輕隊員展現出了“銳意進取、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爭創第一”的天津女排精神,這種精神的傳承在天津女排的復興路上至關重要。

全新的天津女排以年輕人為主,她們需要從零開始,一點點適應成年組比賽的節奏和強度,不斷地在訓練和比賽中強化自己的體能、技術、力量、意識和經驗。陳友泉認為,“經過兩三年的磨練,這批隊員能夠撐起天津女排未來的一片天。”這同樣也是所有天津女排球迷的心聲。

為了保證天津女排長久的保持戰鬥力,後備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目前,天津市體育局已經建立起“8421”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即每個區擇優選定有較好體育基礎的小學8所、初中4所、高中2所,與青少年業餘體校建立起本區的“8421”體系,實現體育人才一條龍培養,使得後備排球人才能夠不斷湧現。

此外,剛剛落幕的天津全運會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熱潮,氣排球也被列入到群眾比賽專案之中。隨著不斷地普及和推廣,上手難度小的氣排球相信會使更多的青少年熟悉和瞭解排球運動,這對於擴大排球人口大有裨益。

高水準的群眾比賽同樣也是擴大排球運動影響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全國業餘排球的最高水準比賽——全國大眾排球精英聯盟總決賽正在津門進行,比賽對市民免費開放;新一年的全市業餘排球聯賽也正在醞釀中,通過種種方式,多管齊下。

在後王寶泉時代,天津女排或許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記者 | 忻聖淇

天津廣播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我們投脾氣。”而此次陳友泉從自己手中接過天津女排教鞭,王寶泉也表示,“友泉帶隊我放心。”

王寶泉與陳友泉的性格一個像火焰,一個像海水。王寶泉性格剛烈直爽,陳友泉則儒雅沉穩。多年帶隊參賽,大家從沒有看到過陳友泉在場邊與隊員發火著急。講起話來,陳友泉也是慢條斯理,一字一頓,是一位做事穩重,性格溫和的主帥。不過每當有人說他性格太好,陳友泉也會笑著回應,“有時也會著急,只是你們沒看到。”

陳友泉是一位拼命三郎。去年,他患上了腱鞘炎,根治的辦法是做手術,但他擔心做手術會影響帶隊訓練,就一直選擇保守治療,到全運會奪冠時,他的腱鞘炎已經發展成腱鞘囊腫,腳踝處鼓起一個大包,幾乎每天走路腳都會被磨破。

全運會前幾個月,陳友泉一直在研究和試驗最適合天津青年女排的一套新的戰術體系。助理教練李閣透露:“幾乎每天陳指都是紅腫著眼出現在訓練館的。”全運備戰期間,陳友泉的體重輕了十幾斤。

陳友泉:在困境中要勇擔重任

全運會後,天津女排完成了新老交替,隊中只剩下陳麗怡、姚迪、王甯、王佳敏、於鋆煒、楊琳琳、劉立雯7位原一線隊球員,青年隊的12名隊員李盈瑩、王媛媛、李雪銀、韓玥、陳博雅、李雅楠、楊藝、崔海瑄、袁語茉、孟豆和孟子旋升入一線隊,此外還有從北京隊回歸的二傳手陳馨彤,這20人組成了新天津女排。

新賽季女排聯賽將於10月28日打響,可以肯定的是,新賽季天津女排將不再聘請外援,而是給予這些年輕人充分的鍛煉機會。

陳友泉

全運會後面臨著很大困難,第一年的成績恐怕達不到大家的預期,不過天津女排依然是一支優秀的隊伍,我也和全體教練員、運動員說要繼續傳承和發揚天津女排精神,在困境中要勇於承擔重任。

對於目前的這支天津女排,陳友泉很熟悉,一大半的球員都是他一手帶起來的青年隊球員,而原先一線隊的這些球員也全部在他手下訓練過。

這些天,陳友泉一直在給隊中的年輕球員“打預防針”,希望大家做好困難準備,對於聯賽的殘酷要有所預期。陳友泉表示,“在眾多老將退役之後,全新組建的天津女排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儘快完成人員上的更新換代。多名升入一隊的原青年隊隊員儘管頂著全運會冠軍的光環,但必須承認她們在經驗、技術以及心態等諸多方面距離達到成年組比賽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還需要更多的實戰來磨礪和提高。”

△天津全運會比賽結束後,陳馨彤與父親陳友泉在賽場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陳友泉的女兒陳馨彤也在隊中。四年前,還在天津青年女排效力的陳馨彤突然“轉會”北京女排,在幾年的“北漂”歲月中,她成長為北京女排主力二傳,如今正式回歸天津女排,將可以徹底解決困擾球隊多年的“二傳荒”難題。

對於如何處理這種既是父女又是教練與隊員的關係,陳馨彤笑著說:“記得當年在天津女排青年隊的時候,訓練時我父親很嚴厲的批評我,我當時就特別不理解,哭得特別厲害,還向媽媽告狀。現在不會了,應該說我現在長大了,成熟了,理解了。就像現在的訓練場上,我只拿他當主教練,他也只拿我當一名普通的隊員。這種狀態我倆都有很好的默契。”

天津女排踏上復興之路

當天津女排無緣全運四連冠時,天津青年女排奪得全運會女排青年組冠軍,這令我們看到了天津女排復蘇的希望,也看到了天津女排光輝的未來。目前這支新天津女排中,有陳麗怡、王甯、李盈瑩、王媛媛四位新老國手,有多達5名中國青年女排的現役球員,本土球員的實力在聯賽中處於中上游。

在全運會女排青年組決賽中,天津青年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局面下,最終連扳三局逆轉擊敗遼寧隊,這批年輕隊員展現出了“銳意進取、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爭創第一”的天津女排精神,這種精神的傳承在天津女排的復興路上至關重要。

全新的天津女排以年輕人為主,她們需要從零開始,一點點適應成年組比賽的節奏和強度,不斷地在訓練和比賽中強化自己的體能、技術、力量、意識和經驗。陳友泉認為,“經過兩三年的磨練,這批隊員能夠撐起天津女排未來的一片天。”這同樣也是所有天津女排球迷的心聲。

為了保證天津女排長久的保持戰鬥力,後備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目前,天津市體育局已經建立起“8421”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即每個區擇優選定有較好體育基礎的小學8所、初中4所、高中2所,與青少年業餘體校建立起本區的“8421”體系,實現體育人才一條龍培養,使得後備排球人才能夠不斷湧現。

此外,剛剛落幕的天津全運會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熱潮,氣排球也被列入到群眾比賽專案之中。隨著不斷地普及和推廣,上手難度小的氣排球相信會使更多的青少年熟悉和瞭解排球運動,這對於擴大排球人口大有裨益。

高水準的群眾比賽同樣也是擴大排球運動影響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全國業餘排球的最高水準比賽——全國大眾排球精英聯盟總決賽正在津門進行,比賽對市民免費開放;新一年的全市業餘排球聯賽也正在醞釀中,通過種種方式,多管齊下。

在後王寶泉時代,天津女排或許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記者 | 忻聖淇

天津廣播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