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因為這一因素,俄國的發展不受歡迎,中國已有辦法避免這點

在歷史上, 所有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 姑且不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用兵, 即便是建設基礎設施都是極為巨大的花銷。 大部分情況下, 國家所需的資源是超過本國的汲取能力的, 因此大部分國家都需要向外獲取資源, 以期實現將資源地整合。

所有的古老帝國, 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帕提亞帝國、羅馬帝國到稍微晚近一點的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 這些帝國都會向外汲取資源以謀求包括安全、威望和經濟收益在內的利益。 武力擴張, 是這些帝國的慣例。 通過武力控制土地及其上的人口,

從而獲得土地上的產出是農耕帝國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最為直接的收益。 相應的, 為了實現這些基礎, 帝國對外擴張自身的花費也可能帶來帝國對於資源更為蓬勃的需求。 當然, 並不是所有的對外擴張都能帶來收益, 外部世界的激烈抵抗和內部資源整合的缺乏效率讓許多帝國倒在了帝國擴張無法與收益平衡這點上, 帝國過度擴張是西方學界非常關注的一點。

羅馬帝國的擴張巔峰

變化發源於12-13世界的北義大利波河平原,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和教皇國的緩衝地區, 一種新的商人而非地主與城邦政治精英聯合的新模式在這裡醞釀。 最終, 類似威尼斯共和國和熱那亞共和國這樣的商業城邦在義大利崛起, 最後進而幾乎壟斷了地中海海上貿易。 海上貿易為基礎的資源汲取模式與佔領領土並不相同, 其主要依靠的是市場手段讓資源自發吸引到市場主導者所希望去的地方, 而不是依靠武力強制資源發生轉讓。 相比於強制, 市場手段不需要武力佔領土地,

但需要規則佔領市場, 通過被定義的市場讓資源自發流向他們想要的地方無疑更為高效, 最終讓這類商業帝國實現比領土帝國更為強大的競爭力。 威尼斯儘管在奧斯曼帝國壟斷東向商路後逐步衰弱, 但商業中心轉移到北大西洋後, 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接著是荷蘭, 最後是英國繼承了這種高效的擴張模式, 最終成就了英帝國“日不落帝國”的神話, 這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版的現代帝國。

威尼斯共和國曾在地中海的黃金時代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盛時期的英帝國

現代帝國的手段更為隱蔽, 因此整體上更為高效和容易被接受, 所謂“不公正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事實上就是這種現代世界帝國秩序。 不過這些跟俄國一直沒有太大關聯, 因為俄國始終是東歐的一個大國, 距離北大西洋商路非常遙遠, 而且本身並無英國那樣的製造業和金融業。 儘管17世紀彼得大帝進行了大幅度近代化改革, 但相比西歐地區俄國依然顯得落後。 事實上從17世紀直到今天這段被定義為“近現代”的歷史時期裡, 俄國從來沒有真正走入歐洲核心圈中。 在沙俄時期, 俄國的落後和低效讓沙俄在國際競爭中總是處於較為被動的狀態, 依靠著相對于歐洲國家龐大的規模, 俄國才能稱得上歐洲體系的一極。 但由於俄國地緣上的劣勢要求俄國相對保持攻勢,以及俄國無法提供與西歐相似的先進產品與金融體系,因此俄國根本無法依靠市場打開其他國家的大門,只能依靠著武力擴張維持安全和國際影響力。

克裡米亞戰爭時期的俄軍

到了蘇聯時代,蘇聯運用國家動員能力的革命性提升高速實現了工業化,似乎一下子進入了世界一流水準。不過蘇聯本質上的低效率讓蘇聯無法將這種工業化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商品,同時根本沒有堪用的金融體系,因此蘇聯的影響力依然只有與武力投送能力相一致,蘇聯最核心的影響力最大值就是二戰後蘇軍到達的極限,這樣直接粗暴的擴張模式在其他國家民眾眼裡就只能看到暴力和掠奪,看不到其他。

這張照片很形象地說明蘇聯在歐洲的形象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儘管也擁抱了市場化,但蘇聯時期的遺產絕大部分不適應市場需求,因此俄羅斯的對外行為依然面臨除了軍事控制外無牌可打的局面。烏克蘭危機儘管是北約向俄國進行戰略擠壓導致的,但是俄羅斯的應對卻基本也只有軍事干預一條路。無論是用“小綠人”介入克裡米亞和烏克蘭東部還是直接出手援助阿薩德,俄羅斯的手段可以說確實遠不如西方國家那樣多樣,即便是處於迫不得已在國際法上俄羅斯也開了非常糟糕的先例,這會讓俄羅斯在未來付出更多的代價。

小綠人背後是俄羅斯深深的無奈

相比而言,儘管沒有俄羅斯那樣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不過中國由於高度融入了世界體系,比俄羅斯更早擁抱了市場,因此中國不僅僅有效率,更意味著有更多的牌可以打不至於在全世界留下軍事擴張的印象。市場是中國對外行為最有力的武器,經濟手段遠遠比軍事手段代價小而收益大,這點中國人應該更為明確地意識到,打好我們手中的牌是現階段更為重要的任務。

中國現在可用的手段比俄羅斯多得多

但由於俄國地緣上的劣勢要求俄國相對保持攻勢,以及俄國無法提供與西歐相似的先進產品與金融體系,因此俄國根本無法依靠市場打開其他國家的大門,只能依靠著武力擴張維持安全和國際影響力。

克裡米亞戰爭時期的俄軍

到了蘇聯時代,蘇聯運用國家動員能力的革命性提升高速實現了工業化,似乎一下子進入了世界一流水準。不過蘇聯本質上的低效率讓蘇聯無法將這種工業化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商品,同時根本沒有堪用的金融體系,因此蘇聯的影響力依然只有與武力投送能力相一致,蘇聯最核心的影響力最大值就是二戰後蘇軍到達的極限,這樣直接粗暴的擴張模式在其他國家民眾眼裡就只能看到暴力和掠奪,看不到其他。

這張照片很形象地說明蘇聯在歐洲的形象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儘管也擁抱了市場化,但蘇聯時期的遺產絕大部分不適應市場需求,因此俄羅斯的對外行為依然面臨除了軍事控制外無牌可打的局面。烏克蘭危機儘管是北約向俄國進行戰略擠壓導致的,但是俄羅斯的應對卻基本也只有軍事干預一條路。無論是用“小綠人”介入克裡米亞和烏克蘭東部還是直接出手援助阿薩德,俄羅斯的手段可以說確實遠不如西方國家那樣多樣,即便是處於迫不得已在國際法上俄羅斯也開了非常糟糕的先例,這會讓俄羅斯在未來付出更多的代價。

小綠人背後是俄羅斯深深的無奈

相比而言,儘管沒有俄羅斯那樣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不過中國由於高度融入了世界體系,比俄羅斯更早擁抱了市場,因此中國不僅僅有效率,更意味著有更多的牌可以打不至於在全世界留下軍事擴張的印象。市場是中國對外行為最有力的武器,經濟手段遠遠比軍事手段代價小而收益大,這點中國人應該更為明確地意識到,打好我們手中的牌是現階段更為重要的任務。

中國現在可用的手段比俄羅斯多得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