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一碗湯就能治療慢性胃炎?不妨一試!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 是一種常見病, 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家住朝陽區的張女士患胃病多年, 近年來, 由於自己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導致胃病越發嚴重, 常常疼到難以忍受, 對於這樣的情況, 張女士也感到無能為力, 最近又檢查出了慢性胃炎。 無奈之下只能聽人推薦, 找到醫院中醫, 中醫為她推薦了幾種養胃的湯。

一、益陰養胃湯

方藥組成:沙參, 麥冬, 玉竹, 生地, 白芍, 甘草, 石斛, 川楝子, 半夏, 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熱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低酸者酌加烏梅、木瓜、山楂;大便艱澀加栝樓, 決明子;便秘加郁李仁, 麻仁;食少加穀芽、綠梅花。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疼痛, 嘈雜燒灼, 知饑少納, 口幹引飲, 舌光剝或少苔或有裂紋, 脈細數或弦細;或胃酸缺乏, 胃鏡檢查見胃黏膜輕度充血, 分泌物偏少, 或見腺體萎縮。 中醫辨證屬肝脾陰傷,

胃陰虧虛者。

二、清熱和胃湯

方藥組成:黃芩, 連翹, 敗醬草, 黃連, 白花蛇舌草, 白芍, 蒲公英, 吞酸加吳茱萸、海螵蛸、鍛瓦楞子。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灼熱疼痛, 口苦且幹, 嘈雜易饑或泛吐酸水苦水, 大便幹結, 舌紅苔薄白或薄黃, 脈弦。 胃鏡見胃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等。 中醫辨證屬中焦鬱熱, 邪熱犯胃者。

三、化瘀理胃湯

方藥組成:丹參, 檀香, 砂仁, 五靈脂, 香附, 元胡12g, 川楝子, 台烏。 若挾鬱熱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若兼氣虛加黨參, 白術。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疼痛, 或刺痛、銳痛, 痛處固定, 舌質暗紅或暗紫瘀斑, 舌底絡脈多粗亂而長色青, 脈澀滯不暢。 胃鏡多見腺體萎縮或伴腸腺化生、異型增生。 中醫辨證屬肝脾氣滯血瘀。

氣滯易致瘀, 血瘀多夾氣, 臨症要區分氣滯與血瘀的主次, 靈活用藥, 要注意氣中血藥、血中氣藥的選用。

四、疏肝安胃湯

方藥組成:柴明, 白芍, 香附, 元胡, 川楝子, 烏藥, 蘇梗, 炙甘草.痛甚加九香蟲、元胡;脹劇加枳殼、佛手;噯氣加旋覆花、佛手;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痞滿,

或隱痛, 痛引兩脅, 或攻撐作痛, 舌紅苔薄白, 脈弦。 中醫辨證屬肝失疏泄, 木鬱犯胃者。

五、化濕醒胃湯

方藥組成:藿香, 佩蘭, 薏苡仁, 白蔻仁, 蒼術, 厚樸, 茯苓, 菖蒲.偏寒濕加半夏、陳皮、乾薑;偏濕熱加黃芩、黃連。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胸脘痞悶, 納呆少食, 口淡無味, 渴而少飲, 腸鳴漉漉, 大便稀溏, 身倦困重, 苔膩(黃膩多濕熱, 白膩多寒濕), 脈濡細或緩等症。 中醫辨證屬濕阻中焦, 困遏脾胃者。

六、苦辛調胃湯

方藥組成:半夏, 黃連, 黃芩, 吳茱萸, 乾薑, 黨參, 甘草.偏寒者加良薑、川椒;偏熱盛者加山梔。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痞滿, 食後為甚, 或隱痛綿綿, 便溏, 兼見燒心泛酸, 口苦而黏, 以燒心而不喜涼飲食為突出表現, 舌質淡紅苔膩,

或黃膩或淡黃膩, 脈細弱。 中醫辨證屬虛實寒熱並見者。 本證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氣虛的基礎上, 或情志化火, 或服食辛辣煎煿, 鬱而化火, 或虛火內灼而引起, 因此在用藥上要掌握寒與熱、虛與實的主次進行調治。

以上這些養胃的中藥療法, 當然也是因人而異, 建議患者遵循醫囑服用。

建議患者遵循醫囑服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