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至陰之地生附子(一)

在中醫歷史上, 出了不少善用附子的醫家。 附子為何能夠如此受到歷代醫家的青睞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這味草藥吧。

關於“附子”名字的由來, 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 附子是山中的一種野生植物, 沒有人瞭解它的價值。 那時候四川乾元山(位於今四川江油)一帶的人體質較差, 生病者眾多, 冬天又特別寒冷, 不少人到了冬天都被凍死。 在金光洞修煉的太乙真人很同情民間的疾苦, 就提煉丹藥為窮人治病。 可是由於生病的人很多, 煉的丹藥往往不夠用。 太乙真人發現山裡長了一種野苗苗,

根底長了一個圓果子, 可以加工成一種烏黑發亮的片子, 於是就把這種藥片叫做烏藥。 人吃了這種藥後能增強體力, 冬天吃了又能防寒。 太乙真人就把這種藥的加工方法教給了乾元山一帶的人。 後來他收到了哪吒做徒弟, 師徒倆又在原來加工烏藥的基礎上研究新方法, 加工出一種藥效比烏藥更好的新藥來。 人們誤以為太乙真人和哪吒是兩父子, 便把這種新藥稱為“父子藥”。 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師徒關係, 於是就把“父”字改為 “附”字, 稱這種藥為“附子”。

現在我們知道, 附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的加工品。 因其附著烏頭而生, 狀如子附母, 故名附子。

上面的這個小故事也向我們透露出附子這味藥的功效之一,

補火助陽, 意即附子能夠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使人在寒冷的季節和地區不怕冷, 一些因陽氣不足而怕冷的人用了附子以後可以抵禦寒氣、減輕怕冷的程度。

人是否怕冷取決於兩個條件, 氣候環境與機體的抗寒能力, 其中機體的抗寒能力是決定因素, 而決定機體抗寒冷能力的是陽氣是否充足旺盛及機體能否根據氣候環境的變化調節陽氣, 機體陽氣不足的人, 其抗寒能力較差, 平時就比正常人怕冷, 一遇到氣候環境寒冷, 就無法適應寒冷之氣, 無法充分調動機體的陽氣去抵禦寒冷, 由此而缺少活力, 厚厚的衣被仍難解其冷, 甚至會因受寒而患病。 此時除了增加衣被、加溫取暖以外, 更為重要的就是要增加和激發機體的陽氣,

而附子就具有這樣的功效。 這就好比一樽鼎, 鼎中有各種可以發揮不同功用的食物, 但需要一定的火在鼎下燒, 鼎中的食物才能煮熟, 才能發揮作用, 附子就好比添火的原材料。

那麼附子怎麼會具有這種功用的呢?

這顯然與附子本身所具有的性能特點有關:辛、甘、大熱。 藥性溫熱可以祛寒, 且藥性越熱, 祛寒的力量就越強;味辛能發散, 發散寒氣、寒邪;味甘能補, 能溫補陽氣。 附子上歸於心經而溫補心陽, 中歸於脾經而溫運脾陽, 下歸於腎經而溫腎助陽, 故其能溫補一身之陽。 正因為如此, 附子的溫陽散寒力量強大而可用于陽虛重症。 由此就不難理解附子為什麼能補火助陽、抗禦寒氣了,

從中也可以引出附子的主要功用:回陽救逆, 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 附子的這種特性和功用與它的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小貼士

附子的煎法

為了降低附子的毒性, 並促使有效成分析出, 附子入湯劑煎煮應先煎, 根據使用的劑量通常先煎1至4小時不等。

那麼附子的生長環境又如何呢?

我們將在下期繼續向大家介紹。

選自《藥緣文化——中藥與文化的交融》

主編:楊柏燦

(艾蒿 艾草 蛤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