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管教失控時,怎樣與孩子和好?

當管教失控後, 孩子的心情通常會不安、害怕, 還加點困惑, 因為不知道大人為什麼會突然發那麼大的脾氣, 越小的孩子越不瞭解大人, 越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在自己身上, 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

做為父母, 總是希望孩子能如自己的期待順利的長大成人。 身負教養孩子的重責大任, 跟孩子每天要長時間接觸。 當孩子行為表現不如我們期待時, 我想很少有父母能總是保持穩定的心情, 持續的與孩子互動。

當大人情緒失控時, 會做些什麼呢?

有人會不分青紅皂白的罵孩子, 事實上罵錯人或怪錯事情;有的會口不擇言的說些難聽的話,

例如說你出去好了;有的做不當的處罰, 例如將孩子關廁所;有的甚至於失控的打孩子。

當管教失控後, 孩子的心情通常會不安、害怕, 還加點困惑, 因為不知道大人為什麼會突然發那麼大的脾氣, 越小的孩子越不瞭解大人, 越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在自己身上, 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 這些心情如果沒有厘清, 重新修復跟大人的關係, 有些孩子就會開始出現一些讓大人不解的行為, 例如有的孩子選擇乖巧但退縮, 認為唯有這樣爸媽才會再愛我;有的則因為不確定感變得易怒;有的則用負面行為測試爸媽是否還愛我。

為了讓孩子安心, 及讓自己不要後悔, 且以後能用適當的教育方式重新教育孩子;當我們在管教過程失控後,

跟孩子重新修復關係, 跟孩子和好是很需要的。 但在這之前,

跟自己和好

當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後, 通常閃上來的第一個念頭是“自責”, 最讓大人懊惱的是親子關係的破壞, 及擔心孩子心理的創傷及不信任。 之後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過”, 可能會做一些彌補的工作修復跟孩子的關係, 可是這只是表面的和好。 因為如果不瞭解自己當時的情緒是什麼, 真正生氣的原因, 學習如何安定自己, 下次類似的情形又發生時, 自己還是有可能被情緒牽著走, 然後懊惱, 彌補‧‧‧, 再次迴圈, 自己重新活在懊惱中, 孩子更不安, 關係又得重新開始。 所以要以“學到經驗”的心態原諒自己, 跟自己和好;之後才可能以放鬆的心情,

建設性的方式跟孩子真正和好。 要怎麼跟自己和好呢?

1.瞭解當時自己的情緒

自己在生氣什麼?管教失控, 就像電腦中了會當機的病毒, 切斷了與孩子關係的電源。 電腦重新開機, 需要找出病毒;與孩子關係的重新建立, 也需要找出讓我們情緒失控的原因。 若情緒很複雜, 可以寫下來, 或找人談談以厘清自己的情緒。 以下原因提供參考:身體不舒服:身體感覺是最直接的, 當一個人疲累或不舒服, 孩子的行為又剛好不符合我們期待時, 容易激發一個人的怒氣, 如前例;或者下班時很累了, 孩子在旁邊嘰哩嘎拉的講話, 敷衍他二句還要講, 之後禁不住就叫他“閉嘴”。

時間的壓迫:當大人有時間壓力, 而孩子一副“皇帝不急,

急死太監”的心態, 就會挑戰大人的極限, 也常是造成大人失控的元兇。 如大人要上班, 孩子要上課, 都快遲到了, 孩子還在拖拖拉拉, 這時大人不抓狂還真難。 有的大人對於有些價值觀特別重視, 例如當孩子說謊, 頂嘴, 偷竊, 打人, 叫他沒反應等等行為時, 因為擔心孩子以後持續會這樣或其他想法, 就特別易怒。

一再說或教了好多次都沒有用, 覺得自己的耐性都快被磨光了。

大人本身心情不好, 可能是工作, 可能是人際關係, 可是孩子不懂得察言觀色, 還在嬉鬧或不守本分, 於是就會遷怒到孩子身上。

想想其他可能因素。

2.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

針對自己生氣的原因思索其中的內容, 重新想自己要什麼及可能解決辦法。

例如發現自己特別會在意孩子的頂嘴, 是因為他講話的態度令人不舒服?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我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另外個例子, 假設發現早上常常很趕, 除了孩子拖拉外, 其實常因為有時捨不得叫孩子早點起床, 結果造成自己很緊張。 此時就要想想自己為什麼會這麼保護孩子呢?這是孩子的需要, 還是自己的需要?如果是孩子的需要, 可以用其他時間滿足嗎?

3.安定自己

整理了自己的思緒後, 想想以後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時, 如何安定自己。 可能是一個行動, 或者是一句內在語言。

例如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來時, 離開現場, 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 需要離開冷靜一下, 不是不理你, 等下我們再談這件事。 ”或者去喝口水,上上洗手間,整理一下心情,再回來處理這件事。

有時當下在心裡告訴自己一些安定語也很有效,例如:“冷靜,冷靜,他只是有話要說。”,“讓他遲到一次,學習自我負責。”

跟孩子和好

承認自己的失誤,關心孩子的身心:放下身段,跟孩子說道歉,做一個勇於面對錯誤的示範。孩子也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瞭解你的情緒已過,他的不安才會減低。其實,只要我們示弱,孩子是很容易原諒我們的。要求孩子原諒自己,不是要讓自己好過,所以不是跟孩子說:“打你,是為你好。”而我們可以怎麼說呢?例如:“媽媽很抱歉,剛剛有沒有嚇到你呢?現在心情還好嗎?”如果不小心傷到孩子的身體,幫他擦藥,關心一下傷勢。

讓孩子瞭解你的心情:跟孩子談談剛剛發生的事,讓孩子瞭解你的心情。例如“我剛剛是很傷心你答應我,卻騙我。我覺得你不是這樣的小孩啊!”

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驗:“不過再怎麼生氣跟傷心,媽媽也不應該說那樣的話。媽媽下次如果說“我很生氣你跟我說你在收了,但卻沒收,我有受騙的感覺。這樣講,你會不會瞭解呢?”

問問孩子,下次類似的事情,希望大人怎麼說:或者問孩子:“當媽媽很生氣時,如果以這件事來說,你希望媽媽怎麼說,你會瞭解呢?”

自己想一句話或一個方法,請孩子幫忙提醒你:例如“下次媽媽快要生氣時,請你幫忙告訴我,媽媽冷靜。”

與孩子就事論事,回到事情原點:例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說的跟做的是不一樣的。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麼做,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後就這件事討論可以怎麼解決。

謝謝孩子的原諒:最後謝謝孩子的原諒,彼此約定生氣時的表達方式是不傷害自己跟別人的,而是要說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管教孩子,不可能都沒有情緒。重要的是不要被情緒影響我們的管教方式,儘量管理好我們的情緒,做為孩子學習情緒表達的示範者。萬一失控時,就放下身段吧!承認自己的失誤,關心孩子的心情,重新面對衝突的原因,學習瞭解雙方的需要。

”或者去喝口水,上上洗手間,整理一下心情,再回來處理這件事。

有時當下在心裡告訴自己一些安定語也很有效,例如:“冷靜,冷靜,他只是有話要說。”,“讓他遲到一次,學習自我負責。”

跟孩子和好

承認自己的失誤,關心孩子的身心:放下身段,跟孩子說道歉,做一個勇於面對錯誤的示範。孩子也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瞭解你的情緒已過,他的不安才會減低。其實,只要我們示弱,孩子是很容易原諒我們的。要求孩子原諒自己,不是要讓自己好過,所以不是跟孩子說:“打你,是為你好。”而我們可以怎麼說呢?例如:“媽媽很抱歉,剛剛有沒有嚇到你呢?現在心情還好嗎?”如果不小心傷到孩子的身體,幫他擦藥,關心一下傷勢。

讓孩子瞭解你的心情:跟孩子談談剛剛發生的事,讓孩子瞭解你的心情。例如“我剛剛是很傷心你答應我,卻騙我。我覺得你不是這樣的小孩啊!”

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驗:“不過再怎麼生氣跟傷心,媽媽也不應該說那樣的話。媽媽下次如果說“我很生氣你跟我說你在收了,但卻沒收,我有受騙的感覺。這樣講,你會不會瞭解呢?”

問問孩子,下次類似的事情,希望大人怎麼說:或者問孩子:“當媽媽很生氣時,如果以這件事來說,你希望媽媽怎麼說,你會瞭解呢?”

自己想一句話或一個方法,請孩子幫忙提醒你:例如“下次媽媽快要生氣時,請你幫忙告訴我,媽媽冷靜。”

與孩子就事論事,回到事情原點:例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說的跟做的是不一樣的。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麼做,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後就這件事討論可以怎麼解決。

謝謝孩子的原諒:最後謝謝孩子的原諒,彼此約定生氣時的表達方式是不傷害自己跟別人的,而是要說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管教孩子,不可能都沒有情緒。重要的是不要被情緒影響我們的管教方式,儘量管理好我們的情緒,做為孩子學習情緒表達的示範者。萬一失控時,就放下身段吧!承認自己的失誤,關心孩子的心情,重新面對衝突的原因,學習瞭解雙方的需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