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職業割稻者的悲哀:曾經的溫飽,已被時代所淘汰!

金秋的九月已經來臨了, 成熟的稻穀低下了高昂的頭顱, 一片片金燦燦的海洋, 望過去都是豐收的喜訊。 這時候, 農民伯伯就開始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候, 帶上鐮刀, 戴著帽子。 帶著一天的乾糧, 上山去割稻穀。 那時候, 農村割稻穀還有專門的職業者, 專門在秋收季節為人家割稻穀, 而現在逐漸減少了。 今天平凡人欄目帶大家走進這個群體背後的故事。

在南方一些偏遠的山區農村, 一戶人家的土地是很多的, 有的甚至是整片山頭, 每到秋季的時候, 滿山的稻子都成熟了, 一家人根本忙不過來, 這時候就會聘請專門的割稻者來家裡勞作。 這些人一聽到稻穀的呼喚, 就背起行囊, 遠離家鄉, 到成熟的稻田裡開始一天的勞作。 這些人就被稱為職業割稻者。

從前, 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 每個村莊總會有幾個出外謀生的割稻者, 憑藉精湛的技術和速度聞名鄉里, 從而不斷被聘請, 也或者是自己獨自出外謀生。 那時候的割稻者是莊稼人的福星, 只要有他們在, 稻穀就不會爛在地裡, 就不會浪費一年到頭的勞作。 那時候, 他們一天的工資還是挺高的, 可以喂飽一家老小, 按稻田面積收取勞動費用, 一個豐收季節,

也可以賺個萬把塊錢。

可是逐漸地, 現代化社會滾滾而來, 高大威猛的割稻機器一下子進入田野, 不一會就割完了整塊稻田, 方便快捷, 只剩下傳統的割稻者呆愣在一邊, 被時代拋棄在了身後。 他們手中的鐮刀不能再對稻穀為所欲為, 他們的技術不能在廣闊的稻田裡施展了,

只能歎息, 只能後退者, 坐在田壟上發呆。 這個群體已經被時代, 被科技所淘汰, 這個群體的悲哀。

但是一家老小總要生存, 沒有了割稻者職業的榮耀和收入, 這些老農只能或者背井離鄉去城市裡打工, 或者只能苦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看老天過日子。 社會的發展在給我們帶來生活的便捷的同時, 不得不說, 也拋棄了一些人。 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也是無可奈何的現狀。 只是希望, 當金燦燦的稻穀再次成熟的時候, 還有人記得收穫的快樂。 跟著時代走, 需要不斷的摸索及學習, 才不會被生活所拋棄, 子不再承父業, 他們有他們的追求他們的夢想, 你們怎麼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