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烤鴨的吃法原來來源於膠東福山菜

福山現在是煙臺市的一個區, 但它曾是歷史悠久的縣治之地。 秦代便是名聞遐邇的腄縣, 史載秦始皇曾三次東巡這裡。 這裡不僅北部地處黃海之濱, 得漁鹽之利, 還有膠東兩條大河在此匯注入海, 一條是南部發源于海陽牧牛山的大沽河、入境稱外夾河, 一條是西部發源於棲霞翠屏山的清洋河、入境稱內夾河, 兩條大河在縣城東側合二為一, 稱為夾河北流入海。

這裡的人盡享山清水秀、物豐食美之福。 由於農耕漁獵食物種類齊全, 加上福山廚師祖輩傳承、技術精湛, 因而構成了福山飲食的獨特風味。 福山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首的魯菜發祥地, 歷史上就有“要想吃好飯, 圍著福山轉, 要想吃得香, 去找高疃幫”的諺語。

清代中葉, 北京著名的八大樓:東興樓、致美樓、泰豐樓、新風樓、翠華樓、安福樓、豐澤園、同和居都是福山人開辦的。 福山河北村的名廚王義均, 國寶級烹飪大師、豐澤園飯店技術總監。 1983年參加第一屆全國烹飪大賽榮獲全國最佳廚師稱號, 是唯一獲得熱、冷菜雙金牌的人。 2006年由商務部評選授予中華名廚(榮譽獎)稱號。 同年, 國家郵政司為王義均從業60周年頒發了特種紀念郵票。 2008年被授予餐飲業終身成就獎。

他授徒育人, 為烹飪界培養了大批高級技術人才, 成為現今桃李滿天下的的魯菜泰斗。

18世紀隨著煙臺開埠, 福山廚師走出國門, 足跡遍及五大洲。 福山籍華僑跨洋過海到國外謀生, 開辦的餐館更多。 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神戶、京都、尼崎、岡山、伊丹、歌山等大城市及普通縣市,

福山人開辦的飯館有上百家。 其中著名的就有“錦城閣”“八仙閣”“桃園亭”“東華菜館”“新北京”“集英樓”“會賓樓”“大成閣”等等。 這些大中型中國魯菜餐館, 在初創時期都勢單力薄, 很不起眼, 經過幾十年的艱難拼爭, 終於站穩腳跟形成規模, 並立足於日本餐飲之林, 大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歡和好評, “錦城閣”和“八仙閣”等魯菜名店還多次接待過到訪的我國党和國家領導人。

北京烤鴨許多人都吃過, 但北京烤鴨與福山人的關係, 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在清朝統治北京的200多年間期, 在東安門外有一家飯館叫金華館, 專供清宮禦膳房選用。 當時全聚德的經理楊全仁為探查烤鴨的秘密, 時常到北京各處轉悠, 尋訪烤鴨高手。 當他得知金華館內有一位專做宮廷禦膳掛爐烤鴨的福山孫姓老師傅, 就千方百計與其交朋友, 經常一起飲酒下棋, 相互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孫老師傅終於被楊全仁說動, 在重金禮聘下來到了全聚德。 孫老師傅到全聚德後, 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隻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裡面續鴨。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皮脆肉嫩,鮮美酥香,他又將山東人喜愛的薄餅、大蔥、麵醬與烤鴨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現在的北京烤鴨美食,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此事載于全聚德傳記中,並非杜撰。至今北京全聚德烤鴨店中福山人仍然很多,該店的老經理就是福山人吳桐官,曾為周恩來總理接待外賓服務。

福山福地福人居,福人之福有美食。期望美食在福山,不要成為一道漸行漸遠、留在記憶中的風景,能夠成為一張傳承古今、名副其實的、明亮耀眼的地方名片,甚或在拓展魯菜天下之中再展雄風。

把原來的烤爐改為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隻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裡面續鴨。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皮脆肉嫩,鮮美酥香,他又將山東人喜愛的薄餅、大蔥、麵醬與烤鴨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現在的北京烤鴨美食,為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此事載于全聚德傳記中,並非杜撰。至今北京全聚德烤鴨店中福山人仍然很多,該店的老經理就是福山人吳桐官,曾為周恩來總理接待外賓服務。

福山福地福人居,福人之福有美食。期望美食在福山,不要成為一道漸行漸遠、留在記憶中的風景,能夠成為一張傳承古今、名副其實的、明亮耀眼的地方名片,甚或在拓展魯菜天下之中再展雄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