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七天長假擠怕了?這是一篇關於以色列的體驗遊記!

2017年9月11日, 時值中國、以色列兩國正式建交25周年之際, 以色列國家旅遊部部長亞裡夫·萊文訪華——這是繼年初以色列國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訪華後, 今年第二位訪華的以色列部級高官, 由此可見這個位於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 風景迤邐、歷史溯源悠久的國度對招徠東方文明古國的客人有那麼地積極主動。

事實也佐證了他們精明的判斷:以色列於2017年7月迎來了271,100名全球遊客, 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 而來自中國的遊客成長態勢更為驚人, 截止到2017年7月, 中國遊客前往以色列人數累積達到6萬4千人, 同比增長66%,

再次蟬聯全球成長最快的以色列入境遊客源市場。

8月31日, 應以色列旅遊局之邀, 我們一行七人的中國媒體團搭乘海航空客330型飛機落地特拉維夫的本·古裡安機場。 儘管一路上飛行平順, 但當起落架輪胎同地面接觸的一刹那, 艙內還是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戰地傳統遺鐸的根深蒂固可見一斑。

從北京飛往特拉維夫去程10小時, 回程稍快些。 選擇海航固然是經濟之選, 如果囊中多金也不妨體驗一下以色列航空的魅力——除了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外, 全球唯一一家為麾下所有客機上加裝“反導”系統航空公司便是以航了, 據稱這一裝置能有效對抗目前最先進的肩射式防空導彈, 為的就是做到萬無一失。

本·古裡安是現代以色列建國的國父,

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座以色列境內最大的國際機場, 緬懷之意當在其中。

機場落地窗外的椰子與沙棗樹標識出這裡的地中海氣候, 而熙熙攘攘的如織人流則告白出這個以安保嚴密著稱的國度也許是“外松內緊”, 起碼看上去遠沒有人們想像地那般嚴肅。

司機接上我們便一路趕往此行的首站耶路撒冷, 他戴著黑色的Kippa——猶太教徒佩戴的平頂小帽, 以示對上帝的崇敬。 路上問起, 健談的他告訴我白色Kippa是剛入教時戴的, “黑色Kippa則是最傳統經典的。 ”

▍“世界若有十分美, 九分在耶路撒冷”

在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句話, “世界若有十分美, 九分在耶路撒冷”。 這裡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 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 大約在三千年前, 大衛王把耶路撒冷定為他王國的都城。 從此以後, 這座古老的城市一直是猶太人的精神和文化家園。

千年歷史保存在古建築裡, 彌漫在老城巷子的空氣中。 在西牆(哭牆)前, 你可以將個人的祈願寫在紙上疊好塞進牆縫之中,

不過正常身高所及之處已然難有縫隙, 都被前來參觀、膜拜的人們塞滿了!為了飽覽這座城市古老建築的全貌, 清晨登上Scopus山頂, 一覽眾“寺”小是個絕佳的選擇。

西牆

猶太人經歷了千百年的流離失所, 是以特別重視本民族歷史的梳理與呈現。

市內的大屠殺紀念館完整的保存了德國納粹黨計劃性地屠殺猶太民族的各種圖片和文獻:館內你甚至可以找到時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的介紹, 他在二戰期間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而在館前栽培的角豆樹從中, 也會發現致意奧斯卡·辛德勒的那株, 令人回想起斯皮爾伯格同名電影中他“Save one life,save the world entire.... ”的義舉。

耶路撒冷市內最奢華的酒店當屬Waldorf Astoria Jerusalem(華爾道夫酒店)了,依然保持著它在世界各地新、舊兩體建築相連的設計特色。我們下榻在Mamilla Mall商業街旁的MAMILLA HOTEL,大堂內氤氳著檀香香氛的營造出一種異域的高級感。早餐時供應以色列特色食饌Shakshuka和Halva是必吃的,前者類似番茄炒蛋,後者芝麻醬裹糖,吃著口感如花生糕般甜膩。

Mamilla Mall是近年來剛剛建成的商業街,一旁的磚面上標識著數位,表明它們是從老城區的歷史建築上取材;另一旁則全部是現今的磚石建築。為示分別,前者停駐的商鋪多是諸如Rolex等奢牌,後者則是ZARA們的天下。

▍“戰地佳釀分外香”

從耶路撒冷驅車向北半天的車程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鹹水湖,死海。一路上你會看到不少牽著駱駝的貝都因小孩招徠遊客,他們甚至會說中文,見到我們就一個勁喊“騎駱駝”。

這裡海拔地平面以下270米,室外溫度42.5度,連海水都是燙的。由於鹽分超高,海面上沒有一條遊船的蹤跡,顯得分外杳渺浩瀚。拿份報紙,仰趟在海面上留影是到此一遊的最佳擺拍姿勢。

沿途的Mount Sedom是體驗沙漠旅行的絕佳去處——三十年前,影星史泰龍的《第一滴血3》便是在這拍的。司機阿裡駕駛一輛路虎衛士帶著我們挺進沙漠,車在崎嶇的沙石上開得飛快,他卻幽默得來了一句,“不要擔心這些塵土,它們是有機的,很健康!”

出生在沙漠的他堪稱“行走的百科全書”,不僅了然將一種植物的莖杆掰碎揉在手心,用少許水沖洗就有天然皂角的效果,更煞有介事地告訴大家如何在夜間辨明沙漠中的危險,“很簡單,如果你能看到它兩隻眼睛,那就是危險的(狼);反之如果只看到一隻眼睛,則人畜無害。”

作為不設私產而存在的集體社區,“基布茲”很容易讓中國人聯想到自己歷史上的“人民公社”。

參觀了一個名為“戈蘭高地下的門口”的基布茲,村民多是波蘭的猶太移民。村口除了以色列、波蘭國旗外,還樹立著中國、德國國旗,顯然別有意味。接待處門楣上寫著一句話:來的都是客,你我無彼此。在接待員丹尼爺爺的口中,“same”是最常出現的字眼,待遇、地位一律平等,家家也沒有私產。

過往由於戰爭的原因,基布茲內的孩童經常要轉移在地下民防設施中,這種集中的生活模式即便在而今和平年代也被保留下來:基布茲的孩子們每天放學後還是會在一起集中寫作業——於此集體主義觀念培養下,成年參軍後他們更在意袍澤之情,懂得協同合作。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色列便實際控制了戈蘭高地。當硝煙散去,這裡出產的葡萄酒可謂“戰地佳釀分外香”。

戈蘭高地酒莊歷史41年,園內植株品種達22種。所謂“風土”不過“天地人”三才:這裡一是氣候早晚溫差大,二是玄武岩土壤礦物質豐富;于“人”也即文化而言,酒莊主人鋪排不多——其實,在這裡建廠本就是國家意志的一種彰顯。

“YARDEN”(約旦河)是他們的高端款,當地售價卻不過兩三百人民幣。在我的建議下,主人拿出了一款09年的起泡酒供試品。喝上一口,嘖嘖,果如他所言“比頂級香檳尚有距離,但比很多香檳要好喝。”

▍“哪怕只有一粒種子,一碗水,我也能在沙漠裡長出玫瑰來。”

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國家,以色列素以人均初創公司數量最高榮膺創業之國”的桂冠。數十年間,上萬家以色列初創公司創新碩果累累,覆蓋領域甚廣:從農業灌溉到GPS導航,再到挽救生命的癌症治療法等等不一而足。此次到訪以色列的最後一站安排在了最具現代摩登特色的特拉維夫,該國67%的種子階段創業公司正是在這座城市成立的,說它堪比“矽谷”也不為過。

9月初,一年一度的 “DLD特拉維夫創新節在特拉維夫“Hatachana”老火車站舉行,大會內容涵蓋人工智慧、農業技術、智慧支付、無人機、媒體視頻等多個科技領域。

9月12日,海航上海、特拉維夫直飛航線業已開通,由此中、以兩國“不夜城”也實現了半天即達。由於創業氛圍,特拉維夫是年輕人逐夢的舞臺,由此整個城市活力滿滿,且不說晚間鱗次櫛比的酒吧,每天清晨不少帥哥靚女還會在乘著地中海的海風,以海邊衝浪開啟一天的日程——這裡每年平均有300多個的晴天,濃濃的地中海風情、金色的沙灘、碧藍的海水和溫暖的氣候使其成為以色列國內的第一度假熱點,也是全世界遊客們出行的好去處。

特拉維夫

平心而論,自1948年建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以色列發展史堪為一部當代奇跡——儘管資源匱乏的生存危機令猶太民族沒有一刻懈怠,在雅法古城一株橘子樹象徵了他們的頑強與倔強:在完全沒有土地的石頭縫裡,硬是長出一株橘子樹來,不僅如此,為了讓這顆樹的生存環境更孤絕,還用大鎖鏈把它吊離地面,它永遠沒有享受一寸土壤滋養的可能。但以色列人的信仰便是如此,“哪怕只有一粒種子,一碗水,我也能在沙漠裡長出玫瑰來。”

文丨王諍

編輯丨韓哈哈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相關閱讀 &近期熱點,歡迎來點

《莫文蔚:唱歌要吃白米飯,相愛要看北極光!》

《北宋美少年18歲畫出的國寶,明天故宮見!》

《賈乃亮:我的深情,你看到了嗎?》

《“喜歡你的16年”——這是我的整個青春》

《“超模”之後,呂燕想用一件衣服改變你的人生》

點擊以下封面圖,一鍵下單新刊

「 2017年9月28日 首都航空 & 王力宏 」

直接點擊 往期精彩

耶路撒冷市內最奢華的酒店當屬Waldorf Astoria Jerusalem(華爾道夫酒店)了,依然保持著它在世界各地新、舊兩體建築相連的設計特色。我們下榻在Mamilla Mall商業街旁的MAMILLA HOTEL,大堂內氤氳著檀香香氛的營造出一種異域的高級感。早餐時供應以色列特色食饌Shakshuka和Halva是必吃的,前者類似番茄炒蛋,後者芝麻醬裹糖,吃著口感如花生糕般甜膩。

Mamilla Mall是近年來剛剛建成的商業街,一旁的磚面上標識著數位,表明它們是從老城區的歷史建築上取材;另一旁則全部是現今的磚石建築。為示分別,前者停駐的商鋪多是諸如Rolex等奢牌,後者則是ZARA們的天下。

▍“戰地佳釀分外香”

從耶路撒冷驅車向北半天的車程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鹹水湖,死海。一路上你會看到不少牽著駱駝的貝都因小孩招徠遊客,他們甚至會說中文,見到我們就一個勁喊“騎駱駝”。

這裡海拔地平面以下270米,室外溫度42.5度,連海水都是燙的。由於鹽分超高,海面上沒有一條遊船的蹤跡,顯得分外杳渺浩瀚。拿份報紙,仰趟在海面上留影是到此一遊的最佳擺拍姿勢。

沿途的Mount Sedom是體驗沙漠旅行的絕佳去處——三十年前,影星史泰龍的《第一滴血3》便是在這拍的。司機阿裡駕駛一輛路虎衛士帶著我們挺進沙漠,車在崎嶇的沙石上開得飛快,他卻幽默得來了一句,“不要擔心這些塵土,它們是有機的,很健康!”

出生在沙漠的他堪稱“行走的百科全書”,不僅了然將一種植物的莖杆掰碎揉在手心,用少許水沖洗就有天然皂角的效果,更煞有介事地告訴大家如何在夜間辨明沙漠中的危險,“很簡單,如果你能看到它兩隻眼睛,那就是危險的(狼);反之如果只看到一隻眼睛,則人畜無害。”

作為不設私產而存在的集體社區,“基布茲”很容易讓中國人聯想到自己歷史上的“人民公社”。

參觀了一個名為“戈蘭高地下的門口”的基布茲,村民多是波蘭的猶太移民。村口除了以色列、波蘭國旗外,還樹立著中國、德國國旗,顯然別有意味。接待處門楣上寫著一句話:來的都是客,你我無彼此。在接待員丹尼爺爺的口中,“same”是最常出現的字眼,待遇、地位一律平等,家家也沒有私產。

過往由於戰爭的原因,基布茲內的孩童經常要轉移在地下民防設施中,這種集中的生活模式即便在而今和平年代也被保留下來:基布茲的孩子們每天放學後還是會在一起集中寫作業——於此集體主義觀念培養下,成年參軍後他們更在意袍澤之情,懂得協同合作。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色列便實際控制了戈蘭高地。當硝煙散去,這裡出產的葡萄酒可謂“戰地佳釀分外香”。

戈蘭高地酒莊歷史41年,園內植株品種達22種。所謂“風土”不過“天地人”三才:這裡一是氣候早晚溫差大,二是玄武岩土壤礦物質豐富;于“人”也即文化而言,酒莊主人鋪排不多——其實,在這裡建廠本就是國家意志的一種彰顯。

“YARDEN”(約旦河)是他們的高端款,當地售價卻不過兩三百人民幣。在我的建議下,主人拿出了一款09年的起泡酒供試品。喝上一口,嘖嘖,果如他所言“比頂級香檳尚有距離,但比很多香檳要好喝。”

▍“哪怕只有一粒種子,一碗水,我也能在沙漠裡長出玫瑰來。”

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國家,以色列素以人均初創公司數量最高榮膺創業之國”的桂冠。數十年間,上萬家以色列初創公司創新碩果累累,覆蓋領域甚廣:從農業灌溉到GPS導航,再到挽救生命的癌症治療法等等不一而足。此次到訪以色列的最後一站安排在了最具現代摩登特色的特拉維夫,該國67%的種子階段創業公司正是在這座城市成立的,說它堪比“矽谷”也不為過。

9月初,一年一度的 “DLD特拉維夫創新節在特拉維夫“Hatachana”老火車站舉行,大會內容涵蓋人工智慧、農業技術、智慧支付、無人機、媒體視頻等多個科技領域。

9月12日,海航上海、特拉維夫直飛航線業已開通,由此中、以兩國“不夜城”也實現了半天即達。由於創業氛圍,特拉維夫是年輕人逐夢的舞臺,由此整個城市活力滿滿,且不說晚間鱗次櫛比的酒吧,每天清晨不少帥哥靚女還會在乘著地中海的海風,以海邊衝浪開啟一天的日程——這裡每年平均有300多個的晴天,濃濃的地中海風情、金色的沙灘、碧藍的海水和溫暖的氣候使其成為以色列國內的第一度假熱點,也是全世界遊客們出行的好去處。

特拉維夫

平心而論,自1948年建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以色列發展史堪為一部當代奇跡——儘管資源匱乏的生存危機令猶太民族沒有一刻懈怠,在雅法古城一株橘子樹象徵了他們的頑強與倔強:在完全沒有土地的石頭縫裡,硬是長出一株橘子樹來,不僅如此,為了讓這顆樹的生存環境更孤絕,還用大鎖鏈把它吊離地面,它永遠沒有享受一寸土壤滋養的可能。但以色列人的信仰便是如此,“哪怕只有一粒種子,一碗水,我也能在沙漠裡長出玫瑰來。”

文丨王諍

編輯丨韓哈哈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相關閱讀 &近期熱點,歡迎來點

《莫文蔚:唱歌要吃白米飯,相愛要看北極光!》

《北宋美少年18歲畫出的國寶,明天故宮見!》

《賈乃亮:我的深情,你看到了嗎?》

《“喜歡你的16年”——這是我的整個青春》

《“超模”之後,呂燕想用一件衣服改變你的人生》

點擊以下封面圖,一鍵下單新刊

「 2017年9月28日 首都航空 & 王力宏 」

直接點擊 往期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