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腸結核與克羅恩病的病理鑒別診斷

作者丨上海嘉會國際醫院 夏璐

美國芝加哥大學病理科 肖書淵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CCCF—IBD學習驛站出品)

肺外結核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腸道。 克羅恩病(CD)及腸結核(ITB)有相似的臨床症狀、相似的影像學表現、相似的發病部位和相似的病理改變, 均為腸壁的慢性非特異炎症、潰瘍和節段性病灶, 均為肉芽腫性病變。 病理醫生和臨床醫生對CD及ITB核心病理改變的掌握, 是鑒別CD及ITB的核心。

肉芽腫是否為乾酪樣, 對於鑒別CD和ITB意義重大。

I.腸結核:乾酪樣壞死性肉芽腫(敏感性8.2%), 為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聚集形成

肉芽腫大(直徑>200微米)、相互融合。

肉芽腫數量較ITB多, 一處活檢組織中可多於5個, 肉芽腫多位於固有層, 病理切片抗酸染色(敏感性<33%)。

附:腸結核的診斷標準(滿足以下一項即可確診)

✔ 腸壁或腸系膜淋巴結找到乾酪樣壞死性肉芽腫;

✔ 病變組織病理檢查找到結核桿菌;

✔ 病變處取材培養結核桿菌(+);

✔ 病變處取材動物接種有結核改變。

✔ 典型ITB為TB沿腸壁環形淋巴管擴張形成環形潰瘍, 其邊緣呈潛掘狀, 底部可附乾酪性壞死物。 潰瘍被上皮樣組織細胞圍繞, 可見不成比例的粘膜下炎症。

ITB:結核分枝桿菌被巨噬細胞吞噬激發肉芽腫病變, 壞死主要在肉芽腫中央, 肉芽腫過大可累及粘膜而導致潰瘍(粘膜為“旁觀受害者”)

升結腸環形潰瘍:TB

快速抗酸染色(AFB)可發現結核桿菌。

II.克羅恩病:非乾酪樣肉芽腫(假性肉芽腫), 肉芽腫數量少, 多位於粘膜下層。 腺體結構扭曲遠離肉芽腫性炎症。

IBD 鏡下特徵三大關鍵要素:

1.炎症細胞浸潤:粘膜固有層淋巴細胞, 漿細胞, 巨噬細胞, 中性粒細胞, 嗜酸粒細胞;

2.活動性:隱窩炎, 隱窩膿腫, 糜爛, 潰瘍;

3.慢性變:隱窩構型改變和/或缺失、化生、炎性息肉或假息肉。

隱窩炎

隱窩膿腫

隱窩分支潘氏細胞化生

幽門腺化生

CD潰瘍的類型

✔ 阿弗它潰瘍(Aphthous ulcer,或稱鵝口瘡樣潰瘍)

✔ 匍行潰瘍(Serpiginous ulcer)

✔ 線性潰瘍(Linear ulcer)和縱行潰瘍(Longitudinal ulcer)

✔ 裂隙潰瘍(Fissuring ulcer): 縱向和橫向潰瘍間相互融合,潰瘍間島狀的殘存黏膜高度水腫,則形成鵝卵石(Cobblestone)樣外觀

CD病變早期:局部增強性炎症

CD的肉芽腫

CD病變後期:潰瘍形成、大量肉芽腫形成

CD: 漿膜下淋巴結串珠

深的刀切樣潰瘍,同時可見到粘膜下纖維化、幽門腺化生

局灶性活動性肉芽腫十二指腸炎

IBD的粘膜慢性炎

小結:

✔ 充分黏膜活檢有助於區別腸結核與CD;

✔ 粘膜構型的改變更符合CD;

✔ 大或巨大粘膜下肉芽腫伴壞死(乾酪樣)高度符合感染性(TB)腸炎,尤其是表面粘膜無明顯結構改變者;

✔ 病理改變的非特異性:務必結合臨床。

(文中圖片由肖書淵教授提供,本文僅供學術交流用途)

幽門腺化生

CD潰瘍的類型

✔ 阿弗它潰瘍(Aphthous ulcer,或稱鵝口瘡樣潰瘍)

✔ 匍行潰瘍(Serpiginous ulcer)

✔ 線性潰瘍(Linear ulcer)和縱行潰瘍(Longitudinal ulcer)

✔ 裂隙潰瘍(Fissuring ulcer): 縱向和橫向潰瘍間相互融合,潰瘍間島狀的殘存黏膜高度水腫,則形成鵝卵石(Cobblestone)樣外觀

CD病變早期:局部增強性炎症

CD的肉芽腫

CD病變後期:潰瘍形成、大量肉芽腫形成

CD: 漿膜下淋巴結串珠

深的刀切樣潰瘍,同時可見到粘膜下纖維化、幽門腺化生

局灶性活動性肉芽腫十二指腸炎

IBD的粘膜慢性炎

小結:

✔ 充分黏膜活檢有助於區別腸結核與CD;

✔ 粘膜構型的改變更符合CD;

✔ 大或巨大粘膜下肉芽腫伴壞死(乾酪樣)高度符合感染性(TB)腸炎,尤其是表面粘膜無明顯結構改變者;

✔ 病理改變的非特異性:務必結合臨床。

(文中圖片由肖書淵教授提供,本文僅供學術交流用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