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孤獨的倖存者》:戰爭本就是場殘忍的遊戲

“紅翼行動“(Operation Red Wings)是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所發生的一段真實故事。 2005年6月底, 在阿富汗庫納爾省山區由美國海豹突擊隊上尉Michael Murphy(邁克·墨菲)所領導的一次四人先期偵察和監視任務“紅翼行動”是美國海豹40年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執行任務的四名隊員中有三名陣亡, 前去救援的美軍士兵中亦有16人犧牲。 。 。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電影《孤獨的倖存者》正是改編自這例真實的軍事行動親歷者--也是四人海豹突擊隊成員中唯一生還者馬庫斯的小說。 這次慘烈的軍事行動直到今日還存在著頗多疑點和爭議,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2005年6月的短短數日裡, 四名勇敢的海豹突擊隊戰士度過了他們生命中, 對於某個人最痛苦也可能是某些人最後的時光。 。 。 關於這場從2001年開始持續至今, 尚未真正完全結束的美軍剿滅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的戰爭, 是一場帝國主義國家出於本國政治目的的侵略行為,
還是一場針對非人道獨裁政權的‘正義討伐’。 至今為止主流世界也沒有能給予其一個合理和能夠服眾的定性。 這場屬於美國人自己, 其實也間接影響了世界的’反恐戰爭‘, 到底是帶給了世界更多和平還是造成了更多的不穩定, 我想沒有人能真正說清!而唯一能確定的是, 很多罪有應得或者無辜的生命都一併在這場戰爭中被付之一炬!只有活下來的親歷者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 。

《孤獨的倖存者》作為一部改編自真實軍事事件為前提的電影, 能否比較客觀和中立的還原事件本來面目, 並真實的再現行動本身, 是拷問此類電影成功與否的標準。 在這一點上, 導演彼得·柏格把握好了應有的分寸。 雖然按照美式英雄主義題材的拍攝風格, 本片完全可以做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孤膽英雄電影’, 不過我們的導演並沒有用這一惡於俗套的好萊塢式路線完成電影攝製。 因此全片中鮮有過多的思想碰撞和情感糾葛, 即使是處理本片最核心情感和道德衝突的關於是否把誤入美軍觀察範圍的三個牧羊人殺死的討論中(正是因為四位海豹突擊隊的觀察點被三名可能是親塔利班的牧羊人發現,

並且沒有被美軍滅口才導致了後來行動的失敗), 《孤獨的倖存者》也只是簡單明瞭的展示了四位戰士之間的各自觀點, 清晰直接的體現每個人的態度和顧慮, 沒有一絲讓人感覺造作的做戲成分。 而片尾處唯一生還者馬庫斯被美軍救走時, 對於冒死救他的村長乾脆俐落的擁抱, 也真實可信的傳達了其全部情感!在這種直接和明瞭的拍攝風格中, 人與人的情感在真實的戰爭環境中變得如此幹練和簡單。 如此不淤泥於表現形式上的製作手法完全保證了電影進程的連貫性和中立!堪稱近些年來軍事題材作品中比較出彩的佳作!

對於拍攝過《全民超人》和《超級戰艦》的導演柏格本人來說, 一直以來其個人執鏡水準不穩的問題飽受批評。 對於處理動作電影中各個高潮戲份的銜接, 和人物與劇情的融入關係, 此君向來水準有限。2012年的《超級戰艦》更是把他混亂的節奏安排和協調水準暴露無遺。這對於同樣需要高速處理節奏關係的《孤獨的倖存者》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兆頭。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本片流線型的敘事結構和極少的人員感情戲描寫,以及紀實風格最大程度上幫了導演本人!只要梳理好整個‘紅翼行動’的來龍去脈,保證把戰場上的風雲莫測直觀的展示出來,電影就能達到觀賞度上的穩定!電影中四處射來的子彈,槍槍到肉的危險,還有四名突擊隊員連滾帶爬的躲避塔利班的包圍,超過大半的電影篇幅被緊張的戰爭描寫所包圍,在眾多虐心的血腥和暴力鏡頭下,觀眾仿佛和突擊隊員們一樣置身在密集的包圍圈和火力網中,那種無處可逃的絕望感和拼死一搏的態度從頭至尾縈繞在每一名觀者心中。而這才是真正的戰場,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死亡的來歷永遠是那麼突如其來和無法接受,甚至從來沒有給與我們考慮和懺悔的時間。對於全片焦點問題---是否該放走三名被俘的牧羊人,這個導致整個行動失敗的導火索。《孤獨的倖存者》並沒有留給觀眾太多的思考和矯情,在戰場上每一秒時間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較量。是美軍人道主義的愛心大氾濫?還是潛在的輿論威脅讓放走牧羊人的決定得以產生,我們已經無法去瞭解當時美軍戰士們的態度和心理。只是面對著不少人對於此事的爭議或者各種詆毀式的謾駡,我只想說如果你是那四名美軍戰士的一員,你又是最後做出決定的墨菲上尉,看法又是什麼?!而換為思考的話,你要是那被俘獲的三位牧羊人中的一員,你是感謝美國人的不殺之恩,還是照樣為塔利班盡忠去通風報信哪(說到這裡,請一定要理解塔利班政權和普通阿富汗老百姓的區別)?其實都是註定沒有結論的爭議。戰爭中人所在的立場或者階層不同,本就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而《孤獨的倖存者》中那個導致了不可挽回後果的決定也只是一個萬般無奈的選擇,本就無關情理!只能說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結果!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不經過聯合國授權,擅自對主權國家動武。無論是對阿富汗的反恐戰爭還是對伊拉克的‘倒薩戰爭’,美國都做了前提上有道義,但過程和結果上很糟糕的侵略行為。而對於飽受塔利班壓迫的阿富汗人民,在高壓統治下婦女不能接受教育,終日和恐怖血腥政策為伍。同時這個恐怖政權更是幹出不顧國際反對炸毀巴米揚大佛的醜事!那麼這個壓迫型的政權是否應該存在,同樣也是一個問題?難道不干涉他國內政真是一條金科玉律嗎?這個政權反人類而本國百姓羸弱,難道就讓它一直存活?!總之,這是個沒有絕對公理和真正普世道德的世界,誰的手都都不乾淨。。。而唯一可憐的是那些為了各自目的參戰的雙方戰士,生命的失去,家人的痛惜,可能才是唯一不變的情感!在這一點上其實沒有真正的戰爭倖存者,因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此君向來水準有限。2012年的《超級戰艦》更是把他混亂的節奏安排和協調水準暴露無遺。這對於同樣需要高速處理節奏關係的《孤獨的倖存者》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兆頭。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本片流線型的敘事結構和極少的人員感情戲描寫,以及紀實風格最大程度上幫了導演本人!只要梳理好整個‘紅翼行動’的來龍去脈,保證把戰場上的風雲莫測直觀的展示出來,電影就能達到觀賞度上的穩定!電影中四處射來的子彈,槍槍到肉的危險,還有四名突擊隊員連滾帶爬的躲避塔利班的包圍,超過大半的電影篇幅被緊張的戰爭描寫所包圍,在眾多虐心的血腥和暴力鏡頭下,觀眾仿佛和突擊隊員們一樣置身在密集的包圍圈和火力網中,那種無處可逃的絕望感和拼死一搏的態度從頭至尾縈繞在每一名觀者心中。而這才是真正的戰場,這才是真正的戰爭!死亡的來歷永遠是那麼突如其來和無法接受,甚至從來沒有給與我們考慮和懺悔的時間。對於全片焦點問題---是否該放走三名被俘的牧羊人,這個導致整個行動失敗的導火索。《孤獨的倖存者》並沒有留給觀眾太多的思考和矯情,在戰場上每一秒時間都是生存與死亡的較量。是美軍人道主義的愛心大氾濫?還是潛在的輿論威脅讓放走牧羊人的決定得以產生,我們已經無法去瞭解當時美軍戰士們的態度和心理。只是面對著不少人對於此事的爭議或者各種詆毀式的謾駡,我只想說如果你是那四名美軍戰士的一員,你又是最後做出決定的墨菲上尉,看法又是什麼?!而換為思考的話,你要是那被俘獲的三位牧羊人中的一員,你是感謝美國人的不殺之恩,還是照樣為塔利班盡忠去通風報信哪(說到這裡,請一定要理解塔利班政權和普通阿富汗老百姓的區別)?其實都是註定沒有結論的爭議。戰爭中人所在的立場或者階層不同,本就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而《孤獨的倖存者》中那個導致了不可挽回後果的決定也只是一個萬般無奈的選擇,本就無關情理!只能說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結果!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不經過聯合國授權,擅自對主權國家動武。無論是對阿富汗的反恐戰爭還是對伊拉克的‘倒薩戰爭’,美國都做了前提上有道義,但過程和結果上很糟糕的侵略行為。而對於飽受塔利班壓迫的阿富汗人民,在高壓統治下婦女不能接受教育,終日和恐怖血腥政策為伍。同時這個恐怖政權更是幹出不顧國際反對炸毀巴米揚大佛的醜事!那麼這個壓迫型的政權是否應該存在,同樣也是一個問題?難道不干涉他國內政真是一條金科玉律嗎?這個政權反人類而本國百姓羸弱,難道就讓它一直存活?!總之,這是個沒有絕對公理和真正普世道德的世界,誰的手都都不乾淨。。。而唯一可憐的是那些為了各自目的參戰的雙方戰士,生命的失去,家人的痛惜,可能才是唯一不變的情感!在這一點上其實沒有真正的戰爭倖存者,因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