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陽光城陽” 打造膠州灣北岸中心城區

城陽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全面落實上級黨委工作部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 提出以“陽光城陽”建設為總抓手, 加快建設生態宜居、品質活力的膠州灣北岸中心城區。

建設“陽光城陽”, 深入實施陽光党建、陽光政務、陽光司法、陽光社會、陽光生活五大工程建設, 讓陽光理念深入人心, 陽光舉措形成自覺, 陽光生活共建共用。

“陽光城陽”的核心理念是惟公惟民、清正高效、公平正義、包容樂觀,

其目的就是通過建設“陽光城陽”, 充分調動全區上下振奮精神、抓搶機遇、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使發展幹勁更足、公務人員更廉、公共服務更優、社會發展更好、居民生活更美, 形成“領導帶頭陽光、幹部踐行陽光、人人傳播陽光, 事事體現陽光、處處充滿陽光”的生動局面, 使“陽光城陽”成為彰顯城陽特色、代表城陽形象、展示城陽風采、體現城陽軟實力的城市品牌, 成為城陽人的一種價值追求, 一種精神狀態, 一種使命擔當, 一種特色文化。

建設“陽光城陽”,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建設“陽光城陽”, 就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用陽光的思維和擔當, 跳出城陽看城陽, 站在大青島全域發展大格局中看城陽, 思想上對標中心城區, 工作中看齊中心城區, 以中心城區的定位和標準推動城陽新一輪發展, 邁出“城陽步伐”, 展示“城陽擔當”。

這是認清發展新形勢、增創發展新優勢的現實需要。 全國首個“國”字型大小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城陽區, 未來將集聚全球科技、人才等創新資源,

引領世界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同時, 機場搬遷後, 城陽區將迎來“後機場時代”, 如何充分運用這片區域, 打造出一個現代化中心城區的標誌區、一個體現城市發展新理念的“未來之城”, 使整個城市形態高起來、發展空間大起來、主導產業強起來, 這是嚴峻的挑戰, 更是巨大的機遇, 這都需要城陽區用陽光的理念和舉措, 著眼城陽未來發展, 依託區位優勢, 夯實開放優勢, 做高人才優勢, 強固科技優勢, 優化服務優勢, 保持生態優勢, 廣結人脈、彙聚智慧, 積蓄動能、再創輝煌。

這是回應群眾新期待、增進民生新福祉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 城陽區在民生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力度, 每年保持七成以上財力投向民生領域, 教育、就業、醫療、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不斷向更高水準發展,

群眾生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建設“陽光城陽”, 就是用陽光的心態和追求, 最終讓全體城陽人民更多更好的共用改革發展穩定成果, 生活的更有品質、更有尊嚴, 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建設“陽光城陽”, 重點突破關鍵領域關鍵環節

推進“陽光城陽”建設, 宣導陽光理念、落實陽光舉措、實現陽光目標, 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從嚴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 二者既是目標, 也是路徑, 既是任務, 也是要求。

建設“陽光城陽”, 首先推進“陽光黨建”工作, 用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使党建成為全區做好一切事情的定海神針。 未來的發展充滿各種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挑戰, 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加速轉型,

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 各種矛盾問題錯綜複雜、交織疊加, 對廣大黨員幹部的意志作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須通過陽光黨建, 使廣大黨員幹部思想統一、信念堅定、行動自覺、率先垂範。 一是抓思想建制度, 從陽光思想入手, 建立陽光制度, 以展示陽光建設理念、鞏固陽光建設成果。 二是抓基層打基礎, 從基層基礎入手, 打造陽光的基層黨組織, 落實陽光新理念, 推行陽光新舉措, 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三是正黨風促擔當, 以陽光的黨風政風, 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率先履行陽光職責, 主動規範陽光行為, 自覺接受陽光監督。

城陽的未來更需要依靠改革, 通過深化改革,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務效能、塑造制度優勢, 這也是建設“陽光政務”的重中之重。

建設陽光政務,就是讓一切權力在陽光下暴曬、在陽光下運行,讓群眾時時處處、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政府工作的光明和溫暖。特別是牢牢抓住“簡政放權”這個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最大程度利民便民,努力讓城陽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區域。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多方面優化政府供給,以自身改革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的“支點”,形成覆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裁決、行政服務等領域的“一次辦結”機制,形成“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按標檢查、一次到位”的監管機制,形成各項便民服務“線上諮詢、網上辦理、證照快遞送達”的運行機制。特別是堅持“簡”字當頭,持續在減權力、減環節、減收費“三減”上下功夫,通過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用放權讓利的“失”和“痛”,換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得”和“順”。二是深化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完善公開機制、創新公開方式、健全公開平臺,深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重點領域資訊“六公開”,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規範、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廉潔,真正做到權力運行到哪裡,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裡,讓群眾對政務公開的瞭解就像掃二維碼一樣簡單、明瞭。三是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嚴格依據法定職能,公開發佈直接面向社會公眾的政務服務事項,做到 “應上盡上、全程線上”。特別是完善網上審批流程,為 “資訊孤島”開路架橋,做到審批“網上能辦”、進度“網上能看”,確保網上審批有質有量。通過陽光政務建設,使創業創新活力全面迸發,服務發展、支援發展的氛圍蔚然成風。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公平正義。

打造“陽光司法”,就是牢固樹立司法為民意識,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普遍感受到“陽光司法”建設所帶來的陽光透明、公平公正。一是堅決維護司法權威,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意識,帶頭遵守憲法法律、帶頭依法辦事,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絕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二是切實加強司法公開,增強開放意識,創新工作載體,拓寬公開管道,統籌加強各類公開資源的有機融合運用,不斷深化審判、檢務、警務和司法行政公開,切實提高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三是著力提高司法公信,真誠主動地接受人大、政協、新聞媒體、社會群眾的監督,正確對待社會各界的批評意見,確保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陽光運行。堅持讓群眾知曉、請群眾評判、讓群眾滿意,認真查找執法司法中的不公、不廉、不文明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重點監督,讓司法公信力得到明顯提升,陽光司法普遍被認可。

建設“陽光城陽”,最大限度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打造“陽光社會”,就是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加快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保障網、安全網,讓群眾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始終體會到陽光理念、陽光舉措所帶來的新感受、新氣象。一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化社會面治安巡邏防範模式,保持對違法犯罪震懾的高壓態勢;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注重信訪問題的源頭化解,暢通民聲訴求管道,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推進依法理性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二是強化安全發展意識,持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責任制,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不斷完善網格化監管體系、常態化檢測體系和多元化共治體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三是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讓誠信者得到尊重,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陽光城陽”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惟公惟民”,“陽光生活”建設重點就在於解決突出問題,以問題解決的實效讓城陽人民時時感受陽光、處處體會陽光、人人享有陽光,實現安居樂業、獲得幸福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一是開闢陽光富民新路徑。百姓口袋鼓不鼓,日子過得好不好,是檢驗“陽光城陽”建設最直接、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品質,是“陽光城陽”建設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和奮鬥方向。這就要求在富民增收的方向和力度上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依靠產業發展促進收入增長,把產業轉型升級與提升就業品質結合起來,強化技能培訓,大力培養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技能水準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增加工資性收入。挖掘“雙創”潛力促進居民致富,發揮創業對就業的倍增效應,充分調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促進各類社會群體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做好扶貧濟困的兜底工作,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關注困難群體,更加注重雪中送炭,讓發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民生,確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戶和一人掉隊,讓陽光城陽的建設成果普惠全體城陽人民。

二是激發陽光發展新活力。推動廣大企業家以陽光的理念和心態,在生產方式、管理方法、經營模式上大膽創新,積極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讓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誠信履責的擔當精神在城陽開花結果。城陽區將大力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一如既往地為企業家成長成功、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陽光的環境,全面落實創新創業等扶持政策,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努力營造更加尊重企業家、更加崇尚企業家精神的社會氛圍。

三是提升陽光服務新標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在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和建設方面體現標準化,科學確定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半徑和覆蓋人群,努力實現佈局優化、普惠可及。解決好民生熱點問題,例如在教育方面,突出基礎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在就醫看病方面,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範,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社區下沉,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衛生和健康服務。在養老方面,強化居家養老基礎性地位,發揮公辦養老的托底保障作用,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加快醫養融合,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努力解決老年人的後顧之憂。

四是宣導陽光文明新風尚。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城陽區堅持加強以良好家風、文明居風、淳樸民風為重點的“三風”建設,完善居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成為人們心靈的羅盤,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共同建設城陽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園。定好“主音”,通過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文化講堂、道德講堂等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培育社會文明風尚。唱好“高音”,注重選樹先進典型、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充分激發人們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和效仿意願,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發好“合音”,充分發揮不同群體在宣導社會文明新風中的作用,褒獎各行各業的凡人善舉,放大微小感動,讓人人都去傳遞正能量。減少“雜音”,著重抓好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減少思想迷茫、價值扭曲、道德失范、炫富審醜、愚昧迷信等社會不良現象,使時代文明新風的主旋律更和諧、更高昂。

城陽新一輪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全區上下將更加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大力傳播陽光理念,積極推行陽光舉措,共建共用陽光生活。

這也是建設“陽光政務”的重中之重。

建設陽光政務,就是讓一切權力在陽光下暴曬、在陽光下運行,讓群眾時時處處、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政府工作的光明和溫暖。特別是牢牢抓住“簡政放權”這個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最大程度利民便民,努力讓城陽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區域。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多方面優化政府供給,以自身改革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的“支點”,形成覆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徵收、行政裁決、行政服務等領域的“一次辦結”機制,形成“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按標檢查、一次到位”的監管機制,形成各項便民服務“線上諮詢、網上辦理、證照快遞送達”的運行機制。特別是堅持“簡”字當頭,持續在減權力、減環節、減收費“三減”上下功夫,通過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用放權讓利的“失”和“痛”,換來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得”和“順”。二是深化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完善公開機制、創新公開方式、健全公開平臺,深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重點領域資訊“六公開”,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促規範、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廉潔,真正做到權力運行到哪裡,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裡,讓群眾對政務公開的瞭解就像掃二維碼一樣簡單、明瞭。三是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嚴格依據法定職能,公開發佈直接面向社會公眾的政務服務事項,做到 “應上盡上、全程線上”。特別是完善網上審批流程,為 “資訊孤島”開路架橋,做到審批“網上能辦”、進度“網上能看”,確保網上審批有質有量。通過陽光政務建設,使創業創新活力全面迸發,服務發展、支援發展的氛圍蔚然成風。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是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公平正義。

打造“陽光司法”,就是牢固樹立司法為民意識,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普遍感受到“陽光司法”建設所帶來的陽光透明、公平公正。一是堅決維護司法權威,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意識,帶頭遵守憲法法律、帶頭依法辦事,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絕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二是切實加強司法公開,增強開放意識,創新工作載體,拓寬公開管道,統籌加強各類公開資源的有機融合運用,不斷深化審判、檢務、警務和司法行政公開,切實提高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三是著力提高司法公信,真誠主動地接受人大、政協、新聞媒體、社會群眾的監督,正確對待社會各界的批評意見,確保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陽光運行。堅持讓群眾知曉、請群眾評判、讓群眾滿意,認真查找執法司法中的不公、不廉、不文明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和重點監督,讓司法公信力得到明顯提升,陽光司法普遍被認可。

建設“陽光城陽”,最大限度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打造“陽光社會”,就是從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加快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為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編織全方位、立體化的保障網、安全網,讓群眾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始終體會到陽光理念、陽光舉措所帶來的新感受、新氣象。一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化社會面治安巡邏防範模式,保持對違法犯罪震懾的高壓態勢;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注重信訪問題的源頭化解,暢通民聲訴求管道,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推進依法理性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二是強化安全發展意識,持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責任制,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不斷完善網格化監管體系、常態化檢測體系和多元化共治體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三是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讓誠信者得到尊重,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陽光城陽”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惟公惟民”,“陽光生活”建設重點就在於解決突出問題,以問題解決的實效讓城陽人民時時感受陽光、處處體會陽光、人人享有陽光,實現安居樂業、獲得幸福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一是開闢陽光富民新路徑。百姓口袋鼓不鼓,日子過得好不好,是檢驗“陽光城陽”建設最直接、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品質,是“陽光城陽”建設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和奮鬥方向。這就要求在富民增收的方向和力度上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依靠產業發展促進收入增長,把產業轉型升級與提升就業品質結合起來,強化技能培訓,大力培養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技能水準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增加工資性收入。挖掘“雙創”潛力促進居民致富,發揮創業對就業的倍增效應,充分調動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促進各類社會群體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做好扶貧濟困的兜底工作,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把蛋糕分好,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關注困難群體,更加注重雪中送炭,讓發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民生,確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戶和一人掉隊,讓陽光城陽的建設成果普惠全體城陽人民。

二是激發陽光發展新活力。推動廣大企業家以陽光的理念和心態,在生產方式、管理方法、經營模式上大膽創新,積極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讓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誠信履責的擔當精神在城陽開花結果。城陽區將大力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一如既往地為企業家成長成功、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陽光的環境,全面落實創新創業等扶持政策,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努力營造更加尊重企業家、更加崇尚企業家精神的社會氛圍。

三是提升陽光服務新標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在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和建設方面體現標準化,科學確定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半徑和覆蓋人群,努力實現佈局優化、普惠可及。解決好民生熱點問題,例如在教育方面,突出基礎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在就醫看病方面,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範,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社區下沉,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衛生和健康服務。在養老方面,強化居家養老基礎性地位,發揮公辦養老的托底保障作用,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加快醫養融合,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努力解決老年人的後顧之憂。

四是宣導陽光文明新風尚。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城陽區堅持加強以良好家風、文明居風、淳樸民風為重點的“三風”建設,完善居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成為人們心靈的羅盤,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共同建設城陽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園。定好“主音”,通過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文化講堂、道德講堂等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培育社會文明風尚。唱好“高音”,注重選樹先進典型、道德模範、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充分激發人們的思想認同、情感共鳴和效仿意願,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發好“合音”,充分發揮不同群體在宣導社會文明新風中的作用,褒獎各行各業的凡人善舉,放大微小感動,讓人人都去傳遞正能量。減少“雜音”,著重抓好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減少思想迷茫、價值扭曲、道德失范、炫富審醜、愚昧迷信等社會不良現象,使時代文明新風的主旋律更和諧、更高昂。

城陽新一輪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全區上下將更加凝聚共識、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大力傳播陽光理念,積極推行陽光舉措,共建共用陽光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