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美國同類戰略已執行數十年

軍民融合發展是中國近年來提出的重要戰略, 雖然對於中國而言是比較新穎的概念, 不過應該看到中國事實上已經採取了類似的合作多年, 在操作層面而言並不是新概念。

軍民融合發展在戰爭進入總體戰時期其實就已經發生了。 當歐洲國家為了戰爭, 將社會進行總體動員時, 軍民融合事實上就發生了。 一戰和二戰期間, 大量的軍火生產是由傳統的民營企業負責的, 我們現在知道的許多知名民用產品品牌都接觸過軍工生產, 比如西門子、蔡司光學、A.O.史密斯等等, 都有負責過大量的軍品製造。

在二戰期間, 大部分企業都被投入到軍火生產, 從拖拉機廠走下生產線的T-34坦克自不必說, 許多傢俱廠乃至鋼琴廠也曾生產過“蚊”式戰鬥機的機翼和機身。

蚊式戰鬥機的機身和機翼就有許多源於傢俱廠和鋼琴廠的加工

當然, 戰後這一切發生了一些變化,

最核心的是由於項目所需資源量發生了大幅度提高, 對於市場競爭日益敏感的企業越來越無法承擔相應的研發成本, 許多成本不可避免地轉嫁到國家身上, 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機會將複雜且不賺錢的技術研製出來, 並且進行市場化。 沒人可以想像類似“曼哈頓”工程這樣投資總額高達18.9億美元(1945年幣值, 合2016年251億美元)的、10年時間沒有市場轉化率的研發項目可以由哪個公司承擔。

曼哈頓工程就是典型的國家主導項目

這種新時期的軍民融合模式一直維持到今天, 比如美國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DARPA)就專門負責對接企業和科研機構, 將相當多的基金投入到各個科研機構的項目之中, 從而鼓勵作為美國經濟主體的企業以及科研主體的機構進行技術研發, 從而尋求美國軍事技術的先進性。 同時, 各個企業也可以獲得很大一筆政府補助, 更好的直接將成果轉化為民用。 時至今日, 如網際網路、GPS這類當時有DARPA主導的專案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 如果早年沒有政府資助,

這一改變世界面貌的成果是不能想像的。 相反的, 當年蘇聯就投入了海量資源在高精尖產業上, 然而這些資源及其成果不僅被大幅度浪費, 其轉化和成熟的過程還因為經濟計畫被產業所阻斷, 最終, 美國不但取得了相對蘇聯的優勢, 蘇聯自身還被龐大的高精尖資源拖垮。

目前的AI也是DARPA關注的重點

不過, 政府介入並不是易事。 因為我們需要考慮多種可能性, 如企業是否合格、科研機構是否存在著欺騙行為、國家如何保證資金的使用效率足夠且不會出現尋租行為等等問題。 目前來看, 美國依然是這方面做得最為高效的一個國家, 其政府的角色定位清晰, 不會濫用職權影響企業效率。 對於企業, 美國目前能夠從事高精尖技術研發的都是大型企業, 這些早年沒有任何補貼憑藉自身力量發展起來的組織都高度適應市場需求, 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極高的管理效率, 這可以說是軍民融合最大的效率來源。 我們應該看到, 美國這套非常成熟的高精尖產業管理和引導非常成熟, 值得我們來認真研究。

美國海上獵手專案

相對來說,中國目前很難達到美國那樣的高效率,許多行業還有自己的不少問題需要克服。不過,僅僅是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的市場化就已經讓中國製造實現了快速飛躍,現在已經逐步邁向國際高精尖市場的力量之強我們應該沒有理由懷疑。軍民融合是中國製造未來持續升級的關鍵,這可以讓中國擁有更多資源投入到高精尖產業競爭,同時還能具備將這些技術快速轉換為民用技術的能力。可以說,這是事關中國製造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其價值之高應該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055型驅逐艦上已有許多民企參與

值得我們來認真研究。

美國海上獵手專案

相對來說,中國目前很難達到美國那樣的高效率,許多行業還有自己的不少問題需要克服。不過,僅僅是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的市場化就已經讓中國製造實現了快速飛躍,現在已經逐步邁向國際高精尖市場的力量之強我們應該沒有理由懷疑。軍民融合是中國製造未來持續升級的關鍵,這可以讓中國擁有更多資源投入到高精尖產業競爭,同時還能具備將這些技術快速轉換為民用技術的能力。可以說,這是事關中國製造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其價值之高應該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055型驅逐艦上已有許多民企參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