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隨禮為啥被稱為“人情債”?聽說又漲價了!

隨禮, 在我們當地農村也稱之為往禮, 來而不往非禮也的意思, 親戚朋友之間, 一來一往, 情誼的味道就體現出來了, 這是隨禮的積極意義所在。

隨禮的初衷, 也是在東家付出後的一種金錢上的支持, 這本身是件好事兒, 一家有事百家幫, 這個時候才能體現出親情和友情的重要。

但是, 隨禮同樣也是一種壓力, 甚至是一種負擔, 在村裡被稱為“人情債”。

欠下的債是需要還的, 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 還會水漲船高。

前兩天, 十月一日國慶日, 華子有家親戚結婚, 華子母親找到兄弟倆商量, 說我這年齡大了, 沒有勞動能力了, 也不能賺錢了, 以前咱家辦事兒的時候, 人家隨了二百元, 你倆看這樣行不行, 我隨一百, 你兄弟倆依舊隨二百元, 可行?

華子看到母親這種情況, 也就沒說什麼, 隨禮的時候, 他又偷偷地為母親添上一百元, 他的想法是, 這樣既為母親減輕了負擔, 又能在親戚那裡不失面子, 也只能這樣做了。

村裡的老村長在世的時候, 經常說一句話, 同是種地為生的農民, 都勤奮幹活, 為啥有的家庭過得好些, 有的家庭過得很困難呢。

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隨禮造成的, 有的家庭一年也碰不上一個事兒,

有的家庭一年到頭吃大桌, 眼前的整桌大席並不是享受, 而是沉重的負擔啊!

有人說, 你隨禮了, 還能吃上幾頓, 也該平衡了, 再說了, 你家辦事的時候, 人家不是還得給你隨禮嗎, 一來一往, 不就拉平了嗎?

話說的輕巧, 這事兒怎麼可能拉平, 一般的農村人家,

請客辦事哪家不是要折騰幾天, 在我們當地最少三天, 吃吃喝喝得花多少錢呀, 很多時候收的禮金, 還裹不住辦事兒的開支。

所以, 隨禮隨的是情分和面子, 得到的卻是兩家的負擔, 對社會來說, 卻是一件大好事, 因為拉動了內需, 推動了市場繁榮。

而且如今的隨禮, 動不動就是三百五百、上千的也有很多, 這樣的隨禮法, 給很多農村家庭帶來了無限壓力。

就像人們說的那樣, 如今物價高了, 啥都是貴的, 禮金拿少了, 都不好意思上人家去吃飯。 所以, 隨禮隨的不但是錢, 還是人情, 人情不斷, 禮金難斷, 沒了禮金, 什麼都沒了。

禮, 你敢不隨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