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圖看天下|安徽舒城轉水灣村:小香椿 大希望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中國產經新聞”免費訂閱

[老朋友]朋友圈, 或發送給您的朋友

摘要

舒城轉水灣村亮麗的風景

本報記者 馬志強 賈麗瑋攝影報導

2017年是實現脫貧攻堅全面突破的關鍵年,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既是一項任務艱巨的政治任務, 更是廣大貧困群眾的殷切期盼。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條件導致農產品的生產也極具特殊性。 據瞭解, 安徽舒城縣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教育資助、醫療救助、社會保障、危房改造、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 制定精准扶貧政策, 涉及教育、社保、醫療、農業、旅遊等行業和部門, 合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農戶王大爺採摘香椿

3月29日,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一行來到安徽省舒城縣闕店鄉轉水灣村, 在當地瞭解到, 在產業扶貧方面, 當地把香椿種植作為突出重點產業發展, 也是當地摘掉窮帽子的重要方式。 安徽省編辦選派掛職轉水灣村支部委員會第一書記、闕店鄉轉水灣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上級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援, 準備搞一萬畝的種植基地。 另外, 每年要買30萬到40萬株的香椿苗, 免費提供給農戶, 作為引導和鼓勵。

村民徐奶奶向記者介紹紅油香椿

王許告訴記者, 剛開始有許多農戶不願意參與種植香椿, 在有農民嘗到了甜頭後, 老百姓開始搶著種, 老百姓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 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據介紹, 轉水灣村也已經建立了銷售管道。 一方面積極聯繫周邊各地批發市場和超市,

保障種植戶賣上好價錢。 另一方面是推進產品深加工, 王許說:“最後的香椿有些老, 賣不上好價錢, 就由合作社組織收購本地香椿, 委託專業公司代加工香椿醬, 打造本地香椿品牌。 ”

扶貧代表吳發平向記者揮手告別

如今, 轉水灣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品牌產品——闕紅牌紅油香椿醬,

並被成功認證為有機農產品, 為香椿產業擴大規模、提升效益、拓展內涵奠定基礎。 香椿助力脫貧致富的“一村一品”效應開始顯現。

吳發平向記者講述轉水灣村的扶貧故事

根據王許介紹, 目前, 轉水灣村正在延長香椿產業鏈, 建設香椿旅遊觀光基地,現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完成,4月15日將開展香椿採摘鄉村旅遊活動,旅遊產業初步形成。

王許書記(左一)與吳發平夫婦和記者交談

記者隨後又來到了村中一位低保戶吳發平家中,吳發平告訴記者,政府又在後山給了兩畝地種植香椿,並且還能拿到每畝地300元的產業扶持資金。

山上長熟的香椿

記者瞭解到吳發平的妻子是殘障人士,每年有800元的補助,而且原來住的磚瓦房快要倒了,現在政府補貼給蓋了新房。“現在年齡越來越大了,幹活幹不動了,希望政策再多傾斜一點兒。”吳發平說。

“要有信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記者準備離開時,王許拍了拍吳發平的肩膀說道。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中國產經新聞,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有驚喜哦~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精彩↓↓↓

建設香椿旅遊觀光基地,現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完成,4月15日將開展香椿採摘鄉村旅遊活動,旅遊產業初步形成。

王許書記(左一)與吳發平夫婦和記者交談

記者隨後又來到了村中一位低保戶吳發平家中,吳發平告訴記者,政府又在後山給了兩畝地種植香椿,並且還能拿到每畝地300元的產業扶持資金。

山上長熟的香椿

記者瞭解到吳發平的妻子是殘障人士,每年有800元的補助,而且原來住的磚瓦房快要倒了,現在政府補貼給蓋了新房。“現在年齡越來越大了,幹活幹不動了,希望政策再多傾斜一點兒。”吳發平說。

“要有信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記者準備離開時,王許拍了拍吳發平的肩膀說道。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中國產經新聞,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有驚喜哦~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