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色文化」紅色旅遊還能這樣玩,浦城這幾個地方不僅“紅”,還美!

點擊標題下藍色字體“浦城新聞”, 即可關注。 (微信公眾號:pcxw001).

縣委、縣政府新聞辦權威發佈, 浦城發展最新動態, 浦城社會最新消息。 歡迎關注, 浦城資訊一手掌握!(點擊主頁底行功能表連結, 即可查閱“VR新聞網”“時訊電視”“丹桂旅遊”內容).

從“百日攻堅”到“四比六促”

擼起袖子加油幹“四比六促”再攻堅

一說到紅色旅遊地,

許多人心裡似乎都會泛起一個念頭:

那莊嚴肅穆的歷史好像有點枯燥?

事實不然, 許多紅色旅遊地,

不僅有著壯烈感人的紅色記憶,

更有著秀美迷人的自然風光。

有“紅色”裝點, 美景更添韻味。

不妨讓我們一起走進浦城紅色旅遊地,

來一場人文歷史與自然美景的邂逅吧!

際嶺紅色文化館

水北街鎮際嶺村是革命老區村, 是閩北和閩浙贛邊界革命鬥爭的策源地和根據地之一, 是建松政革命老區的堅強堡壘, 是閩北周邊根據地連接中央蘇區和省委的重要戰略通道,

長期發揮了革命戰爭的紅色基點作用, 紅色文化底蘊深厚。

整個展館分為光輝革命歷史、不朽歷史功勳、紅色戰略支點三個展廳, 以革命鬥爭時間為脈絡, 分為土地革命、南方三年遊擊戰、抗日反頑鬥爭和愛國遊擊戰等板塊, 採用圖文說明、實物展示、場景模擬、影視互動等表現形式, 宣傳展示浦城蘇區及際嶺革命老區得歷史脈絡、革命精神和党建成果。 紅色文化展館外還設有紅色廣場, 廣場上矗立著紅色主題雕塑, 繪製了軍民魚水情大型壁畫。

浦城中央蘇區紀念館

浦城中央蘇區紀念館以浦城工農革命為背景, 以蘇區政權建設為主線, 以革命鬥爭時間為脈絡, 主要分浦城蘇區劃歸中央蘇區管轄前(1927年-1933年)鬥爭史、劃歸中央蘇區管轄(1933年-1934年)鬥爭史, 以及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34年-1949年)歷史三大板塊, 凸顯浦城原中央蘇區作為中央蘇區東北部屏障和閩北革命策源地的特殊歷史地位和貢獻。

展館占地300多平方米, 建築面積500多平米, 歷經三年建成收藏了100餘件革命鬥爭留存下來的實物。 採用圖文說明、實物展示、場景模擬、影視互動等表現形式, 重點展示浦城蘇區初創、發展和壯大的鬥爭史實, 集中宣傳展示浦城蘇區老區歷史脈絡、革命精神和党建成果。

管厝紅軍戰地紀念碑

紅軍戰地紀念碑位於管厝鄉慶元村,1992年建成。1936年4月,紅軍挺進師二縱隊隊長李重才在前有堵敵、後有追兵的險惡環境下突出重圍,轉戰在浦城毛洋和龍泉水塔、岱頭一帶。因反動派重兵圍堵,在浦城慶元山青草洋間陷入重圍,李重才指揮部隊堅守山頭血戰一日,子彈打完端起刺刀沖入敵群,英勇犧牲,其餘十幾個紅軍戰士在大隊政委曹景恒的帶領下殺出重圍到毛洋嶺與二縱隊政委洪家雲會合。

為了保存力量,堅持革命鬥爭,紅軍決定把隊伍撤回閩北(崇安),為籌備乾糧,紅軍二縱隊政委洪家雲帶著十來個紅軍在黨溪茶坪買糧,被反動派出賣,當夜反動派襲擊紅軍山蓬,洪家雲、袁其林、老丁等三位同志不幸犧牲,被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抬到黨溪示眾。為紀念戰爭中犧牲的李重才、洪家雲、袁其林、老丁等紅軍烈士,當地人民在此築碑,供後人憑弔,紀念和緬懷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浦城革命蘇區創始地

革命蘇區創始地位於盤亭鄉劉田村的西關鄉蘇維埃政府舊址成立於1931年冬。

該舊址為劉田村黃氏古民居,是廣(豐)浦(城)革命蘇區創始地,古民居後山有當年被國民黨反動軍隊包圍而犧牲的十三位革命烈士墓地,屬於紅色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15年,農民肖朝福籌資在秀裡村與桐畈鎮二渡關村交界處(革命遺址二渡關)建起了中共廣浦縣委革命紀念館暨毛主席敬仰堂,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古樓紅軍標語牆

紅軍標語牆在古樓鄉坑口村蔣意富家門過道和鄰街山牆內壁,用紅色墨水塗寫。標語文字有:擁護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赤衛隊努力起來參加紅軍等。

1932年,方志敏率紅十軍入閩,和閩北獨立團協同作戰攻克浦城,曾在坑口駐守。從標語的製作單位來看,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所寫,是浦城縣重要的革命文物。

只有親身來過,

才能更加深切地體會紅色精神。

這樣的旅行既能享受自然山水帶來的心曠神怡,

又能回顧歷史,銘記我們來時的路。

總是背不住歷史書的你,不如嘗試一下身處其中,

感受歷史的重量,說不定會有神奇的效果!

制 作: 中 共 浦 城 縣 委 宣 傳 部

策 劃:王樹瑜

編 輯:練軍強 劉莉輝

集中宣傳展示浦城蘇區老區歷史脈絡、革命精神和党建成果。

管厝紅軍戰地紀念碑

紅軍戰地紀念碑位於管厝鄉慶元村,1992年建成。1936年4月,紅軍挺進師二縱隊隊長李重才在前有堵敵、後有追兵的險惡環境下突出重圍,轉戰在浦城毛洋和龍泉水塔、岱頭一帶。因反動派重兵圍堵,在浦城慶元山青草洋間陷入重圍,李重才指揮部隊堅守山頭血戰一日,子彈打完端起刺刀沖入敵群,英勇犧牲,其餘十幾個紅軍戰士在大隊政委曹景恒的帶領下殺出重圍到毛洋嶺與二縱隊政委洪家雲會合。

為了保存力量,堅持革命鬥爭,紅軍決定把隊伍撤回閩北(崇安),為籌備乾糧,紅軍二縱隊政委洪家雲帶著十來個紅軍在黨溪茶坪買糧,被反動派出賣,當夜反動派襲擊紅軍山蓬,洪家雲、袁其林、老丁等三位同志不幸犧牲,被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抬到黨溪示眾。為紀念戰爭中犧牲的李重才、洪家雲、袁其林、老丁等紅軍烈士,當地人民在此築碑,供後人憑弔,紀念和緬懷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浦城革命蘇區創始地

革命蘇區創始地位於盤亭鄉劉田村的西關鄉蘇維埃政府舊址成立於1931年冬。

該舊址為劉田村黃氏古民居,是廣(豐)浦(城)革命蘇區創始地,古民居後山有當年被國民黨反動軍隊包圍而犧牲的十三位革命烈士墓地,屬於紅色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15年,農民肖朝福籌資在秀裡村與桐畈鎮二渡關村交界處(革命遺址二渡關)建起了中共廣浦縣委革命紀念館暨毛主席敬仰堂,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

古樓紅軍標語牆

紅軍標語牆在古樓鄉坑口村蔣意富家門過道和鄰街山牆內壁,用紅色墨水塗寫。標語文字有:擁護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赤衛隊努力起來參加紅軍等。

1932年,方志敏率紅十軍入閩,和閩北獨立團協同作戰攻克浦城,曾在坑口駐守。從標語的製作單位來看,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所寫,是浦城縣重要的革命文物。

只有親身來過,

才能更加深切地體會紅色精神。

這樣的旅行既能享受自然山水帶來的心曠神怡,

又能回顧歷史,銘記我們來時的路。

總是背不住歷史書的你,不如嘗試一下身處其中,

感受歷史的重量,說不定會有神奇的效果!

制 作: 中 共 浦 城 縣 委 宣 傳 部

策 劃:王樹瑜

編 輯:練軍強 劉莉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