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鑒真東渡再談古代史上的中日關係

763年的10月4日, 在日本的鑒真和尚逝世。 鑒真和尚對古代中日關係發展流布而言, 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值得我們記述。 因為當我們試圖討論古代中日關係史的發展脈絡, 鑒真東渡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 鑒真東渡, 本來只是為了佛教的流布, 卻最終讓中華文化在日本生根, 換而言之, 鑒真給日本帶來了相當多的文化因數。

鑒真東渡一開始是受到來自日本僧侶的邀請, 然而鑒真弟子卻群起反對, 這也很正常, 東渡不似今日這麼簡單。 但742年鑒真不顧弟子們勸阻, 決心東渡。 由於唐朝地方官的阻撓和海上惡劣天氣, 先後四次都未能成行。 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島, 導致鑒真雙目失明, 751年又回到揚州, 直到第六次才最終成行, 來到日本。

鑒真到日本後受到了上至天皇下至百姓的廣泛歡迎, 為此, 日本方面後來還在奈良建造了唐招提寺, 該寺直至今日尚存。

(鑒真根據中國唐代寺院建築的樣式, 為日本精心設計了唐招提寺的方案。 )在佛教的流布史中, 鑒真東渡對日本佛教的發揚光大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當然, 也遠不止只有宗教, 還有其他不少文化。 鑒真留居日本期間, 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 他還帶去了大量書籍文物。 而與鑒真和尚一同去的人, 有懂藝術的, 有懂醫學的, 他們也把自己的所學用於日本。 鑒真和尚自己就是一位有名的中醫, 他對日本醫學也有所促進和貢獻。 應該說, 鑒真用自己最後的生命, 努力將大唐璀璨的文化輸入到日本, 得以讓日本文化有所促進。

中日關係千年史上, 因盛唐的發達, 日本誠心向學, 以求得自己國家的進步,

因而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 而鑒真東渡, 恰好和遣唐使相互映照, 共同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初起。 然而, 日本畢竟是一個小國, 還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國, 這樣的小國加上他們自身不服輸的精神和對外擴張的本性, 註定不會安穩。 故而, 日本確實從中國學到了不少, 但是一旦自身能力達到和中國抗衡的境地, 日本的本性暴露無疑。 就談古代史, 日本便多次侵襲中原。 這個教訓不得不引人深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