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資料與資訊安全(四)資料資訊與安全管理

大資料與資訊安全(四)

作者:卡爾赫林

從出生到老年, 陪伴你我終身的, 會有幾份檔案資料。 包括:戶籍檔案、人事檔案、健康檔案、求職檔案(簡歷)、誠信檔案……這些檔案資料, 陪伴終身,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這些檔案, 或保密、或公開、或半公開, 大多都保存在官方的檔案管理系統之中,

或由你我就職單位的檔案管理人員保管。 一般都是在保密狀態下保存, 正常情況下不會被人洩漏和倒賣。

在使用各項網路和移動互聯網服務時, 當登錄了購物網站和社交平臺之後, 網站和平臺的資料庫中, 也就保存了你我的網路檔案——其中一些網路檔案, 是根據系統的規定和要求, 或依據系統提供的各種表格, 由使用者自行填寫的;而另一些檔案, 是網站系統跟蹤採集的, 當使用者在使用網路服務的過程中, 會產生的一系列資訊和資料——而這些資訊和資料, 都無一遺漏的被網站系統採集和收錄。 當網站的大資料系統更加完善之後, 跟蹤、監控、採集和收錄使用者資訊、資料的工作, 將越發的便捷和全面。

當你我在社交平臺上盡情展現自我, 在購物網站沉浸在“買買買”的歡愉快慰之中, 卻不曾想到——我們的一舉一動, 都在被網站監控、監測、監視和監聽……伴隨著網站大資料系統的更加強大, 似乎可以把我們的一切都掌握——身份資訊、銀行卡號、手機號碼、居住位址、出行資訊、交易記錄、消費記錄等等, 甚至還有一些隱私資訊, 都無一例外的被大資料系統收集。 讀到這裡,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 頓時沒有了安全感?

以前, 上網的時候, 大家都懼怕一件事情, 那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 可以通過發動線下的人力, 來查找預定目標。 而現在, 有比人肉搜索更加厲害的, 那就是大資料檢索。 在某些網站的大資料系統之中, 稍加檢索,

都可以把一個人的近乎所有的資訊, 都揪出來(而不是挖出來, 揪比挖的效率要快得多)。

近年來, 官方機構和私立網站, 都紛紛組建了大資料系統, 而且一些網站的大資料系統實現了資料資訊的即時共用。 大資料系統的建立, 對官方機構和部門的社會管理、資料統計、資訊採集、統籌規劃, 推出相應利民便民措施等等, 提供了便利, 既便於相關機構更加全面的瞭解國情和民情, 又提升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

而大資料系統, 對商業企業的合理經營和健康發展, 也起到了促進和輔助的作用, 便於商業企業進行客戶管理、資料獲取、產品設計、服務定位和潛在市場開發等等, 幫助商業企業更深入的瞭解客戶, 更全面的採集市場動態資訊, 更準確的判斷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向和流行趨勢,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這些都是大資料系統建立之後,為社會管理和商業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不過,事物往往是存在兩面性的,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在某些網站的大資料系統之中,建立的使用者檔案,非常的全面和詳細,卻有涉嫌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嫌疑(你都不知道,大資料系統採集收錄了什麼資訊和資料)。而私立網站的使用者資料和資料資訊,又有被人為竊取、洩漏和倒賣的風險。而網站倒賣使用者資訊的案例,已是屢見不鮮。

即便網站不會主動的叛賣使用者資料,那麼伴隨著駭客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個網站的大資料庫,都有被破解和入侵的可能。近年來,在網路新聞中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某個大網站的資料庫被駭客入侵,使用者資料被竊取和遭到人為洩漏,甚至有人高價倒賣這些使用者資訊。而網站的大資料系統,收錄的資訊資料越詳實越全面,當資料庫的防護措施被攻克,造成資訊洩漏之後給使用者造成的損失就越大,越無法估量。

所以,在此呼籲官方機構和私立網站,一定要對各自的大資料系統嚴加管理,做好周密的防盜和防入侵措施,以更好的維護資訊資料安全。同時,希望官方機構和政府部門,對私立網站的大資料系統加強監管(或加以接管),並加大對倒賣使用者資料和販賣個人資訊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以更好的維護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

同時,官方機構和部門,也要下大力氣阻斷資訊和資料流程向境外的通道和途徑。一旦大批量的資料資訊,流泄到境外的研究機構,那麼國外研究人員便可以通過分析資料,而更深入的瞭解中國國情,瞭解中國的社會結構,人民的健康狀況、居民收入、消費層次和生活水準等等一系列國情和社會資訊,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制定對華的方案、策略和措施。

綜上所述,大資料系統和資料庫的保密和防盜、防攻擊等安保措施,不容忽視和小覷,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而各機構、各部門和各網站的大資料系統,應該採用先進的安防加密措施,及時發現和修補系統漏洞,不斷改進安防手段和提升安防水平,才能更好的維護資訊資料的保密和安全,維護好公民與用戶的權益、利益和人身財產安全。

對於普通線民來說,在上網衝浪和使用各項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時候,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可以通過安全管理軟體,設置手機app的各項許可權,對一些涉嫌侵犯隱私的許可權要加以阻止和拒絕。

在登錄各大社交網站和社交平臺的時候,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訊。除了按照系統要求,做好實名制認證之外,就不要隨便的在網站上公開自己的個人資訊。也就是說,除了在婚戀網站、商務社交和求職網站上,可以公佈一些真實的個人資訊之外,在其他社交平臺,就沒有必要去展現太過真實的自己。

在其他社交平臺上,就不要把真實的個人照片和身份資訊,填寫在對外公開的“個性資料”裡面。這些個性資料,你填寫的越真實越全面,你所面臨的風險就越大。

在網路上,如果想更加全面的去瞭解一個人,有時候真的很容易——只要查閱幾個其經常登錄的社交網站,匯總一下所填寫的個性資料就行了,就可以匯總編輯出一份這個人的簡歷或人生履歷(以其填寫的真實個人資訊為基礎)。所以,在一般的社交平臺上,不要填寫太多真實的個性資訊。而在求職網站上,也要對自己的求職檔案做好保護,不要讓任何人都能隨意的調閱你的求職簡歷,以免自己的個人利益和人身安全遭受侵害。

讀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把自己真實的個人資訊,公開到網路上,沒什麼大不了——你看那些明星的個人資訊,不都在百科裡面掛著嗎?在這兒,我只想說:很多明星的名字,都是假的(都是使用的藝名),你確信百科資料裡公佈的明星資料,都是百分百真實的嗎?

為了更好的維護自身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無論是在網路,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不要忽視資訊安全,要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章,學習一些自我保護,預防金融詐騙,防範各種危害和風險的常識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兩個手機號碼,一個號碼對外公開,用於對外聯絡和收發快遞;另一個私密號碼,用於綁定銀行帳號(這個號碼只有家人知道,不對外界公開)。

在平時去超市購物,要攜帶超市會員卡。如果忘了帶會員卡,買的東西再不多,就別積分了——儘量不要以當眾報手機號碼的方式,來告知營業員進行積分,以免手機號碼被別有用心的默記(有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能有時候,一張超市會員卡,幾位家庭成員共用,來不及調劑——那麼可以,事先裁剪一張會員卡大小的紙片,將手機號碼寫在上面,結帳時遞給收銀員,結算完畢再裝回錢包裡,也比當眾報手機號強許多。

其實,如果不在乎購物的那點積分,不在乎年終積分換購的那點商品,就不要在超市里辦會員卡——因為辦理超市會員卡的時候,大多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而辦卡時提交的個人身份資訊,就存儲到超市的資料庫之中了。由此,個人的身份資訊,也就有了被販賣的風險。

在之前的文章《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裡面,我已經寫了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17條建議,而在近期寫作的與大資料相關的文章之中,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此就不多言了。

寫作本文,只為呼籲官方機構和政府部門,加強對各級大資料系統的監督管理,同時也想通過文章提高一下讀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今天的文章,是“大資料與資訊安全”系列的第四篇文章。有關大資料,我已經寫了七篇文章了(本文是第七篇),今後能不能再以“大資料”為話題,而繼續寫下去,就看我腦子裡還有沒有新的寫作靈感和思路吧。

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真誠的謝謝朋友們,謝謝大家!!

卡爾赫林 2017年10月6日 12:37:28

(頭條號 | 吉恩瀚棠,作者:卡爾赫林)

更準確的判斷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向和流行趨勢,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這些都是大資料系統建立之後,為社會管理和商業生活,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不過,事物往往是存在兩面性的,既有好處,又有壞處。在某些網站的大資料系統之中,建立的使用者檔案,非常的全面和詳細,卻有涉嫌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嫌疑(你都不知道,大資料系統採集收錄了什麼資訊和資料)。而私立網站的使用者資料和資料資訊,又有被人為竊取、洩漏和倒賣的風險。而網站倒賣使用者資訊的案例,已是屢見不鮮。

即便網站不會主動的叛賣使用者資料,那麼伴隨著駭客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個網站的大資料庫,都有被破解和入侵的可能。近年來,在網路新聞中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某個大網站的資料庫被駭客入侵,使用者資料被竊取和遭到人為洩漏,甚至有人高價倒賣這些使用者資訊。而網站的大資料系統,收錄的資訊資料越詳實越全面,當資料庫的防護措施被攻克,造成資訊洩漏之後給使用者造成的損失就越大,越無法估量。

所以,在此呼籲官方機構和私立網站,一定要對各自的大資料系統嚴加管理,做好周密的防盜和防入侵措施,以更好的維護資訊資料安全。同時,希望官方機構和政府部門,對私立網站的大資料系統加強監管(或加以接管),並加大對倒賣使用者資料和販賣個人資訊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以更好的維護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

同時,官方機構和部門,也要下大力氣阻斷資訊和資料流程向境外的通道和途徑。一旦大批量的資料資訊,流泄到境外的研究機構,那麼國外研究人員便可以通過分析資料,而更深入的瞭解中國國情,瞭解中國的社會結構,人民的健康狀況、居民收入、消費層次和生活水準等等一系列國情和社會資訊,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制定對華的方案、策略和措施。

綜上所述,大資料系統和資料庫的保密和防盜、防攻擊等安保措施,不容忽視和小覷,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而各機構、各部門和各網站的大資料系統,應該採用先進的安防加密措施,及時發現和修補系統漏洞,不斷改進安防手段和提升安防水平,才能更好的維護資訊資料的保密和安全,維護好公民與用戶的權益、利益和人身財產安全。

對於普通線民來說,在上網衝浪和使用各項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時候,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可以通過安全管理軟體,設置手機app的各項許可權,對一些涉嫌侵犯隱私的許可權要加以阻止和拒絕。

在登錄各大社交網站和社交平臺的時候,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資訊。除了按照系統要求,做好實名制認證之外,就不要隨便的在網站上公開自己的個人資訊。也就是說,除了在婚戀網站、商務社交和求職網站上,可以公佈一些真實的個人資訊之外,在其他社交平臺,就沒有必要去展現太過真實的自己。

在其他社交平臺上,就不要把真實的個人照片和身份資訊,填寫在對外公開的“個性資料”裡面。這些個性資料,你填寫的越真實越全面,你所面臨的風險就越大。

在網路上,如果想更加全面的去瞭解一個人,有時候真的很容易——只要查閱幾個其經常登錄的社交網站,匯總一下所填寫的個性資料就行了,就可以匯總編輯出一份這個人的簡歷或人生履歷(以其填寫的真實個人資訊為基礎)。所以,在一般的社交平臺上,不要填寫太多真實的個性資訊。而在求職網站上,也要對自己的求職檔案做好保護,不要讓任何人都能隨意的調閱你的求職簡歷,以免自己的個人利益和人身安全遭受侵害。

讀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說:把自己真實的個人資訊,公開到網路上,沒什麼大不了——你看那些明星的個人資訊,不都在百科裡面掛著嗎?在這兒,我只想說:很多明星的名字,都是假的(都是使用的藝名),你確信百科資料裡公佈的明星資料,都是百分百真實的嗎?

為了更好的維護自身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無論是在網路,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不要忽視資訊安全,要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章,學習一些自我保護,預防金融詐騙,防範各種危害和風險的常識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兩個手機號碼,一個號碼對外公開,用於對外聯絡和收發快遞;另一個私密號碼,用於綁定銀行帳號(這個號碼只有家人知道,不對外界公開)。

在平時去超市購物,要攜帶超市會員卡。如果忘了帶會員卡,買的東西再不多,就別積分了——儘量不要以當眾報手機號碼的方式,來告知營業員進行積分,以免手機號碼被別有用心的默記(有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能有時候,一張超市會員卡,幾位家庭成員共用,來不及調劑——那麼可以,事先裁剪一張會員卡大小的紙片,將手機號碼寫在上面,結帳時遞給收銀員,結算完畢再裝回錢包裡,也比當眾報手機號強許多。

其實,如果不在乎購物的那點積分,不在乎年終積分換購的那點商品,就不要在超市里辦會員卡——因為辦理超市會員卡的時候,大多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而辦卡時提交的個人身份資訊,就存儲到超市的資料庫之中了。由此,個人的身份資訊,也就有了被販賣的風險。

在之前的文章《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裡面,我已經寫了大資料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17條建議,而在近期寫作的與大資料相關的文章之中,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此就不多言了。

寫作本文,只為呼籲官方機構和政府部門,加強對各級大資料系統的監督管理,同時也想通過文章提高一下讀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今天的文章,是“大資料與資訊安全”系列的第四篇文章。有關大資料,我已經寫了七篇文章了(本文是第七篇),今後能不能再以“大資料”為話題,而繼續寫下去,就看我腦子裡還有沒有新的寫作靈感和思路吧。

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注和支持。真誠的謝謝朋友們,謝謝大家!!

卡爾赫林 2017年10月6日 12:37:28

(頭條號 | 吉恩瀚棠,作者:卡爾赫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