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條路曾因西安事變而全國聞名,現在它承包了西安人挑剔的胃~

外地人對西安最直觀的印象大概就是:西安真的是個『四方城』, 不論多麼偏僻的小巷子你都能拐到正街上。 而這一點在『建國路』表現的更明顯。

建國路的地勢較高, 你走到巷子口就可以清楚的看見這是一條四通八達的路, 東通東門, 西通和平路, 南通環城路, 北通東大街。

建國路曾經是小差市, 也曾因為西安事變而全國聞名, 但這些喧囂背後的才是真正的建國路, 這條充滿歷史感的老街道其實承包著西安人挑剔的胃。

這條路承包了西安人的胃~

“這裡的一天始于玄風橋上的早餐”。

馬老四河南肉丁胡辣湯

看這個排隊的架勢就知道馬老四在建國路人心裡的分量就有多重, 而且這樣的排隊一年四季都在進行, 去的晚還可能吃不上。

馬老四的好吃一個在味道爽口, 酸辣味剛剛好, 另一個就在於它的用料扎實, 肉丁、豆腐皮、海帶等配料吃到最後還能挖上一滿勺, 而且胡辣湯配上他家的蔥油餅, 一起吃下去的滿足根本無法形容!

煎餅果子

這家的煎餅果子原料相當實在, 連裡面的果子都是自己炸的, 在對面吃胡辣湯不想吃蔥油餅的都會來帶一個, 26中的學生也喜歡來這帶個煎餅當早餐。

高爐燒餅

這條巷子最裡頭還有一家小店,只賣燒餅卻火了幾十年,他們家多年不變的招牌就是門口那一大盆熱騰騰的花幹和雞蛋,芝麻餅皮配上香辣的花幹。又脆又香辣的口感吃過就忘不了。當然裡面也可以加菜。

老宋家優質胡辣湯

出了玄風橋到建國路上還有一家胡辣湯牽動著吃貨的心,這裡的胡辣湯依舊是肉丁胡辣湯,口感淡一些,但是多了水煎包、油饃頭,還有豆腐腦,早餐的種類比較多,選擇性大。

“中午飯要吃好就得上正街來”!

聚福香辣魚

建國路上歷史最為悠久也最好吃的一家魚莊,就是以前的聚寶盆,現在換了裝修改了名字,店裡有草魚、梭邊魚、黑魚可以選擇。

活魚現殺,肉質超嫩,上面滿滿一層魚,下面墊有豆腐、豆皮、土豆等素材。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挑戰下最辣的,吃過的都給它點了贊!

朱家水盆

朱家水盆是一家老店,在西安的水盆屆也是排得上名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家的水盆湯味很鮮美,沒有一點膻味。

而且就算是普通的水盆羊肉,裡面的料也很多。另外店裡還有月牙燒餅、青椒肉末等最普通地道的陝西美味。

眼鏡張牛肉塊扯面

作為西安遠近聞名的牛肉麵網紅,眼鏡張即使搬了一次依舊人氣火爆,面和牛肉都是手工做的,非常實在。

面是寬的手工扯面,牛肉提前鹵好的,塊大肉爛,藏在面的下麵。吃前把汁和麵拌勻,香味一下就冒出來了,不夠的記得來份鹵豬蹄,鹵的很爛很入味。

楊坡紅油米線

對26中的女生來說,紅油米線+孜然夾饃+冰峰才是中午飯的標配,原來東三道巷的紅油米線現在搬到了玄風橋南巷,過去30年了味道依舊沒變,麻辣味足但是不會辣嗓子,裡面的配菜也相當豐富,店雖然不大,但是依舊實在。

人人居

人人居是建國路上很老的一家菜館,人們一說來個親戚請客大都想到這裡,不論中午晚上,吃飯的人都很多,菜品都中規中矩,是一家靠著口碑攢出人氣的老店。

三羊居食府

三羊居主打陝菜,要是外地人過來玩,老西安大都會選擇在這裡請客,畢竟物美價廉,性價比超高,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是一股老陝味。

吳銘火鍋

吳銘火鍋是西安最早火爆的川味火鍋之一,火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大街小巷都是的時候它帶大家認識真正的川味火鍋。

現在小編還是最愛他們家的四宮格,四個格子四個味道最早就是從他家開始的,鍋底夠味兒還不油膩,不用蘸料。菜品都主打一個嫩字,包括毛肚、豆腐、鴨血,都特別嫩。

秦家攪團

位於建國門裡右手邊的第一家店,有20多年的歷史。雖是蒼蠅館子,店內僅四張桌子,卻一養大了一代人。尤其到了夏天,來來往往是食客更是絡繹不絕。

他們家的涼拌攪團非常特色。醋汁底酸爽無比,攪團上面蓋著一層韭菜,油潑辣子更是惹眼。當然也有熱攪團。

“沒有建國二巷的西安夜市是不完整的”

建國路夜市在西安的名氣非常大,但規模相比於其他夜市要小一些。建國二巷大半條街的海鮮、燒烤,吸引了大西安各個地方的朋友,很多人晚上9、10點專程趕來。

蠔太郎燒烤

隱藏在這條窄窄的建國二巷中的蠔太郎,就是傳說中的燒烤一霸,最出名的就是烤生蠔,新鮮入味,點單率超高!另外牛肚香腸和茄子也非常好吃。

涮牛肚、烤筋這些傳統的小吃也不錯,牛肚很厚很有嚼頭,芝麻醬的濃稠度適中。烤筋的外皮有些酥,咬在嘴裡還會吱吱作響。錫紙類也是店內特色,錫紙金針菇、錫紙包雞翅味道都不差。

汪氏鮑汁烤翅鮑烤生蠔

當然建國路不止一家好吃的燒烤,蠔太郎隔壁的汪氏鮑汁烤翅鮑烤生蠔也是一絕,鮑汁鮮美,烤出來一股咸鮮味兒很勾人。

不過這家最推薦的是錫紙金針菇和錫紙粉絲,據說好吃的連著叫三份都不過癮,另外烤茄子也是特色,喜歡的一定要試試。

三巷涮肉

三巷涮肉就是以前的『意如意』老店,順著建國三巷走到盡頭就到了。店面不大,環境比較簡陋,但包間裡有空調。涮肉最好就是清湯白水,店家還加了蝦皮和紫菜、蔥段。

料碗沒得選,就是一人一碗芝麻醬,香菜和小蔥自己加。沒有油潑辣椒,替代辣椒的是,油潑辣椒段,味道不錯。菜品強烈推薦脆骨羊肉,肉質很棒,而且脆骨很有嚼勁。

建國路就是這樣一條讓人口水直流的老街,但是除了這些老店美食,它更多的還見證著西安的時代更迭,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

這條路見證了時代的更迭。

明代此處有郃陽王朱鏜府邸,因龍首渠流經這裡,於是,架了座玄風橋;辛亥革命後,修築東大街的同時開闢一段南北走向的路,就以玄風橋為街名,這就是現在的『建國路源頭』。如今這條路北頭西側還遺留有一獨頭半截短巷,還叫『玄風橋』。

玄風橋

清光緒年間這裡稱小差市,很少有人知道老西安的小差市什字就在這裡,而且它還經歷了改名風波,建國路曾經改名為『先鋒街』,後來才恢復原名。

金河大廈

從東大街拐進建國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金河大廈』,對這個大廈也許你不怎麼熟悉,但是要說起紡織品進出口公司,你多少應該有些印象,當年紡織業在西安迅猛發展,這棟大樓的前身就是『紡織品進出口公司』。

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因為紡織業的蕭條最終倒閉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樓也被低價賤賣了,現在門口還有一家陝外紡服裝店,從這家小店好像還能看到那時候的盛況。

張學良公館

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 的張學良,他的公館位於這條巷子69號,所以現在就有了『西安事變舊址 張學良公館』,在對面26中上過學的孩子說“以前上建國路小學的時候成天去張學良公館參觀”,語氣也是有些小驕傲。

現在的張學良公館整體保存的很好,走進去好像還能感受到那時候的氛圍,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東西排列,裡面還有蠟像原景重現,趁著暑假帶孩子去體驗的父母很多。

建國路菜市場

現在建國門菜市場每天早晨依然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菜市場被取締後,形成了夜市,後來夜市又自發遷到了和平路上,再後來又整體搬遷到了東新街。

一直住在這裡的李師傅說一開始建國路臨街門面很少,但後來有很多單位都把臨街的門面房租了出去,形成了現在的建國路美食一條街,海底撈入駐西安的第一家店就是在建國路上。

但他還說“建國路的發展還是慢,大家在這裡都是踏實過日子的”“以前連公車都不通的,現在終於通了公車了。”

如今的建國路還過著從前的日子,西安的快節奏在這裡也不自主的慢了起來,大概這才是生活的樣子,不會過分匆忙,也不至於懶散,這樣的慢節奏才是愜意。

每個城市,總有那麼些街道

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尺度和氣度

講訴著一座城市的前世與今生

彰顯出一座城市的自信及驕傲

在西安,建國路就是如此

這條巷子最裡頭還有一家小店,只賣燒餅卻火了幾十年,他們家多年不變的招牌就是門口那一大盆熱騰騰的花幹和雞蛋,芝麻餅皮配上香辣的花幹。又脆又香辣的口感吃過就忘不了。當然裡面也可以加菜。

老宋家優質胡辣湯

出了玄風橋到建國路上還有一家胡辣湯牽動著吃貨的心,這裡的胡辣湯依舊是肉丁胡辣湯,口感淡一些,但是多了水煎包、油饃頭,還有豆腐腦,早餐的種類比較多,選擇性大。

“中午飯要吃好就得上正街來”!

聚福香辣魚

建國路上歷史最為悠久也最好吃的一家魚莊,就是以前的聚寶盆,現在換了裝修改了名字,店裡有草魚、梭邊魚、黑魚可以選擇。

活魚現殺,肉質超嫩,上面滿滿一層魚,下面墊有豆腐、豆皮、土豆等素材。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挑戰下最辣的,吃過的都給它點了贊!

朱家水盆

朱家水盆是一家老店,在西安的水盆屆也是排得上名的,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家的水盆湯味很鮮美,沒有一點膻味。

而且就算是普通的水盆羊肉,裡面的料也很多。另外店裡還有月牙燒餅、青椒肉末等最普通地道的陝西美味。

眼鏡張牛肉塊扯面

作為西安遠近聞名的牛肉麵網紅,眼鏡張即使搬了一次依舊人氣火爆,面和牛肉都是手工做的,非常實在。

面是寬的手工扯面,牛肉提前鹵好的,塊大肉爛,藏在面的下麵。吃前把汁和麵拌勻,香味一下就冒出來了,不夠的記得來份鹵豬蹄,鹵的很爛很入味。

楊坡紅油米線

對26中的女生來說,紅油米線+孜然夾饃+冰峰才是中午飯的標配,原來東三道巷的紅油米線現在搬到了玄風橋南巷,過去30年了味道依舊沒變,麻辣味足但是不會辣嗓子,裡面的配菜也相當豐富,店雖然不大,但是依舊實在。

人人居

人人居是建國路上很老的一家菜館,人們一說來個親戚請客大都想到這裡,不論中午晚上,吃飯的人都很多,菜品都中規中矩,是一家靠著口碑攢出人氣的老店。

三羊居食府

三羊居主打陝菜,要是外地人過來玩,老西安大都會選擇在這裡請客,畢竟物美價廉,性價比超高,這麼多年過去了依舊是一股老陝味。

吳銘火鍋

吳銘火鍋是西安最早火爆的川味火鍋之一,火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大街小巷都是的時候它帶大家認識真正的川味火鍋。

現在小編還是最愛他們家的四宮格,四個格子四個味道最早就是從他家開始的,鍋底夠味兒還不油膩,不用蘸料。菜品都主打一個嫩字,包括毛肚、豆腐、鴨血,都特別嫩。

秦家攪團

位於建國門裡右手邊的第一家店,有20多年的歷史。雖是蒼蠅館子,店內僅四張桌子,卻一養大了一代人。尤其到了夏天,來來往往是食客更是絡繹不絕。

他們家的涼拌攪團非常特色。醋汁底酸爽無比,攪團上面蓋著一層韭菜,油潑辣子更是惹眼。當然也有熱攪團。

“沒有建國二巷的西安夜市是不完整的”

建國路夜市在西安的名氣非常大,但規模相比於其他夜市要小一些。建國二巷大半條街的海鮮、燒烤,吸引了大西安各個地方的朋友,很多人晚上9、10點專程趕來。

蠔太郎燒烤

隱藏在這條窄窄的建國二巷中的蠔太郎,就是傳說中的燒烤一霸,最出名的就是烤生蠔,新鮮入味,點單率超高!另外牛肚香腸和茄子也非常好吃。

涮牛肚、烤筋這些傳統的小吃也不錯,牛肚很厚很有嚼頭,芝麻醬的濃稠度適中。烤筋的外皮有些酥,咬在嘴裡還會吱吱作響。錫紙類也是店內特色,錫紙金針菇、錫紙包雞翅味道都不差。

汪氏鮑汁烤翅鮑烤生蠔

當然建國路不止一家好吃的燒烤,蠔太郎隔壁的汪氏鮑汁烤翅鮑烤生蠔也是一絕,鮑汁鮮美,烤出來一股咸鮮味兒很勾人。

不過這家最推薦的是錫紙金針菇和錫紙粉絲,據說好吃的連著叫三份都不過癮,另外烤茄子也是特色,喜歡的一定要試試。

三巷涮肉

三巷涮肉就是以前的『意如意』老店,順著建國三巷走到盡頭就到了。店面不大,環境比較簡陋,但包間裡有空調。涮肉最好就是清湯白水,店家還加了蝦皮和紫菜、蔥段。

料碗沒得選,就是一人一碗芝麻醬,香菜和小蔥自己加。沒有油潑辣椒,替代辣椒的是,油潑辣椒段,味道不錯。菜品強烈推薦脆骨羊肉,肉質很棒,而且脆骨很有嚼勁。

建國路就是這樣一條讓人口水直流的老街,但是除了這些老店美食,它更多的還見證著西安的時代更迭,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

這條路見證了時代的更迭。

明代此處有郃陽王朱鏜府邸,因龍首渠流經這裡,於是,架了座玄風橋;辛亥革命後,修築東大街的同時開闢一段南北走向的路,就以玄風橋為街名,這就是現在的『建國路源頭』。如今這條路北頭西側還遺留有一獨頭半截短巷,還叫『玄風橋』。

玄風橋

清光緒年間這裡稱小差市,很少有人知道老西安的小差市什字就在這裡,而且它還經歷了改名風波,建國路曾經改名為『先鋒街』,後來才恢復原名。

金河大廈

從東大街拐進建國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金河大廈』,對這個大廈也許你不怎麼熟悉,但是要說起紡織品進出口公司,你多少應該有些印象,當年紡織業在西安迅猛發展,這棟大樓的前身就是『紡織品進出口公司』。

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因為紡織業的蕭條最終倒閉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樓也被低價賤賣了,現在門口還有一家陝外紡服裝店,從這家小店好像還能看到那時候的盛況。

張學良公館

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 的張學良,他的公館位於這條巷子69號,所以現在就有了『西安事變舊址 張學良公館』,在對面26中上過學的孩子說“以前上建國路小學的時候成天去張學良公館參觀”,語氣也是有些小驕傲。

現在的張學良公館整體保存的很好,走進去好像還能感受到那時候的氛圍,磚木結構的西式樓房東西排列,裡面還有蠟像原景重現,趁著暑假帶孩子去體驗的父母很多。

建國路菜市場

現在建國門菜市場每天早晨依然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菜市場被取締後,形成了夜市,後來夜市又自發遷到了和平路上,再後來又整體搬遷到了東新街。

一直住在這裡的李師傅說一開始建國路臨街門面很少,但後來有很多單位都把臨街的門面房租了出去,形成了現在的建國路美食一條街,海底撈入駐西安的第一家店就是在建國路上。

但他還說“建國路的發展還是慢,大家在這裡都是踏實過日子的”“以前連公車都不通的,現在終於通了公車了。”

如今的建國路還過著從前的日子,西安的快節奏在這裡也不自主的慢了起來,大概這才是生活的樣子,不會過分匆忙,也不至於懶散,這樣的慢節奏才是愜意。

每個城市,總有那麼些街道

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尺度和氣度

講訴著一座城市的前世與今生

彰顯出一座城市的自信及驕傲

在西安,建國路就是如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