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夜讀丨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智力,而是體力

特別鳴謝本期主播:天舒

1

很多上學時候的想法現在都顛覆了。 比如當年我們都覺得, 決定人生高度的, 是勤奮或者是智商。 智商不夠勤奮補, 總之一共就兩個變數。

現在才發現, 其實都不是。 最重要的是體力。

到了35歲往上, 辭職的很大一部分理由其實都是體力跟不上高階職位的需要。

所以你別看很多人剛入職場的時候張牙舞爪的, 個個都是唐晶, 其實泄得很快。 畢業後七、八年一過, 自己就把自己的體力給折騰透了。

他們的典型狀態是這樣的:堆積的壓力已經處在爆棚的邊緣, 每天光是處理蜂擁而來的聯絡就已經耗完所有時間和精力,

更不用說去做點什麼有創造力的東西。

家裡再有點老人小孩的額外事情便需要超頻運作。 這時候給她工作上稍微加點擔子, 都不用你想辦法搞她, 她自己就退出競爭了。

很多人很奇怪, 紙牌屋裡面那些掌握權力的政客, 為什麼每天只需要睡三四個小時卻可以常年高強度工作?答案很簡單, 沒這個精力的混不上去, 早就在40歲以前被篩走了。

所以高階職位你去看, 也許智力道德參差不一, 但共同點是一致的:精力旺盛。

2

人們總在念叨精力精力, 什麼是精力?精力就是體力在工作環境中的映射。

體力這玩意兒, 你20歲元氣滿滿的時候是不會察覺到的。 就像健康的人永遠無法想像在病痛中的人做一件簡單的事情是多麼不易。

只有當你也到了歲數, 才會突然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支撐長時間的工作了——不是那種矯情的“疲憊的身心”, 而是真正的力不從心:出去辦個事回來要緩大半天;注意力專注不超過1個小時就再也收不回來了;戰通宵早就是天方夜譚。

靠意志力也無濟於事。 因為這種無力感根本就是器質性的問題。 我發現很多人現在都非常容易疲憊。 經常一天下來就疲憊的很, 但其實仔細一盤點, 自己又好像沒幹什麼。

這其實是因為用進廢退。

長期的安逸和舒適, 削減了我們應對變化環境的能力, 我們身邊一切讓生活變得更便利的東西:網購、外賣、空調, 都在試圖讓我們逐漸依賴現代文明的保障,

這種保障在不知不覺中奪走你的體能, 同時也會將你的意志力一併打包帶走。

但這裡有個問題, 你的體力是這輩子就100點麼?用完就走了?並不是, 人的體力和精力是動態的。

如果你注意觀察, 你就會發現, 其實位高權重者特別熱衷鍛煉身體。 比如很多外企的外派高管, 中午是不吃飯的, 午休的時間全部用來去健身房了。

我以前的老闆就這樣, 每天中午背個運動包就出去了, 下午回來順手買幾片菜葉子就是午餐。 英國人, 個兒不高, 年紀不輕了, 但兩個眼睛像老虎一樣炯炯有神, 和他拼體力你是沒戲的。

像他這樣經常鍛煉的人, 體力可能不是100點, 而是120點, 體力恢復速度比普通人快50%;因為他們的鍛煉既有週期性, 又有強度,

且強度足夠高, 高到可以挑戰當下的耗氧量邊界。 這種挑戰每次都能讓邊界不斷地微弱上移。 長此以往, 邊界上升非常可觀。

他們在體能上超過你一點點, 反應到每件事情上就都比你強那麼一點點。 這裡多一點點, 那裡多一點點, 時間一長, 他在做其他任何事情上都會比你做得好, 那他當然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3

中國人對體育的熱情, 在全世界範圍來看真的算很低。 男人除了球類以外, 其他運動類型的愛好者很少, 女人基本上除了減肥需求外對體育很少有真正熱愛的。

很多人認為競技類體育只有觀賞意義, 因為人是操作工具的動物, 工具能幫助肉體更好地完成任務。 在他們看來, 在絕大多數人類已經擺脫了體力勞動的今天,

體育只有觀賞價值和儀式價值, 早已失去了實際價值。

然而這種觀點是狹隘的, 靜態的。

如果按照這些人的理論, 人類用盡科技、新材料, 投入鉅資, 就為提升游泳和短跑1%的速率, 那是最愚蠢的事情, 因為只要跳進交通工具就能輕鬆超越肉體能達到的速度極限。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我們看到幾乎所有國家, 都在不斷加碼鉅資, 就為那1%乃至0.1%的提升, 所以難道全世界都看不透?就你聰明?

如果競技體育真的沒有意義, 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沒有意義, 那投入這麼多都是為了什麼?

舉個例子, 自行車比賽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 自行車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而不是交通工具, 其好處都有啥?自行車比賽是人類用自己的生物能源達到自己最快的速度, 同時和路面作鬥爭。不僅可以提升無氧運動閾值,快速騎行還可以給呼吸和循環系統來接近極限的負荷強度。

自行車這項運動的持續性很強,很少有運動能像自行車一樣連續幾個小時這樣玩兒的。即便在間歇時間內肌肉逐漸放鬆,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活動仍處於較高水準。這樣多次重複刺激訓練的結果,就是肺活量水準、肺通氣效率、心臟的泵血功能都會明顯地提高。

這種全域Buff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其他事情上,你敢說沒有意義嗎?你知道為什麼美國的投行喜歡花幾十萬美元去招美軍退役軍人嗎?就是因為軍人的意志力和行動力可靠。而這種意志力是在長期的極限環境中磨練出來的。

4

體育運動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引導人們不斷嘗試新的極限,挑戰原本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通過不斷突破原本的上限,增加新的上限高度。

這種意義是標杆式的,是旗幟性的,是儀式感的,類似全域Buff,能帶動一切人類其他活動的能力。所以西方才那麼重視體育,體育在生活中的地位極高。

騎車是一個引子,最重要的是從這個最易上手的引子著手,把生活調整為“有一點點難度但努力一下可以達到”的狀態,不斷推進自己的能力邊界。

人的一生都應該追求更快更好更強,而不是被已有的舒適困住。

而最有收穫、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是去做自己能力邊界以上一點點的事情,多了受挫,少了沒用,只有那剛好的一點點才最有性價比。

生活的意義,就是挑戰極限,與自己作鬥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和上限;畢竟,即便是享受生活,也需要強健的體魄。

不要讓體力,成為你從未預料的那塊最短的木板。

開始鍛煉吧!

來源 / 本文經肥肥貓的小酒館(微信號:zhihufeifeimao)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同時和路面作鬥爭。不僅可以提升無氧運動閾值,快速騎行還可以給呼吸和循環系統來接近極限的負荷強度。

自行車這項運動的持續性很強,很少有運動能像自行車一樣連續幾個小時這樣玩兒的。即便在間歇時間內肌肉逐漸放鬆,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活動仍處於較高水準。這樣多次重複刺激訓練的結果,就是肺活量水準、肺通氣效率、心臟的泵血功能都會明顯地提高。

這種全域Buff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其他事情上,你敢說沒有意義嗎?你知道為什麼美國的投行喜歡花幾十萬美元去招美軍退役軍人嗎?就是因為軍人的意志力和行動力可靠。而這種意志力是在長期的極限環境中磨練出來的。

4

體育運動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引導人們不斷嘗試新的極限,挑戰原本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通過不斷突破原本的上限,增加新的上限高度。

這種意義是標杆式的,是旗幟性的,是儀式感的,類似全域Buff,能帶動一切人類其他活動的能力。所以西方才那麼重視體育,體育在生活中的地位極高。

騎車是一個引子,最重要的是從這個最易上手的引子著手,把生活調整為“有一點點難度但努力一下可以達到”的狀態,不斷推進自己的能力邊界。

人的一生都應該追求更快更好更強,而不是被已有的舒適困住。

而最有收穫、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是去做自己能力邊界以上一點點的事情,多了受挫,少了沒用,只有那剛好的一點點才最有性價比。

生活的意義,就是挑戰極限,與自己作鬥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和上限;畢竟,即便是享受生活,也需要強健的體魄。

不要讓體力,成為你從未預料的那塊最短的木板。

開始鍛煉吧!

來源 / 本文經肥肥貓的小酒館(微信號:zhihufeifeimao)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