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番茄的絕配竟然不是蛋?搭上它,降壓抗衰,營養秒翻倍!

一說用番茄做一道菜, 很多人想到的即是番茄雞蛋, 但今日小編要通知您, 跟番茄更搭的不是雞蛋, 而是——馬鈴薯。 為何呢?

番茄:兩千年的毒果

兩千年前, 番茄是生長在南美洲秘魯國家森林裡的一種野生植物, 外表鮮亮, 到了16世紀由英國人俄羅達拉公爵引入英國, 作為獻給女王的珍稀禮品, 可是由於長得太漂亮, 女王以為它“有毒”。

就這樣, 每個人都把它作為觀賞植物。 過了一百年, 17世紀, 一位法國畫家在繪畫時抵擋不住誘惑, 嘗了一口。 然後他便躺在床上等候死神的蒞臨, 但就這樣過去了幾天, 發現自個沒死, 不光沒死, 還覺得這毒果滋味不錯。

從此, “毒果無毒可以吃”的音訊傳遍全世界。

可是他們只知道番茄好吃, 卻不知道番茄的養分價值。

番茄味甘、酸, 微寒。 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養陰涼血、健胃消食等作用。 臨床上多用於醫治口乾舌燥、煩熱口渴、食欲不振以及高血壓、冠心病的輔佐醫治等。

番茄中富含豐厚的番茄紅素, 它是現在在自然界植物中被發現的最強的抗氧化劑之一, 被稱為“植物中的黃金”。

馬鈴薯:有“地下蘋果”之美譽

馬鈴薯渾身都是寶, 享有“地下蘋果”的美譽。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琳達●霍恩標明,

以馬鈴薯為代表的含鉀蔬果有助於下降血壓, 天天堅持吃1個中等的馬鈴薯(約130克), 可使腦卒中的發病率下降40%。

馬鈴薯可作為主食彌補養分, 還有美容護膚的作用。

番茄和馬鈴薯簡直即是食材界的兩大法寶呀, 那麼番茄遇上馬鈴薯又會發作啥奇特的作用呢?

番茄+馬鈴薯 防治高血壓 防止心臟病

1.控血壓、防止心臟病

馬鈴薯番茄可以防治高血壓, 由於兩種原料有一個共同的特色, 都富含豐厚的鉀, 鉀能推進血中鈉鹽的排出, 有降壓、利尿、消腫作用, 對高血壓、腎臟病有傑出的輔佐醫治作用。

此外, 有研討標明, 番茄內的養分物質可以下降血液中膽固醇及甘油三脂的濃度的作用, 有助防止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作。

2.抗疲勞、防變老

日本食品企業和鈴鹿醫科大學的研討發現, 番茄汁具有抗疲勞的作用。

馬鈴薯富含維生素C, 這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 有助於中老年人的牙齦健康以及增強免疫力。

尤其關於喜愛運動的晚年朋友們來說, 天天吃些馬鈴薯,

添加維生素C的攝入, 有抗變老和抗疲勞的成效。

3.防中風

馬鈴薯富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操控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其間的黏體蛋白質, 能防止心血管疾病, 削減中風的危險。

研討人員發現, 番茄等富含番茄紅素的食物也許有助男性削減中風危險, 與血液中番茄紅素水準最低的比較, 番茄紅素水準最高者中風概率低55%。

4.養脾胃、防便秘

中醫以為馬鈴薯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成效,是保養脾胃的好食物。

此外,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一項最新研討發現,馬鈴薯中富含一種可醫治胃潰瘍的特種抗菌分子,與抗生素比較,它不光可以防備胃潰瘍,並且不會產生抗藥性,沒有任何副作用。

那麼番茄馬鈴薯可以做哪些好吃的?

馬鈴薯番茄片

原料

新馬鈴薯,最好是半熟番茄300克,配菜是胡蘿蔔或西藍花,橄欖油15克,鹽和糖各適當、香菜少量。

做法

1、馬鈴薯去皮後,切的厚一點,放到涼水中半小時;

2、鍋內放入一點熱油,蔥薑蒜爆香之後先放入馬鈴薯片,馬鈴薯片不是很簡單熟,所以先大火爆炒幾分鐘,發現馬鈴薯片油亮的時刻,就可以放入醬油和食鹽等調味料;

3、馬鈴薯片八分熟的時分可以放入番茄和西藍花;

4、起鍋時,放點香菜裝點一下。

馬鈴薯番茄湯

原料

3顆雞蛋個頭的小馬鈴薯,番茄300克,橄欖油15克,鹽和糖各適當、香菜少量。

做法

1、番茄去皮,切成小塊;

2、鍋中放入橄欖油,下番茄煸炒頃刻;

3、馬鈴薯去皮切塊,下鍋炒兩下,趕緊加水、鹽和糖,大火燒開後調小火燉20分鐘;

4、起鍋時,放點香菜裝點一下。

5、也可以燉成馬鈴薯番茄排骨湯或馬鈴薯番茄牛肉湯等。

溫馨提示:吃番茄的忌諱

不宜生吃,尤其是脾胃虛寒及例假時期的婦女。假如只把番茄當成生果吃彌補維生素C,或盛夏清暑熱,則以生吃為佳。

不宜空腹吃,因其所含的某種化學物質與胃酸聯繫易構成不溶于水的塊狀物,食之通常引起腹痛。

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富含毒的龍葵堿。

不宜長時高溫加熱,因番茄紅素遇光、熱和氧氣簡單分化,失去保健作用,因而,烹調時應防止長期高溫加熱;燒煮時稍加些醋,就能破壞其間的有害物質番茄堿。

番茄和馬鈴薯一同吃,可以降壓抗變老,養胃防中風……一定要通知家裡煮飯的人這個絕妙的調配,經常吃,讓疾病離咱們遠遠的~

番茄紅素水準最高者中風概率低55%。

4.養脾胃、防便秘

中醫以為馬鈴薯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成效,是保養脾胃的好食物。

此外,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一項最新研討發現,馬鈴薯中富含一種可醫治胃潰瘍的特種抗菌分子,與抗生素比較,它不光可以防備胃潰瘍,並且不會產生抗藥性,沒有任何副作用。

那麼番茄馬鈴薯可以做哪些好吃的?

馬鈴薯番茄片

原料

新馬鈴薯,最好是半熟番茄300克,配菜是胡蘿蔔或西藍花,橄欖油15克,鹽和糖各適當、香菜少量。

做法

1、馬鈴薯去皮後,切的厚一點,放到涼水中半小時;

2、鍋內放入一點熱油,蔥薑蒜爆香之後先放入馬鈴薯片,馬鈴薯片不是很簡單熟,所以先大火爆炒幾分鐘,發現馬鈴薯片油亮的時刻,就可以放入醬油和食鹽等調味料;

3、馬鈴薯片八分熟的時分可以放入番茄和西藍花;

4、起鍋時,放點香菜裝點一下。

馬鈴薯番茄湯

原料

3顆雞蛋個頭的小馬鈴薯,番茄300克,橄欖油15克,鹽和糖各適當、香菜少量。

做法

1、番茄去皮,切成小塊;

2、鍋中放入橄欖油,下番茄煸炒頃刻;

3、馬鈴薯去皮切塊,下鍋炒兩下,趕緊加水、鹽和糖,大火燒開後調小火燉20分鐘;

4、起鍋時,放點香菜裝點一下。

5、也可以燉成馬鈴薯番茄排骨湯或馬鈴薯番茄牛肉湯等。

溫馨提示:吃番茄的忌諱

不宜生吃,尤其是脾胃虛寒及例假時期的婦女。假如只把番茄當成生果吃彌補維生素C,或盛夏清暑熱,則以生吃為佳。

不宜空腹吃,因其所含的某種化學物質與胃酸聯繫易構成不溶于水的塊狀物,食之通常引起腹痛。

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富含毒的龍葵堿。

不宜長時高溫加熱,因番茄紅素遇光、熱和氧氣簡單分化,失去保健作用,因而,烹調時應防止長期高溫加熱;燒煮時稍加些醋,就能破壞其間的有害物質番茄堿。

番茄和馬鈴薯一同吃,可以降壓抗變老,養胃防中風……一定要通知家裡煮飯的人這個絕妙的調配,經常吃,讓疾病離咱們遠遠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