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刻,城中村的日與夜

粗略算來, 今天, 是我在廣州和城中村遇見的

第251天, 相識了6024個小時, 度過了361440分鐘......

很多人來到廣州會選擇廣州城中村落腳

價格相對便宜, 生活配套相對完善, 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進城中村, 人生地不熟, 跟著合租的舍友來到大石,

印象中的我從地鐵裡出來之後直走, 左轉, 直走, 右轉, 直走, 右轉...

經過兜兜轉轉才到了我們現在所住的地方。

憑藉著貼在各個角落裡的出租牛皮蘚,

一個個電話打過去, 一間間看,

由於當時提前找好了實習, 只剩下兩天找房子。

還來不及考慮, 來不及精挑細選, 我們就定了一個總體不錯的一房一廳, 這心情, 和找到物件的感覺差不多, 提著行李箱, 拎著行李袋, 就入住了。

由此, 在廣州成中村開啟了早出晚歸的生活。

早在8個月之前, 對於城中村的印象只停留在報紙和電視上曾經出現過的畫面, 或關於租房, 或關於衛生, 或關於速食,

或關於安全。 或是, 關於蝸居的夢想, 關於年輕的前奏。

我想, 如果你不是廣州本地人, 沒有在廣州可以依靠的親戚, 也不是富二代, 也不想再揮霍父母的資本, 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想要留在廣州, 靠自己努力打拼的人, 都肯定要租房。

生活終究會把我們磨圓:有多少還買不起房子的打工一族, 白天到幾十層的高樓裡面上班, 下了班終歸要淹沒在公交和地鐵裡, 回到這個只有幾層樓的小樓房裡歇腳。

現在是3月份, 又是一年畢業季節。 該實習的要實習了, 該工作的要工作了, 不過只要你打算留在廣州, 你還是先得先找房子, 而對於沒有積蓄的畢業生來說, 城中村就是最好的去處。

一個小家就是夢想的支點, 沒有這個支點, 你就撬不動未來。 用錢在城中村買下容身之處, 才能慢慢發酵夢想。

我還很誇張地想像過:房子可以很小, 但必須五臟俱。 有個小房間, 一張溫暖的小床, 擺上所有自己喜歡的裝飾品;有個小廚房, 週末可以自己下廚嘗試喜歡吃的菜式。 如果可以, 還會養一隻小貓,

每天下班回來的時候, 它都會過來輕輕地蹭你一下, 就這樣, 樂而不疲。

果然, 還是我太年輕, 想得太多。

在每一條陌生而又相似的街巷裡面, 你可以隨處都看到各種電線交錯在一起, 有時候你還會看到上面晾曬著衣服。

握手樓相互簇擁在一起,

不需要偷窺和竊聽,

別人家的小動靜你都大概知道。

幽暗緊貼的巷道互相穿插在一起, 要是遇上回南天,

就會堆上滿滿的衣服, 越晾越濕, 沒辦法, 你只能買多幾條內褲了。

哪怕是個大晴天, 如同夾縫的過道也難以看到太陽的影子。

看不到燈紅酒綠, 喧囂繁華,

只有最平常的吃喝住行, 油米茶鹽

當然, 這本來就是生活最真實的樣子。

入住之後還有一個朋友很善意地提醒了我,

如果只有女生, 最好在門口放一雙男生的鞋子,

在陽臺掛一條男生的平角褲...

後來我問為什麼

Ta 說因為這樣可以讓別人覺得裡面有男生,

讓壞人有所警覺。 當然, 我並沒有這樣做。

雖然城中村的環境是那樣的雜亂,但是也沒有謠言中的那樣混亂。

我們的一房一廳,5樓,光線充足,一台洗衣機,一台空調,兩張床,30多平方,2個人,離地鐵站10分鐘,850元/月,雖然還算過得去,但還是缺乏歸屬感。

當時交完了押二付一的租金,購齊電磁爐、熱水壺、紙巾、油鹽醬醋茶等各種日常用品之後,才發現口袋裡已經所剩無幾。

但是既然出來了就再也不想張口問家裡要錢,所以想買點飯後水果都要再三考慮。

生活逼迫著你要去精打細算,買一卷衛生紙都要貨比三家。

就算現在有了工作,還是提醒自己看著錢花。於是,久而久之...

我便知道了如何能夠領取到麥當勞的免費早餐;

知道留意哪個APP點餐有大折扣,怎樣吃才能省錢;

知道了線上支付和團購更加划算;

甚至連哪家店的白飯可以任加,哪裡有免費的例湯我都可以告訴你。

說實在,剛入住的那段時間,要適應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了。

你需要爬上陽臺尋找手機信號;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拖鞋而是開燈;

睡覺前永遠都會記得反鎖,再也不敢馬虎;

習慣一個人走路的時候時而回頭觀望後面,看有沒有人跟著;

有人敲門的時候總會先警惕地問一聲:

“誰啊?”再通過貓眼仔細辨認。

夏天用電高峰期你需要做好停電的心理準備;

再也不敢像在家裡隨便用水用電,因為水電都很貴;

要學會忍受隨便把垃圾丟在樓道和出口的隱形人;

通過房間的窗看世界,世界便是別人家的窗。

我也曾問過自己:我要這一間房子一直住下去嗎?要住到什麼?這個暫時安頓的角落算得上是一個家嗎?但忙碌會讓你忘記了所有的瑣碎,來不及多想。

但是,生活總有讓人溫暖的各種細節:在樓下吃早餐的時候,付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忘記了帶錢,然後老闆說:“沒關係,下次再給吧!”——謝謝他的信任。

還有一次,到市場買了青菜,給了50塊沒找錢,我就走了,然後那個小販從後面追上來把錢給回了我。——感恩自己遇到淳樸的

一眨眼,8個月過去了。生活久了,也就慢慢習慣上了這裡的一切,同時也從一無所知變成了該知道的我們都知道。

有朋友來找我,沒空接他,於是憑著記憶畫了一張地圖,於是他居然找到了。

還有要找房子的朋友、師弟師妹都向我打探這裡哪有好點的房子,於是,我就像是一個當地人一樣為他們解說,帶路。

我們的樓下是吃喝一條街,兩三步一家小超市,十步一間大超市。

每個角落還有各種麻辣燙、糖水、燒烤、速食、包點...就算你不餓也總想打包點什麼回去。

親眼看著幾個年輕人把一間荒廢已久的空房子打造成特色酒吧,外牆上是他們親自手繪的圖畫。

一直沒空進去坐坐,看看,喝喝小酒,靜靜聊聊天。

我知道家裡的熱水器要加熱20分鐘,溫度剛剛好又不浪費電;

每次一上空空的樓道,就習慣性地跺跺腳,讓燈亮起來,換來幾秒的安心。

每到晚餐時間,陽臺就會飄來飯菜香的味道,然後就想起了媽媽。換雙鞋子,來到滿地積水和油污的菜市場

想想今天要吃點什麼,買幾根青菜,買幾塊肉,還得按照媽媽說過的那樣去殺價。

做出來的菜雖然賣相不好,但是能填飽肚子。

一邊吃飯,一邊看電影;一邊洗澡,一邊哼歌;一邊睡覺,一邊想著明天的工作,然後在床上睡著。

早上八九點,是廣州地鐵的高峰期,有時候連站著都是一種奢侈。

公司,地鐵,家。每天就這樣兩點一線。

從夏天到冬天,從早上到晚上,在公司的大陽臺上見過了不同的樓頂風光。

當你在高處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流,突然發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根本沒有時間給你懷疑人生。

我試過很多次,地鐵上睡著,搭到了終點站,然後又帶著疲倦搭回來。

如果運氣好,遇上7仔沒那麼早關門,還能沖上個羊城通,不用一大早排隊充值。

夜晚,路燈,行色匆匆,這便是我下班看到的常態。

還有的時候,會因為加班錯過最後一班地鐵,打車回去的時候只剩落寞的燈光,回到家才反應過來自己連晚餐都還沒吃。

工作以後,想約以前的所有舍友吃個飯,也很難找到合適時間,A可能要加班,B已經不在廣州了,C說要去出差,至今還沒完完整整吃過一頓飯,我們的距離,遠遠不止這條城中村到另一條城中村的總長。

廣州洶湧的人流推著我們來來回回,年前,擠個你死我活地回個家,年後又逼個你死我活地回城中村的“家”。

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坐在火車上一邊插著耳機一邊看著外面移動的風景,回家途中的美景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所見。

回想起在廣州這幾個月以來,為生活而打拼,為瑣碎而奔走的狀態,坐上回家列車的這一刻,就全部釋懷了,原來這便是奮鬥的全部意義所在。我們為什麼離開家鄉,前往北上廣深,無非就是為了更好地回家。

現在的我可以把擁擠的三號線每個站名都一一記住,

天河客運站-...-客村-大塘-瀝滘-廈滘,下一站大石。

對於一個不在廣州讀書的人,沒在廣州生活過的人,現在住的時間長了,除了工作的地方,唯有在大石,我才覺得有了那麼一點點熟悉的感覺。

在這裡摸索、迷茫、進進退退,我還沒離開。

但我們終究會離開。但是過了5年,10年,甚至20年之後,也許會無比懷念現在的日子,這些時光之所以美,不是因為環境,是因為你自己所見、所聞、所遇。

有多少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搬出城中村,在中心城區獲得立足之地。

我也聽過不少人說過,“其實現在的城中村比過去好很多了,安全乾淨了很多,物價比較便宜,周邊設施也比較完善,交通也方便,人氣也很旺,住在這裡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嗯。我一直堅信這幾十平米的方寸,被局限的可能只是肢體,遠不能約束在這其中的你你我我的思想。

天空很高,視線很窄的城中村收留了太多還來不及實現夢想的年輕人,也許她被很多人當作一個城市的“傷疤”,面臨著拆遷和改造。但事實上,她卻給予了我們最大的寬容。

下一站——大石。

你總會到站,總會找到歸屬。

但是不要忘記了欣賞途中的風景。

在生命中

再不堪的落腳、再無聊的時光

都是限量版

雖然城中村的環境是那樣的雜亂,但是也沒有謠言中的那樣混亂。

我們的一房一廳,5樓,光線充足,一台洗衣機,一台空調,兩張床,30多平方,2個人,離地鐵站10分鐘,850元/月,雖然還算過得去,但還是缺乏歸屬感。

當時交完了押二付一的租金,購齊電磁爐、熱水壺、紙巾、油鹽醬醋茶等各種日常用品之後,才發現口袋裡已經所剩無幾。

但是既然出來了就再也不想張口問家裡要錢,所以想買點飯後水果都要再三考慮。

生活逼迫著你要去精打細算,買一卷衛生紙都要貨比三家。

就算現在有了工作,還是提醒自己看著錢花。於是,久而久之...

我便知道了如何能夠領取到麥當勞的免費早餐;

知道留意哪個APP點餐有大折扣,怎樣吃才能省錢;

知道了線上支付和團購更加划算;

甚至連哪家店的白飯可以任加,哪裡有免費的例湯我都可以告訴你。

說實在,剛入住的那段時間,要適應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了。

你需要爬上陽臺尋找手機信號;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拖鞋而是開燈;

睡覺前永遠都會記得反鎖,再也不敢馬虎;

習慣一個人走路的時候時而回頭觀望後面,看有沒有人跟著;

有人敲門的時候總會先警惕地問一聲:

“誰啊?”再通過貓眼仔細辨認。

夏天用電高峰期你需要做好停電的心理準備;

再也不敢像在家裡隨便用水用電,因為水電都很貴;

要學會忍受隨便把垃圾丟在樓道和出口的隱形人;

通過房間的窗看世界,世界便是別人家的窗。

我也曾問過自己:我要這一間房子一直住下去嗎?要住到什麼?這個暫時安頓的角落算得上是一個家嗎?但忙碌會讓你忘記了所有的瑣碎,來不及多想。

但是,生活總有讓人溫暖的各種細節:在樓下吃早餐的時候,付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忘記了帶錢,然後老闆說:“沒關係,下次再給吧!”——謝謝他的信任。

還有一次,到市場買了青菜,給了50塊沒找錢,我就走了,然後那個小販從後面追上來把錢給回了我。——感恩自己遇到淳樸的

一眨眼,8個月過去了。生活久了,也就慢慢習慣上了這裡的一切,同時也從一無所知變成了該知道的我們都知道。

有朋友來找我,沒空接他,於是憑著記憶畫了一張地圖,於是他居然找到了。

還有要找房子的朋友、師弟師妹都向我打探這裡哪有好點的房子,於是,我就像是一個當地人一樣為他們解說,帶路。

我們的樓下是吃喝一條街,兩三步一家小超市,十步一間大超市。

每個角落還有各種麻辣燙、糖水、燒烤、速食、包點...就算你不餓也總想打包點什麼回去。

親眼看著幾個年輕人把一間荒廢已久的空房子打造成特色酒吧,外牆上是他們親自手繪的圖畫。

一直沒空進去坐坐,看看,喝喝小酒,靜靜聊聊天。

我知道家裡的熱水器要加熱20分鐘,溫度剛剛好又不浪費電;

每次一上空空的樓道,就習慣性地跺跺腳,讓燈亮起來,換來幾秒的安心。

每到晚餐時間,陽臺就會飄來飯菜香的味道,然後就想起了媽媽。換雙鞋子,來到滿地積水和油污的菜市場

想想今天要吃點什麼,買幾根青菜,買幾塊肉,還得按照媽媽說過的那樣去殺價。

做出來的菜雖然賣相不好,但是能填飽肚子。

一邊吃飯,一邊看電影;一邊洗澡,一邊哼歌;一邊睡覺,一邊想著明天的工作,然後在床上睡著。

早上八九點,是廣州地鐵的高峰期,有時候連站著都是一種奢侈。

公司,地鐵,家。每天就這樣兩點一線。

從夏天到冬天,從早上到晚上,在公司的大陽臺上見過了不同的樓頂風光。

當你在高處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流,突然發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根本沒有時間給你懷疑人生。

我試過很多次,地鐵上睡著,搭到了終點站,然後又帶著疲倦搭回來。

如果運氣好,遇上7仔沒那麼早關門,還能沖上個羊城通,不用一大早排隊充值。

夜晚,路燈,行色匆匆,這便是我下班看到的常態。

還有的時候,會因為加班錯過最後一班地鐵,打車回去的時候只剩落寞的燈光,回到家才反應過來自己連晚餐都還沒吃。

工作以後,想約以前的所有舍友吃個飯,也很難找到合適時間,A可能要加班,B已經不在廣州了,C說要去出差,至今還沒完完整整吃過一頓飯,我們的距離,遠遠不止這條城中村到另一條城中村的總長。

廣州洶湧的人流推著我們來來回回,年前,擠個你死我活地回個家,年後又逼個你死我活地回城中村的“家”。

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坐在火車上一邊插著耳機一邊看著外面移動的風景,回家途中的美景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所見。

回想起在廣州這幾個月以來,為生活而打拼,為瑣碎而奔走的狀態,坐上回家列車的這一刻,就全部釋懷了,原來這便是奮鬥的全部意義所在。我們為什麼離開家鄉,前往北上廣深,無非就是為了更好地回家。

現在的我可以把擁擠的三號線每個站名都一一記住,

天河客運站-...-客村-大塘-瀝滘-廈滘,下一站大石。

對於一個不在廣州讀書的人,沒在廣州生活過的人,現在住的時間長了,除了工作的地方,唯有在大石,我才覺得有了那麼一點點熟悉的感覺。

在這裡摸索、迷茫、進進退退,我還沒離開。

但我們終究會離開。但是過了5年,10年,甚至20年之後,也許會無比懷念現在的日子,這些時光之所以美,不是因為環境,是因為你自己所見、所聞、所遇。

有多少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慢慢地搬出城中村,在中心城區獲得立足之地。

我也聽過不少人說過,“其實現在的城中村比過去好很多了,安全乾淨了很多,物價比較便宜,周邊設施也比較完善,交通也方便,人氣也很旺,住在這裡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嗯。我一直堅信這幾十平米的方寸,被局限的可能只是肢體,遠不能約束在這其中的你你我我的思想。

天空很高,視線很窄的城中村收留了太多還來不及實現夢想的年輕人,也許她被很多人當作一個城市的“傷疤”,面臨著拆遷和改造。但事實上,她卻給予了我們最大的寬容。

下一站——大石。

你總會到站,總會找到歸屬。

但是不要忘記了欣賞途中的風景。

在生命中

再不堪的落腳、再無聊的時光

都是限量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